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1|回复: 5

道藏札记

[复制链接]

3

主题

7

帖子

1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6
发表于 2022-9-20 09: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工作之余没事就喜欢读读道藏,今天就来开贴写写读后笔记,侃侃牛。
  道藏是啥?能吃不?还真不能吃。不过读透,还真的可以不吃。
  那读这本大书有啥用木有?当然有了。
  有的人读了,富可敌国,不缺用度。
  有的人读了,一生无病,长寿延龄。
  有的人读了,官运亨通,前途无量。
  有的人读了,无欲无求,成佛成仙。

  当然也有人读了,人生无奈,命运多舛。
  有的人,荒淫无度,过早夭亡。
  有的人,神神叨叨,抛家弃子。
       其实道藏就是道教的藏书集锦。东汉之前是没有道士的,那时候只有术士、炼气士等一些奇人异士。这时候出了张道陵创立了道教,总得有点理论基础做支撑。于是乎道家合集资料汇编就是道藏的前身了。那时道士们得到这本汇编,如获至宝,万金不换。甚至为了得到他不择手段,腥风血雨。一直就这样在少数人的手中流传。有些人持有只言片语,有些持有几百文章。这些人有的是达官名人,比如葛洪、陶弘景、刘伯温;有的是悬壶济世的医者,比如孙思邈;有的是贩夫走卒,有的是奇人异士,比如诸葛亮,于吉,袁天罡。
     
       时间到了大唐开元,想这皇姓李氏,总得给神仙攀点亲戚吧。正好道祖太上老君是不同族吗,道教就成隐的国教。那就给点钱以示修修书和道观,《开元道藏》就孕育而生。不过就是这部也依然被雪藏,只有些达官贵人和道教核心人士有幸读到。且王朝更替,几经流转,散失。到了大明皇帝一向好道,重新组织编写了《正统道藏》,才得以保存流传至今,虽然也依然没什么人读。
  过去只有那么几个人读的书,现在人人都可以读的到-----这是个最好的时代.
  可就是这样比万金还贵重的书,人人能读却无人去读-----这又是最坏的时代。

那么道藏有什么内容呢?
  先看我最喜欢的三篇文章《胎息经》《清静经》《定观经》,古来说法凡是成为经的东西是不能修改一个字的。

        1.高上玉皇胎息经
  经名:高上玉皇胎息经。又名《胎息经》。不着撰人。一篇。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参校版本:《云箋七签》,该书春六十收有此经注本。
  高上玉皇胎息经
  玉皇天尊日: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气入身来谓之生,神去离形谓之死。知神气可以长生,故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在。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总共才90字左右古来注释极多。我也简单一家之言注下。
  其实就是大白话:胎从降伏真气中凝结,真气从这个凝结的胎中规律的搏动。真气进入身体就可以称之为生/活着,神(阴阳不测就是神)离开身体就可以称之为死。了解知道神气的原理就可以长生。所以呢守着虚无就可以培养增加神气。神运动气就随之而动,神不动,气也不动。想延龄长生的,神和气就要相互依存不分离。心不动念头,神和气就会不会从身体进进出出了,自然神与其常在自己身体内部。勤奋的神气相依,这个才是真的道路。

  简单备注下:1.虚无:啥是虚无,空之上就是虚无。听听不到声音,看看不见得东西,感受非物体的空。那就是虚无所在。

  2.太上老君清静心经
          经名:太上老君清静心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唐代。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清部。又见《云笈七签》卷十七。

  太上老君清静心经
  老君曰:夫道,一清一浊,一静一动。清静为本,浊动为末。故阳清阴浊,阳动阴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静者动之基。人能清静,天下贵之。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而不能者,心未澄、欲未遣故也。能遣之者,内观於心,心无其心;外观於形,形无其形;远观於物,物无其物。三者莫得,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既无其无,无无亦无。湛然常寂,寂无其寂。无寂寂无,俱了无矣,欲安能生?欲既不生,心自静矣。心既自静,神即无扰。神既无扰,常清静矣。既常清静,及会其道。与真道会,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既无所得,强名为得。为化众生,开方便道。老君曰:道所以能得者,其在自心。自心得道,道不使得。得是自得之道,不名为得。故言实无所得。
  老君曰:道不能得者,为见有心。既见有心,则见有身。既见其身,则见万物。既见万物,则生贪着。既生贪者,则生烦恼。既生烦恼,则生妄想。妄想既生,触情迷惑,便归浊海,流浪生死,受地狱苦,永与道隔。人常清静,则自得道。

