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0|回复: 1

大道乾坤生 用公还己身~简论佛性与良知(1.2)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2-11-27 20: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古及今,研究宋明理学者,多有妄断儒家王阳明良知之学落入禅学,实为大缪。皆是学者以鄙陋学术之法而搬弄是非,从不体认何为反求诸己之知,只会以己之是非而判人之是非。
第一章:简论佛性


所谓佛性: 不过是本体之“动静之虚”,静为体,动为用,“用”即大道本体好生之能,佛也在欲意彰显大道本体之“乾能坤德”,不过此“好生之用”仅为好生智慧之用,而非建设之用,非是大用,仅是“空”用,只是“用”空,最后白用,故而此“用”虽不离世间法,但仅以“世间法”为对境而求“世间觉”,终不为世间法。虽此“用”亦是动,欲合大道动用之能,但终未合大道生生不息之天理,此天理虽难以名状,却是大道不可逆转之志,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佛欲以“生智慧”而顺之,然实未顺也,可惜了。故佛家之佛性体用状态为: 静似真静,动似真动,然其因动用非实,则静体亦虚,体用具空,致有涅槃。故称佛性之体用为“动静之虚”、“体用之虚”。而后自然好生“智慧”而为智,弃保乾坤之“生发之势”,固缺天理生生。故而释迦、迦叶、阿难,西天东土历代祖师无不为智,弃保大道生生不息之事。故佛家极乏社会建设性。诸位且看网上一些高僧大德居士讲经说法的状态: 慢条斯理,眉目传情,无不是一身佛气,毫无“乾能”之力。难道我们的民族性格就应该塑造成如此这般吗?如此这般的民族性格还能有多大的创造力呢?我们的民族是应该是向往极乐世界,还是应该创建人间净土?
由于佛教的基本教法天然缺失乾坤之德能,所以无论如何改革也无法调和自身先天缺陷和时代变迁的矛盾,这也是为何佛教有末法之说的根本原因。其实也不必感到悲哀,万法因缘起,因缘灭,又何必执着于一教之名相?释迦牟尼佛涅槃前拈花一笑,传法于摩诃迦叶,有几人能知其密意?为何是教外别传,不是教内之传?对于教内之法,释迦牟尼也曾说: 我没说过佛法,谁说有佛法可说,谁就是谤佛。为何?因为说出来的法皆是有为法,凡是有为法,必是生灭法,因缘起,因缘灭。真正的佛法不可说,只是以心传心,心心相印罢了。若是诸位有了知禅宗真谛,便知传法印心之时微笑便可,无须拈花;或拈花即可,无须微笑。为何释迦牟尼佛临涅槃善传法摩诃迦叶,即拈花又微笑呢?此中密意,谁能了知?
第二章:简论良知


所谓良知: 本体之“动静之实”,静为体,动为用,“用”即大道本体好生之能,儒志在彻底彰显大道本体之“乾能坤德”,此“好生之用”必是好生良知之用,知者: 弓必开,箭必中,矢志不渝也。实为建设之用,且是大用,绝非“空”用,亦非“用”空,终不白用,故而此“用”既为世间觉,亦为世间法。而此“用”为实,合于大道动用之能,终合大道生生不息之天理,致使虽难以名状之天理昭然于天下,顺于大道不可逆转之志,因未逆而未亡,因顺之而必昌,儒以“生良知”而顺之,而实亦顺之,大道生生,普天同庆。故儒家之良知体用状态为: 静是真静,动是真动,因其动用为实,则静体亦实,体用具实,而平天下。故称良知之体用为“动静之实”、“体用之实”。而后自然好生“良知”而为知,力保乾坤之“生发之势”,无缺天理生生,故而三皇五帝,商汤文武孔孟王阳明无不为知,力保大道生生不息之理,故儒家极具社会建设性。难道我们的民族性格不应该塑造成如此这般吗?有如此这般的民族性格还何惧不能释放无限的创造力呢?我们的民族应该断绝通往极乐世界之想,而回归创建人间净土之志!如此,则民族幸甚,国家幸甚 !
