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9|回复: 1

佛道一如《道德经》。全文译文及根本解析

[复制链接]

2

主题

5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2-11-28 14: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译者:山顶洞人
一第14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者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 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 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 ,是谓道纪。  
解析:
我们先看译文: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着,把它叫做“微”。
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是浑然为一的。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了“道”的规律。
如果我们已经悟道,就会发现这一章对“道”的描述非常清晰,非常准确,因为当我们真正进入“道”境的时候,就是这种感觉。如果没有悟道,想看看译文就开悟,好像不太可能。
因为, “道”不是普通意义的物,是没有形体 可见的东西。所以,老子用经验世界的 一些概念对它加以解释,然后又一一否 定,反衬出“道”的深微奥秘。
然而,“道”自古以来就支配着现 象界的一切事物,要认识和把握现象界的个别事物,就必须 了悟“道”的法理,体证“道”的实相 。
如果仅仅是从文字上面解析,纵使研 究一辈子,仍然还停留在文字相上。而 且无论怎样解析,也无法知道什么叫做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 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因为这是三 维以上,也就是光速以上世界的东西, 而我们却总想站在光速以下的世界里 把它搞明白,这与蛤蟆坐井观天有什 么两样?所以,如果哪位大师把这一章 的文字解释得细之又细,只能说明他没 有悟道,一个语文老师而已。  
其实,没悟道也没关系,问题是有些人把自己装扮成传播佛、道、传统文 化的使者。文化的力量是无与伦比的, 但如果文化一旦染上病毒或者被转基因 ,害人也是亿万年的。我真佩服那些“ 导师”们,这么大的业力他们都敢造!
《心经》里面的“无眼、耳、鼻、 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 法”,都是对“空”、对“道”的描述 。然而,就这么一个什么也“没有”的 “道”,却能生妙有:一切有形的、 无形的事物。总之十法界都是它生出来 的。  
天文学家一直想去寻找宇宙的边际 、“空”的尽头,用太空望远镜照射到120亿光年之外,也依旧茫然。因为 它在“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在“时 间”上是无始无终的。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这是 很有现实意义的。如果我们学道只是为 了玩嘴皮子,那不学也罢。
事实上,不 管我们懂不懂“道”,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用“道”,只是用了却不知“道” 。如果我们知“道”,那人生就真正地 洒脱自在了,哪怕事务依然纷繁复杂, 内心的感受已经完全不同了,所以说能 “御今之有”。  
若问,世俗人也能“御今之有”吗 ?当然可以,条件是开悟,开悟后,处 理工作和生活中的事,都会容易得多, 不会再像以前那么纠结了。
如果不开悟 ,只是一味的贪求,那就没招了。现实 中,很多人不仅计划着各种事业,还计 划着怎么养老,把养老地产买好,死了 埋在哪儿,墓地也买好,以为这是有远 见,却很少有人想过那个不死的灵魂该 怎么办?
其实,这才是真正要命的问 题。因为死了并不能一了百了,无尽的 麻烦还在后面。而对得道者来说,这样 的麻烦也能一笑而过,也就是说,没有 什么“御”不了的。  
下面重点要说一说“古始”。把它 解释成“宇宙的初始”等于没说。《心 灯录》上是这么描述的:“未有大地之先,只有我一片真空。真空即真我也。
盖此我无有形相故曰空。然此空即是我,又至实至真,故曰真空。此真 空之我,求其来处并无来处,亦并无生 处。若有来处,则有方所。若有生处, 则不能号为至尊。普照三千大世界,惟 此一真我而已。
然此我非一,若说是一 ,则今日何得有此无限多之人?若说是 万,则何得又一,一即是万,万即是一 。然又不可一混于万,万混于一,清清 楚楚,才能放心。  当此混同真空之时,并无佛与众生 之名,亦并无佛与众生。大家都如如不 动,大好一寂灭道场。
无奈大家都迷而 不肯安分,无福受用此大好道场。都在 那寂灭之中若有所感,一动一动的发 出一微芒纤细之觉。此觉非等觉妙觉大 觉圆觉,乃本我本觉中稍有一点趋向者 ,然已将离乎本觉矣。
积觉生明,明者 明明有此一觉也,非有他物可以明之也 。积明生空,因明久则若似乎有目而可前望者,然望去则惟空而已。此际真 空已变为顽空,盖因明之故也。生死之 根基于此。因望而见有空,然空中毫无 一物,惟见一片昏昧而已。此乃大家之 我不安本分、迷而攀缘之相也,所谓 觉、明、空、昧是也。  
由此愈不安分,则发念乱想,即乱 想亦不过空昧。久之则因想生气,气盛 力大则成风,风有来往进退,进则为阳 ,退则为阴,吹来吹去遂吹出一物,渐 渐坚实而为金,即此天也。风与金摩则 生光明,谓之火。火上烧金则生水,水 下降而有渣滓,则成土,土与水交则生 木。此世尊所论五行,天地山河人物所 由生也,世亦有知之者乎。大家念想乘 此五行,攀缘四大,遂有此身。”  
这一段描述实在精彩,我准备把他 翻译成现代文,但还是放弃了。这才是 真正的物种起源,而达尔文的《物种起 源》只是从现象界的个案做出的推论而 已,或者说只是某些物种后期的一些 演变,从根本上来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看到了宇宙真相的唯有佛陀和老子 。
如果我们对这一段文字能够切入,悟 道不难。如果连这一段文字都否认,却 满世界宣讲《道德经》,那只能是混 世魔王的邪说。遗憾的是这个末法时代 不仅邪说者多,愿意听邪说的人更多, 都是业力的牵引,有什么办法。
特别补充:再说行善的事。很多人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重视行善,以为放 生多、供养多、做义工多,善功德就越 大。这是错误的。
善功德在“心”不在 “事”
有人花钱花时间帮一个邪师 搞道场,因为他是以无我利他之心做的 ,所以仍然有功德。反过来,如果他是 怀有利己之心去做的,那他就是帮凶, 造大业了。
所以,如果谁不管遇到什么 事,起心动念都是善的,那恭喜他, 他一定是个善根浓厚的人,无量的福报 一定属于他。比如这本书,如果谁觉得好,发愿尽最大努力传 播给他人,哪怕他挨了很多骂,却没有一个人受益,他的善功德也非常大。
如 果有人因为他的传播而开悟或成就,哪 怕他们之间从来没有交往过,其功德也 是无量的。这种功德将直接反应在他今 生乃至后世的生活或修行上。坦白的说 ,本人也不知道前世或今生无意中积了 什么德,不然的话,如此珍贵的法宝怎 么会落到我头上呢?
善是一切的关键。世间福报决不是 努力挣来的,而是过去的善换来的。出 世间则靠善的动能才能推着往上走。顿 悟法不诵经、不持咒、不打坐、不持戒 ,但非大善之人不能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5-3-20 00: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了个去,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6 23:29 , Processed in 1.035651 second(s), 5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