  总共才400字左右古来注释极多。我也简单一家之言注下。
  道就是,一清气一浊气,一静一动。清静是根本,浊气和心动是附属。所以阳气始清,阴气是浊。阳性爱动,阴性爱静。男属阳,女属阴,男喜动,女喜静。从清静运转到浊动,万物就从这里面孕育而生。清气是浊气的源头,静是动的基础。人要是能清静,自然这是你的天下哈哈。人的神是喜欢清静,但是心不行啊。人的心想静,但是身体的欲望没事整整你搞得你静不成。要是能把身体的欲望通过其他的方式发散掉,心自然静了。心静了,神自然就清了。你离发达就不远了。身体的欲望没有,自然贪嗔痴也好,三尸虫也好都木有了。不能到做这样的,当然就是不能健康的转移和消散自己的欲望,那离命运多舛也不远了。能把身体的欲望支走,你慢慢就会空间感和时间感就木有。看啥都是空,也反悔过去了,也对未来无所期待。唯有当下你会神形相依,做事情如有神助。常常的清静,道就会与你合体啊,不过虽然合体,其实你也看不到,摸不到,感觉不到。但是道德的多少是可以称量的。有人得道多,有人少些。但道得之多少是可以通过外在的现象观察的到的。那就请看下一篇定观经。

第三篇:

  洞玄灵宝定观经

  天尊告左玄真人曰:夫欲修道,先能舍事。外事都绝,无与忤心。然后安坐,内观心起。若觉一念起,须除灭务令安静。其次,虽非的有贪着,浮游乱想,亦尽灭除。昼夜勤行,须臾不替。唯灭动心,不灭照心。但凝空心,不凝住心。不依一法,而心常住。然则凡心,躁兢其次,初学息心甚难,或息不得,暂停还失。去留交战,百体流行。久久精思,方乃调熟。勿以暂收不得,遂废千生之业。少得静已,则于行立坐卧之时,涉事之处,喧闹之所,皆作意安。有事无事,常若无心。处静处喧,其志惟一。若束心太急,又则成病。气发狂颠,是其候也。心若不动,又须放任。宽急得所,自恒调适。制而不着,放而不动。处喧无恶,涉事无恼者,此是真定。不以涉事无恼,故求多事;不以处喧无恶,强来就喧。以无事为真宅,有事为应迹。若水镜之为鉴,则随物而现形。善巧方便,唯能入定。慧发迟速,则不由人。勿令定中,急急求慧。急则伤性,伤则无慧。若定不求慧,而慧自生,此名真慧。慧而不用,实智若愚。益资定慧,双美无极。若定中念想,多感众邪。妖精百魅,随心应见。所见天尊,诸仙真人,是其祥也。唯念定心之上,豁然无覆;定心之下,旷然无基。旧业日消,新业不造。无所挂碍,迥脱尘笼。行而久之,自然得道。

  夫得道之人,凡有七候。
  一者,心得易定,觉诸尘漏。
  二者,宿疾普销,身心轻爽。
  三者,填补夭损,还年复命。
  四者,延数万岁,名曰仙人。
  五者,炼形为气,名曰真人。
  六者,炼气成神,名曰神人。
  七者,炼神合道,名曰至人。
  其于鉴力,随候益明。得至道成,慧乃圆备。若乃久学定心,身无一候。促龄秽质,色谢方空。自云慧觉,又称成道者,求道之理,实所未然。说颂曰:智起生于境,火发生于缘。各是真种性,承流失道源。起心欲息知,心起知更烦。了知性本空,知则众妙门。