良知之事,尊德性而道问学,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大道乾能,生生不息,大道坤德,载育万物。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得载物。乾生之,坤育之,天发之,地载之,此良知之能,良知之德也。故良知之学,当是复归乾之能,坤之德也。故而佛儒殊途亦不同归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天行健: 天者,乾也,动也,大道本体之阳,好生之德也。行者,运也,动之能;健者,刚健生发之能也。天行健意谓:大道之阳呈现出一种运行刚健乾能的自然之状。以“大人所顶之空~斗转星移之运不曾停息半步”来表征大道的刚健好生之属性。
自强不息: “自”者,心之本体也,“强”者,刚健,奋进,心之状也,自强者,率性之道也。“不息”谓永不止息,合起来即是人之真心本来就是天然具备“率性、奋进、刚健而运行不止的自然状态”;意即君子当效法大道之阳的刚健天性而自强奋进永不止息。
其实人之真心本来就是呈现出刚健奋进之状,且永不消失,只是被后天习气影响遮蔽罢了,当习气逐步煎销,浩然之气亦将自然随之喷涌而出!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地者,土也,坤也,静也,大道本体之阴,保生之德也。势者,执力,以力而坚,坚定之位即静,势之能;坤也,土之向上之申,申者,孕育,大地柔顺孕育之德也;地势坤意谓: 大道之阴呈现出一种坚守柔顺坤德的自然之态。以“大人所立之地~万物生发之序势不曾变化半点”来表征大道的柔顺保生之属性。
厚德载物 : 厚者,心之渊也;德者,柔顺,束约,心之态也;厚德者,坚守之道也;载物者,承载万物也。合起来就是人之真心本来就是天然具备“坚守、束约、柔顺而承载万物不变的自然状态”。意即君子当效法大道之阴的柔顺地势而厚德坚守载育万物。(物即事,能应世间万事之变)
其实人之真心本来就是呈现出柔顺坚守之态,且永无变化,只是被后天习气影响遮蔽罢了,当习气逐步煎销,人之真心必将以其坤柔坚守之势能自然推动乾刚率性之动能而应化万事万物!
正所谓《中庸》所言: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第三章:简论佛性与良知之别


而佛家自性与儒家良知绝然不同,佛家自性乃涅槃自性,《金光明最胜王经》中有十种涅槃之说,一言以蔽之: 无有涅槃,自性本自涅槃,真如是实,余皆虚妄,实性体者即是真如,真如性者,即是如来,名为涅槃。只是本自清净,本自具足,本无生灭,本无动摇,能生万法​,诸相非相,相亦本空,所以干脆不为,多此一举,只求无所得之智,不染大道乾乾生发万物之事,亦不积大道坤柔坚守孕育之德,因为真如是实,余皆虚妄故。《圆觉经》亦言: 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就入三摩地。
虽内外无别,不离本体,但儒家之用虽终亦是本无所用,亦不曾用,但就是这“无所用、不曾用之用”却暗合了大道生生不息之天理,所以老子曾言: 安知无用不是大用?故而,佛家之真如佛性是舍了看似无用的大用。何为用,神也,妙用之谓神!故《阴符经》云: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
佛曰回归自性而不生不灭入于涅槃,儒曰一往无前而运转乾坤平乎天下。一个前行,一个后退,一个拍拍屁股回去,一个拍拍屁股乾行,而时代单向发展且不可逆,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如今时代巨大变迁,高压力快节奏,信众如何得入甚深禅定,透五蕴山,渡烦恼河?即便如禅宗一般,行住坐卧皆可行禅而显佛性,但禅之所为仅是求般若之智,智之不为而破诸法空相,如露如电,亦如是观,离一切相,方证诸佛。故而大道乾能不发,坤德不畜,得智而不得知也。而儒家只是一个心法,无关宗教门派,能合于大道乾坤之状既可,无需甚深禅定,亦不求究竟涅槃,因自心本是大道生生不息之本体,齐于天地万物,兼具乾能坤德,只需于世间万事万物上应对炼养,煎销私心杂念之习气,将自心的乾能坤德之良知无限专注并推及至日常细微琐事和重大要事,既做好了事,亦完成了良知,一以贯之,何须再去打坐念经持咒之事?尤其对于当代青年群体,工作繁重,压力山大,披星戴月,奔波劳碌,苦不堪言,何以能再去分心分神去诵经持咒?我心亦甚悲之,况多数修者,皆为求那虚无缥缈之福报罢了。儒家心法,简易而广大,无所不包,致其于良知,事功可成,道心可得,孔颜乐处而不知有苦。
儒为何能如此,因儒之经典《易·损》卦曰:“损益盈虚,与时偕行。因时代变迁,故有损益盈虚,为应对时代变迁而做出损益应对之法,故能与时偕行,只是道法自然而已。如今沧海桑田,世事越繁杂,炼心之机就越多,炼心之事越多,道心成就越快,儒家心法越能彰显其威德。何须再用因果轮回地狱之说善导信众?墨子当年提出“明鬼”之说,欲以教化民众,如今而何?
