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3|回复: 1

《道德经》解析之复盘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9-20 09:4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一直一来的陪伴,彼此共进,《道德经》共八十一章日更已完,但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道德经》值得重读一千次,每一次许有不同收获。今天我想在此对《道德经》做一次学习复盘。



  《道德经》是春秋末期,百家争鸣时老子(李耳)所著,据考证,老子生于春秋末期的楚国或陈国,曾担任周王朝的守藏室之史,也就是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三次向老子问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途经函谷关遇关令尹喜,尹喜敬佩老子,请求著书留世,老子留下五千言,后称《老子》,到汉景帝后改叫《道德经》。《道德经》共八十一间,经后人整理,前三十七章称为道经,后四十四章称为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道德经》的主体思想就在“道”和“德”两个字上,从“道”和“德”推出“无为”。其篇幅都在诠释和论证这三个点。中“道”共出现七十三次,天道自然无为是全书的主旨,道是一种混沌未开的状态,无为自化,清静自正,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为化万物的根源;道常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以柔弱胜刚强。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持之不得。道是宇宙的本体,也是万物的规,还是人生准则。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这是道的所表面出来的性状,也就是“德”。“道”在运行过程中,万物遵循道而运行时,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就是德。“德”也可以理解为道所显现出来的功能。在第五十一章中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自然。”这段话中,德指的是万物生长的根据,没有根据,万物是无法生长的。



  老子认为,道之本性即是自然无为,自然无为是支配宇宙万物运行的根本规律,也应当是人类应当信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从无为的原则出发,老子反对有为之人,因有为破坏了自然的淳朴,带来了虚伪、狡诈、贪欲、罪恶等社会丑恶现象。“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老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天下有道时,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标榜仁义,等需要标榜仁义时,则意味意仁义已经不复存在了。由此老子提倡“绝智弃诈”“绝巧弃利”,主张“小国寡民”。主张贵柔处弱,认为坚强处下,柔弱处上。“天下莫柔弱如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进而主张“上善若水”,认为最完美的善具备水一样的心态和行为,处众人之恶,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坚忍负重,谦下能容。
  道无为万物能治,德无为天下能治,法无为政治能治,我无为则心能治。我们应学“道”的清静无为,凡事尊道贵德,也就成了“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2025-1-30 11: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说中的沙发???哇卡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7 20:00 , Processed in 0.14368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