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5|回复: 1

道论天地-我了解的素书6

[复制链接]

2

主题

3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2-11-25 11: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收到了很多朋友的评述,可见大家都在关注中国古典哲学。这里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诚然大家都是认真的,我无德无能仅能再次表示感谢,感谢大家一直的支持跟关注
素书的“道”“德”“仁”“义”“礼”是严格遵守道德经38章的意思,简单来说“仁”“义”“礼”都是遵守“德”的框架之下的,只有遵循“德”才有意义,单独强调“仁”“义”“礼”就会偏离大道,从而产生虚伪,假仁假义的情形。并且“德”又是“道”的文字表述,所以这个层次的理解一定是首先是“道”这是精髓,偏离“道”的法令规范毫无意义甚至是恶法,甚至是吃人的礼教这点还请大家明鉴并且仔细阅读道德经才能正解。
还有一点很多人把“道”“德”“仁”“义”“礼”直接翻译成“天道”“德行”“仁爱”“正义”“礼制”我觉得这是刻意的儒家解释,局限性太大。我们一一列举比如“道”按照老子的本意是整个宇宙(世界)的源头,而不是天地的天。它囊括的范围更加广泛可以说包括了天道。
德行:行字代表了人的行为其实就限制了“德”的范围了,老子的这个“德”是“道”的行为,而不是人。范围不不应限于人的范畴
仁爱:爱也是限制了“仁”的范围,对于与我相关的人事物,有利于我的要恻隐要要慈悲要亲,对于敌对的人事物也要有底线也要宽容提亮跟恻隐,仅凭一个爱字太窄了
正义:更是个笑话,“名可名非常名”。这个所谓的正义在特定的时刻就不是正义了,正跟反相互转化互为支撑的,所以我们不能用正来强调义。比如为了朋友义气两肋插刀,而触犯法令,那么这个正还是正吗?
礼制:为什么民国时期新青年运动那么愤恨儒家,包括后来的批孔运动,其实反对的都是制而不是礼。恰恰的我们从小就要讲礼貌就是礼。但是成为人性的绳索,那么早晚就会赔抛弃、
这也是我为什么基于道德经的立场上解读《素书》的基本立场。而弃用儒家的根本原因。
原文: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欲:想要。
人之本:做人立身的根本。
明:明白。通,通晓。达,对事理认识透彻。
潜居抱道:隐居守道。


释文:一个人要想实现抱负,建功立业,就要遵守“道”“德”“仁”“义”“礼”这五个修身立意的准则,缺少一个都不可以。
阐述:老子道德经里面已经明确说了,这五个层面的传承,如果依次递减的话,人们会越来越偏离大道。比如我们现在网络上那些做事儿毫无底线原则,但是出门则是精致的妆容打扮,这就是只注重礼而忽略义的表现。满口仁义道德,各处逢源,一旦触及到了个人的利益则立马变脸,这就是只注重(义)利益而没有了仁。德国大妈不顾整个欧洲的安全盲目引入100万叙利亚等难民,造成整个欧洲的社会动荡,生活水平下滑,这是只讲仁而没有德的后果。所以说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这五个方面要完全具备,否则往往会半途而废甚至遭受致命的风险。
原文: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释文:要想成为有着高尚情操,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他们需要明白国家昌盛衰败的缘由,对具体事物发展壮大衰落失败也能做到心里有数了如指掌。能够审察社会安定于纷乱的趋势,掌握入士,隐退的时机,并且通达其中的道理。因此他们有的时候隐居守道,等待时机的到来
阐述:《素书》这里明确的指出兴衰有规律,成败有定数,进退有时机、这个普遍的现象,作为一个想有所成就的人,就首先做到洞察世事,明了盛衰相互演化互为依托的“道”的运行法则。要通晓理解一件具体事件的缘起,发展,成果,消亡,过程中的定数。通过自己的睿智感悟这个国家目前的情况是不是安定还是纷乱的趋势,决定自己是否自己是不是去入仕,还是出世、
我们说一个人的成就事业是个人奋斗的结果,但是外在条件往往更为重要,否则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就不会上演。诚然看三国演义的朋友说诸葛亮也算是有一番作为,但是大家平心而论他成功了吗?落了个累死的下场,跟逆天而行的评价。算不算《素书》的实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5-3-13 20: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在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6 19:33 , Processed in 0.32237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