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4|回复: 1

《天道》五台山论道个人解读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9-20 09: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悟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
丁元英的这首词在我来看是对假的佛教教徒的一种嘲讽,也是对”靠别人“思想的一个警醒。虽说佛教的教规可以让人剃了头,穿了袈裟,让人静静地坐在寺庙里面,但佛教却不能控制得了人的心。真正的内心平静与求真的心态不是通过佛教仪式学来的,而是靠悟。但是悟又不能靠学,也不能靠天命。悟是一种经历是非后自然的升华。悟靠的是人自身能力的匹配程度。
”所谓真经,就是能够得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
按照我的理解,丁元英所说的真经就是剧中的”致富方法“。而”悟“和”修“,则是得到”致富方法“,成为富人的途径。丁元英认为,无论怎样教导王庙村的农民,他们得到的致富方法,都是”修“。”修“为的是成佛,也就是”致富“,也就是有钱,有钞票。为了有钱,有钞票,农民就会发现他们需要知道更多的致富方法,就会去继续的”求“。怎么求?求高人,求神拜佛。但是丁元英知道,这种致富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扶贫,因为王庙村的农民在一个办法失败后没有办法想出第二个办法,而真正能使他们脱离贫困的应该是”明性“。明白性质,明白规律,明白自己是处于资本主义这个游戏规则内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有真正的格局。掌握这个游戏规则,以不同的办法应对贫穷,脱离贫穷,这才是真正的”脱贫“。但”悟“和”明性“太难了,如果没有在资本主义这个游戏规则内摸爬滚打,恐怕不可能成功。
”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
这句话和尚好理解。遵循教规,剃头,出家,念经,这都是规矩。遵守了这个规矩,就是修行了,但是这个规矩是为了控制人本性的七情六欲,而你本身,其实还是由七情六欲操控的。而悟则不同。悟是人已经逃脱了七情六欲之后,或者说控制了七情六欲之后,由性来施行。这样的念经,是因为自己想念,而不是因为规矩而念。文中这里也可以影射到王庙村。王庙村的农民们辛苦劳作是为了给资本主义规则打工,就可以暂时脱离贫困。但是,只有他们掌握了资本主义规则,才能让资本主义为自己所用,才能真正的做到致富。
“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
同样,有觉悟的人可以因为内心平静而做佛教做的事情,比如念经。而修行的人若是没了佛教戒律恐怕会让七情六欲出来操控自己。这也和王庙村有关。如果农民掌握了资本主义规律,就可以想出办法脱贫。但若是他们没掌握规律,要靠高人指点,那么高人如果没有指点,他们就会再度陷入贫穷。
“有心无证者虽不落恶果,却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得涅槃”
有心无证,就是所谓的修行的人。他们靠着戒律不会做恶,不会落恶果。但是他们必定因为心中没有和佛教达成一致,所以他们是没有办法得到真正的佛,真正的理。而这个“住因住果住念住心”,我认为,就是说的“相信神”,或者说“依靠神”,“依赖神”,而不是靠自己。正如王庙村的农民,他们要靠高人指点,而不是靠自己琢磨游戏规则,所以他们得不到真正的致富之道。
后来大师问道如果不为成佛,那什么是佛教
”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
佛教是心中有佛的觉悟,而不是佛在人间的投射,就是那个佛的人像。人人都有觉性的意思应该是说每个人心中都知道佛是什么,信佛信的是什么,也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等。但是即使知道它是什么,也不一定真正懂它,真正能够让它带给你真正的作用。王庙村的农民即使知道自己是资本主义的廉价劳动力,知道什么是资本,但他们也没有办法做到运用知识。这靠的是眼界,靠的是对资本拿得起放得下。比如叶晓明等人,他们清楚资本主义和资本,但是眼界太窄,最终会选择自己退出资本主义的舞台,这就是”有觉性“但”觉性不是人“的体现。不过,相信叶晓明会在今后的打拼中,越挫越勇,他是被帮扶的最有可能”悟“的一个人。
”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槃“
这一句很有趣,大体意思是说佛的教诲是不会有破坏和毁灭或者生存的,因为它就存在于万事万物中。人相可坏,意思是经本会坏,佛的人像会坏。后面几句比较难,我的认为是当一个人有觉悟的时候,自然就看到了佛教本身。而佛教本身不会出现,必须依附于其他的东西,依附于佛经等等。但这些都会是“障”。“了障涅槃“,这句最为致命。这句的意思是只有你理解到佛经是屏障,也就是佛经是”假的“的时候,你才是真正理解了佛教。