只是如今对众人对儒家经典曲解误读太深,连基本的字句解读都是满目疮痍,支离破碎。况且还有一群吃“儒家饭”之人在一旁敲锣打鼓,于中取利。亦有一些自称儒生之人以迷醉之心非议法家,皆是不明华夏原生文明之根基,其心可诛。当务之急,需将儒家正本清源,恢复自身原本的反求诸己而致其良知的本来面目,能够真正做到尊德性而道问学,推行之,人心可安,天下可安!
故而佛若欲保教法长存,当效法道教行持,不过度渗透社会,不过多占有社会资源,不去干扰原生文化对民族乾坤性格的塑造,守素抱朴,则可保存佛教原始教义。或效法儒家,推动禅宗心法再往前迈一大步,使般若之智导向大用之知,合于大道乾能坤德之志,但如此一来,则完全导向儒家,佛教原始教义不存,更是剃发出家之法尽废。是进是退,是左是右,只在自家细细思量!
第三章:简论道教


而道教之修居其二教之间,故圆满成就而必示现为执掌天道之有形之神,执掌大道运行、因果消长之权,所以才有位列仙班之说。用我们当下的话来说,就是执政党或执政的官方体系,或者说,成仙了,就是有编制内公务员了,以其功德大小而封神,或为某部之长,或为封疆大吏。佛家未合于天理,也只能自己去找工作,或去创业了。于是乎佛家未合天理而又欲执掌天道,岂有此理?大道必然不允,而佛家心有不甘,故而疯狂扩张,最后结果必然导致大道反噬,三武一宗灭佛便是大道反噬之象矣。故佛家之佛必然束于道教之仙,此是天道昭彰,非强夺而来。道教本道家之分流,虽几近完全合于大道生生不息之天理,然亦未有彻底法于自然,所以必然呈现出无形兼而有形之态,何以故?是道教不明彻底道法自然之理吗?绝非如此,而是为了体现大道于法界之中的大用流行之志也,虚无之法界若无执政体系,法界亦必将礼崩乐坏也,法界不乱,则斗转星移有序可依,四季轮替有章可循,鬼神吉凶有制可约,世间万物方有机可调。若大道无此执掌天道之体系,世间人类恶心丛生,奸邪林立,所造罪业不可量数之时,必遭大道本体彻底反噬而一次性趋于灭亡矣。为何如此?因人乃天地之心,人心坏,则道心不彰,众心皆坏,则大道必亡,大道亡则天地必不存矣。然大道本体岂会亡乎?大道流行发用岂会停息?大道本体必然不会灭亡,则大道之大用流行则必然犹如滚滚洪流一般冲破一切阻挡障碍,然人心之奸邪便是这阻挡洪流之障碍,冲破障碍之时,亦是人类灭亡之日,不可不慎!正所谓:顺道者昌,逆道者亡矣。故《易经》云: 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实为彰显和维护大道生生不息之意志也。所以道教不是不明此应法自然而不法自然之理,实是大道意志所现也。况又已立三千功德已弥补最初逆修所缺失之天理。
第四章:说点大道理


道理,什么是道理?道法自然生生不息之理。
道,微妙难见;理,行之即彰。理为何物?行之之物,不行则无理。道是如何行之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生不息。道而好生,生而有序;道而保生,保而不移。若有不生,即非是道;生而不保,亦是非道。此是道之生生之理,合于此理,即成大道,逆道而修,即离是道。修道即是修此理,不修此理,不成大道。
如,不婚不生,孕而堕之,晨钟暮鼓,常伴青灯,自杀或杀,皆是断了好生之理;生而不养,养而不育,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贪得无厌,皆是弃了保生之理。故而,诸位若想修道,当明道在山下,而不在山上,道存于滚滚红尘,理不在世外桃园。
故老子言: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老子真意:道冲即用之,或感未达,心若幽渊而似为化生万物之根;格其物,致其知,身在滚滚红尘,心似清澈之水而存。我不知此幽渊清澈之心从何而生,似在天地万物之先!
佛认为人生有八苦: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故而佛家开启“八正道”以化解人生八苦。这便是“胡说八道”的来源。
诸位思量,若人生是苦,那“生”便是苦,“生”便是有罪,则大道生生不息亦是为苦,亦是有罪,则必然导出大道本身就是苦,就是罪。大道生生不息的意志就是天大罪过,那必然导出大道本身就是魔鬼,她生化我们还让我们受此八苦,让我们受此大罪,那我们应该痛恨大道之生了。所以为了解脱此苦,则必定导向趋入涅槃而享不生之乐,因其不生,所以不灭,也不再受此生灭之苦。
然,大道生生不息之为苦乎,之为罪乎?生有罪乎?生无罪乎!为何无罪?
青蛙为益虫乎?青蛙知己为益虫乎?青蛙不知己为益虫乎!然“益虫”之事从何而来?“益虫”之事从人心而来!“益虫”之事如何从人心而来?“益虫”之事从人心之私而来!蛙有吃虫之心,却无利人之心;吃虫为求生,求生是天理,本无功德。因其吃虫,人便认为其有功,然功在那里?功只在人心之私,而不在青蛙之身。真是功在人心而人心亦利害相攻矣!
老虎为害虫乎?老虎知己为害虫乎?老虎不知己为害虫乎!然“害虫”之事从何而来?“害虫”之事从人心而来!“害虫”之事如何从心而来?“害虫”之事从人心之私而来!虎有吃人之心,却无杀人之心;吃人为求生,求生是天理,本无罪过。因其伤人,人便认其有罪,然罪在那里?罪只在人心之私,而不在老虎之身。真是罪在人心而人心亦如痴如醉矣!
故而,人生有苦,此苦不在人生,而在人心;人生有罪,此罪不在人生,亦在人心。苦罪之说乃是人心之私所生,苦与乐,罪与功只是人心如何应之。
以佛慧观之,其为苦之根源,应观之如幻而趋入涅槃;倩女幽魂,执而求之,此为苦之源也!
以儒心照之,其为乐之天理,应行之如实而平天下。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此为生之机也!
观其人生为苦,必是人心应格之物,物格而后知至,乐矣!何苦之有?儒享生生之乐也!
故孔子曰: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此无邪之私,道修之,儒修之,墨修之,法修之,兵修之,乃至天下之人皆可修之!而佛亦应转而修之!佛能修之,则是佛转生之机!天下之人共修此乾坤气象,则乾坤转矣!
所以我们就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佛看似无私,却是有了私,看似不着相,其实着了相,只是执了一个有私的慈悲,实为大道生生之理之逃兵;儒看似有私,却是无有私,看似着了相,其实无着相,只是明了一个大公的天理。实为大道生生之理之战士。
佛之意志和大道本体意志完全相反,大道生生,佛愿灭生;大道生生乾乾,佛愿灭生奄奄。言及此处便可豁然开朗: 学佛日久,总有出世之想,超尘脱俗,极乐之乡,驾九品莲而去矣;而修儒日深,总生乾坤气象,至大至刚,人间沧桑,虽千万人吾往矣!
人无乾坤气象,人生危矣;家无乾坤气象,家必危矣;国无乾坤气象,则国必危矣,不可不慎!
道最讲理,佛不讲理;道讲生生不息之理,佛讲不生不灭之理,理不同,则道不同,道不同则不相为谋,殊途亦不同归也。吾儒最法自然,最讲道理,众生有序,护序不乱,乱而必维,矢志不渝。矢之志即同于道之志也,矢之”开弓必射之志“不渝,道之”生生之志“不息。人亦效法矢之志,矢为箭,口为靶,弓必开,射必中,中则达知。知至则知道,即知即道,知道合一,知道本一,我知即道知,知我即知道,知而不知,道而无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第五章:总论佛儒二家


诸位,一旦你真正入了儒家心法之门,大道生生不息的意志会越来越强势的推动着你释放内心的浩然正气,运转乾坤。此乾坤之能能破一切苦,能成一切事,何必迷信求人加持头顶,欲求他人加持者,皆大愚痴之人也!此时你就不难理解孟子为何能说出: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浩然气魄涌动,至此天下之人,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路边乞丐,在孟子眼里是没有区别的。是孟子狂傲吗?显然不是,而是孟子炼养功深,与大道相通之乾坤生生之气由孟子之身自然率性冲涌而出罢了,你若工夫到时亦是如此,与大道相合,自然俯观三教百家,天上天下,唯吾独尊!