这句话放在王庙村来说,就是对运用资本和市场的能力的讨论了。人相在王庙村就像是丁元英的公司。这个公司可以倒闭,但是致富之道就在那里,致富不能靠这个公司,而是要靠王庙村自己的努力,让他与世界接轨,找到致富之道。如果不是丁元英的格律诗公司,那么这个致富之道是没办法显示出来的,这就是”无障不显“。但是,做到”了障涅槃“,必须要王庙村自己觉悟,认识到公司不是救命稻草,找到自己致富的办法,也就是了解资本主义市场规律,并能巧妙地趋利避害,防止自己被各种市场竞争对手搞垮。
相信”了障涅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我个人是学习了很长时间的漂移技巧。刚开始总是看各种教程,什么时候应该拉手刹,什么时候应该踩离合,什么时候反打方向盘。后来通过非常多的失败和练习,我终于明白,所有的动作都是出于让车飘起来并维持漂移的目的。悟到这一点,我无需知道什么时候拉手刹,踩离合,我只需通过自己的目标在行动上自然而然的调整自己就好了。而之前那些教程视频,对我来说也已经成为了”障“,已经不可取了。不过,若不是刚开始的这些教程,我对漂移一窍不通,这时如果有个人给我说”你只需要让车飘起来,其他自己调整“,我估计学不到任何东西,反而会觉得这人是对我们新手一点都不友好的。
作为一个业余游泳运动员,我现在也基本忘记了刚开始学游泳的时候的动作要领,在之前参加比赛时只是尽力往前冲,估计也有类似的道理。
”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弥陀佛。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
这句应该是佛教最好理解的,那就是学无止境,学习在于求真的状态,而不是学到了什么。保持一颗求真的心,这便是对佛教的最好理解。若是因为学到了什么就说是圆满,那就不是继续求真了。这在资本运作中也是有道理的。在王庙村,真正的致富指的是他们一直有订单。一直处于忙碌和挣钱的状态,而不是哪一天停下来,然后告诉别人自己挣够了,可以圆满了。王庙村的”无量佛“就是它的资产 -- 王庙村的制作工厂。
”佛教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到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
我认为这两类佛教也是“悟”和“修”两类。第一种是“悟”,第二种是“修”。一类是发自内心,一类是靠外界约束内心。这点之前讲过不必赘述。而王庙村的致富之道,第一种是自己靠自己致富,找到致富方法,而第二种是靠丁元英的指点。
“从众生处说是以贪治贪,以幻制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
这句对“取经”有种责骂的态度,但是我也很难说得清楚如何读出来的。佛教对于没有觉悟的人来说可以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大道理告诉他们不要做恶。然而,这只是用恶报来吓唬,这只能是吓唬好人,吓唬不了“败坏下流”的坏人。而真正让坏人转变只能靠他们自己的悟。但是,虽然做不到这样,也可以抚慰一些被坏人捉弄的好人,这样他们知道自己作为受害者,没有做坏事不会有恶报,而他们坚信对他们做了坏事的人必有恶报。
应用到剧情上,这句话是非常有趣的一个争议点,甚至我认为是到现在也无法断定是对是错。还记得最后几集,乐圣公司讨论为什么叶晓明和其他几位会认为自己会败诉,从而退股。他们的推断是:”观念“,是青天大老爷的观念。他们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他们在这里相信了佛教。他们认为,自己如果执念和乐圣打官司,必会遭到谴责,因为自己之前用很低的售价销售音箱,的确是做的一件错事。
可是,如果说执念打官司,并且赢得官司,让乐圣毁掉,虽然符合”致富之道“,却违反了其他的道德。叶晓明等人如果认为致富之道是对的,一定要以脱贫为唯一目的,其他一切合法的手段都不算不正义,那么就可以持有股权并且打官司致富。但是,他们却毁掉了一个从来没有做错任何事,兢兢业业做实业和科研的优秀的乐圣公司。而乐圣公司还是可以保证员工生产合理,没有童工,污染排放也会按规定。
所以,这样的问题便是两个”道“之间的冲突。矛盾的根源是资源的不平等划分。如果说我们的环境污染,我们的社会底层得不到保障,那么原因不在于立法。我们的原因在于贫困人口实在是太贫困。这是法律道德与社会的大大的冲突。最终我们会发现,如果有解决这样的矛盾,只能让所有人都成为富人。但这样,社会的积极性还会有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9-20 09: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牛逼啊,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6 22:07 , Processed in 0.591971 second(s), 6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