佛家求智慧,儒家致良知,求与致之分,即佛于儒之别,岂能殊途而同归?既是殊途又不同归也!强言同归者,皆因同在大道之内罢了,亦是佛归儒也!儒也者,强名之儒,实归生生之道也!《大学》云: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是以此修身为本!
儒家,体用完备,体是本体,用是天理,体用完备,彻底融于大道生生不息之天理也,皆是太虚之真,不成仙不成佛不成神,无形无象,无处不在,随波逐流,生生不息。故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佛之威德再大,也大不过大道生生不息的意志,佛为何将天理弃之不用?一是认为天理虚幻,二是恐一不小心而沾有为之因果,故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而儒则是以自心之用合于大道生生不息的大用流行之天理,即是真正的儒者,是以大道为己身,以大公为己用,其大无外之外,其小无内之内也,故佛比之于儒,小矣。如此必然导致佛家之佛依然在大道之内,若做有为之事,依然会受大道生生不息天理的束缚而畏因果。除非其不为,不为则无“有”,无“有”则无“有之因”,无“有之因”则无“有之果”,无因果则不受因果。此为阴阳造化之理: 从无至有为造,从有至无为化。故曰:因其不生,所以不灭,而得无所得之真如自然涅槃之性,此“性”谓之佛。由此可知: 因果者,天理之呈现也,而儒完全合于天理,故佛者必受儒之道心约束,亦即受大道生生天理之约束。
故而天下无序之时,总有圣者降于世间,或来教化苍生,或来抵御外敌,总归是为保此世间唯一合于大道天理之文明火种。远有文武孔孟,中有洪武、王阳明,近有一代英豪,欲与天公试比高之毛泽东,从古及今,不外如是。故孟子曰: 五百年必有圣者出,其间必有明世者。此皆是大道实理自然之彰显也。
纵观今日世界民族之林,惟有我中国有此文明火种,且此火种亦非儒家之专利,只是一个心法,无关乎宗教学派,皆人人可学,人人可修,与己原有之信仰能够并行而不悖。儒家大志,绝然不会有私藏之心,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矣。此种若灭,天下必将危矣!
幸甚我华夏,幸甚我中国,有此圣人之学,保我文明不息。
然今日之状,众皆习佛事,乾坤日扰攘,弃于天理而使大道不彰,背道而行而无乾坤气象,诚可悲也!
让我们再回望一下张载的四句教吧: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大矣哉,《易》也,乾坤不息,不舍昼夜!乾生之,坤育之,道法自然也。


一棵大树只会、则只能有一个根,儒家的心法传承实谓上古原始道家心法,后由道家衍生出道教、儒家和其他诸子百家。由《尚书》的精一之道,到孔子的一以贯之,再到孟子的良知良能,终汇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致良知之学。阳明先生之“致良知”三字虽已圆满儒家心法,也是极易下手之工夫,然一以行持和万般咀嚼之后,犹觉此说意犹未尽,终是仅言儒门一家之说,气魄略显小矣,尚未达无极大道生生不息之浩然气象。故而,鄙劣小子欲以冒天下之大不违,返归其本,彰显原始道家气象而统御三教百家,以立我文明之根,以塑我民族之魂,以彰我大国之威。
故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阴阳相合,刚柔并济。乾卦以彰率性、奋进、刚健的“好生”之能,坤卦以显坚守、束约、柔顺“保生”之德,乾坤生生不息而乾坤生矣!炼养乾能成浩气,保育坤德立长生。大道“乾坤生”,我辈当自强!诗云:
驾景风阆出昆仑
璇玑玉斗北辰尊
欲将神洲托日月
足踏山河起风云​
通篇言论,有人会生疑惑: 作者是在排佛吗?我可以肯定的说: 绝非如此,肯定不是,而是想让三教各安其位,各谋其政,互不相侵,建立一个健康和谐的文化生态系统。儒家恢复反求诸己的内圣外王之本,佛家回归到自己的精神家园之地,社会建设教化之事不作过多干预​,那本是儒家的所谋之事。至于道教,只是道家分支,与本儒相合矣。以此则天下正,若越雷池,犹如阴阳不调,水火不济,生态失衡,不周之山“倾頹之危”势必现矣!
https://www.zhihu.com/zvideo/125481674664704819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1-27 20: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多见的好文章,明白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7 20:04 , Processed in 0.26524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