  第二则:
        太清存神炼气五时七候诀

  夫身为神气之窟宅,神气若存,身康力键,神气若散,身乃死焉。
  若欲存身,先安神气。即气为神母,神力气子。神气若俱,长生不死。
  若欲安神,须炼元气。气在身内,神安气海。气海充盈,心安神定。定若不散,身心凝静。静至定俱,身存年永。常住道源,自然成圣。
  气通神境,神通慧命。命住身存,合于真性。日月齐龄,道成究竟。
  依铭炼气,欲学此术。先须绝粒,安心气海。存神丹田,摄心静虑。气海若具,自然饱矣。
  专心修者,百日小成,三年大成。初入五时,后通七侯。神灵变化,出没自在。峭壁千里,去住无碍。
  气若不散,即气海充盈。神静丹田,身心永固。自然回颜驻色,变体成仙。隐显自由,通灵百变。名曰度世,号曰真人。天地齐年,日月同寿。
  此法不服气,不咽津,不辛苦。要吃但吃,须休即休。自在自由,无阻无碍。
  五时七侯,入胎定观。夫学道之人,入有五时:
  第一时心,动多静少,思缘万境,取舍无常,忌虑度正,犹如野马,常人心也。
  第二时心,静少动多,摄动人静,心多散逸;难可制伏,摄之勤策,追道之始。
  第三时心,动静相半,心静似摄,心常静散相半,用心勤策,渐见调熟。
  第四时心,静多动少,报心浙熟,动即摄之,专注一境,失而遽得。
  第五时心,一向纯静,有事无事,触亦不动,田摄心熟,坚散准定。从此已后,处显而入七侯。任运自得,非关作矣。
  第一侯:宿疾并销,身轻心畅。停心入内,神静气安。四大适然,六情沉寂。心安悬境,抱一守中。喜悦日新,名为得道。
  第二侯:超过常限,色返童颜。形悦心安。通灵彻视。移居别郡,拣地而安。邻里知人,勿令旧识。
  第三侯:延年千载,名曰仙人。游诸名山,飞行自在。青童侍卫,玉女歌扬。腾摄烟霞,绿云捧足。
  第四侯:炼身成气,气绕身光。名曰其人,存亡自在。光明自照,昼夜常明。游诸洞宫,诸仙侍文。
  第五侯:炼气为神,名曰神人。交通自在,作用无穷。力动乾坤,移山竭海。
  第六侯:炼神合色,名曰至人。神既通灵,色形不定。对机施化,应物现形。
  第七侯:身超物外,迥出常伦。大道玉皇,共居灵境。圣贤集会,弘演至真。造化通灵,物无不达。修行至此,方到道源。万行休停,名曰究竟。
  今时之人,学造日浅。曾无一侯,何得通灵。理守愚情,保持秽质。四时迁运,形妄色衰。体谢归空,称为得道谬矣。
  此胎息定观,是留神驻形之道术。在口诀不书于文,有德至人方遇此法。细详留意,必获无疑。贤达之人,逢斯圣矣。 可以看出 这两篇经文,里面都有举形成道的论述:
  《洞玄灵宝定观经》:五者,炼形为气,名曰真人
  《太清存神炼气五时七候诀》:第四侯:炼身成气,气绕身光。名曰其人,存亡自在。光明自照,昼夜常明。游诸洞宫,诸仙侍文。

从这三篇大概可以看出道藏写点啥了。就是写的让你怎么得道嘛。得道有啥好处,也没啥好处。就是可以建健康康自由长寿的活着。孙悟空不是经常问菩提可得长生吗,不能不是哄我嘛哈哈

  于是围绕得道,这本大书就展开了。这么大的书总得分分类吧,一般来说道藏七本书,由三部四辅构成。三洞就是《洞真部》《洞神部》《洞玄部》;四辅就是《太玄部》《太平部》《太清部》《正一部》。
  过去的分类其实也随着时代的变化乱糟糟的。我也将从新分类下,让大家更好理解。七部书主要几个部分:
  1. 与道家有关的诸子著作和注释。比如庄子 ,列子等
  2. 存思的方法
  3. 服饵的方法
  4. 服气的方法
  5. 斋戒、仪式和图文音韵校正
  6. 符箓占卜
  7. 人物传记
       8.其他
       西游记中:就像福禄寿三星说的——那镇元子乃地仙之祖,我等乃神仙之宗。我们的道,不及他多矣!他得之甚易,就可与天齐寿。我们还要养精、炼气、存神,调和龙虎,捉坎填离,不知费多少工夫。
  镇元子得道的方法就是服饵,不过这个饵很牛逼啊。人参果
  福禄寿三星就是存思 服气的方法。
人活着的意义是啥呢?古往今来都在问。其实人活着的最大意义就是活着本身。南斯拉夫的电影《桥》里有句台词说的好:“谁活着,谁就看的见。”

以上粗鄙一家之言,供作入门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9-20 09: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细细品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2-9-20 09:2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9-20 09: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阴一阳是谓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2-9-20 09: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只有那么几个人读的书,现在人人都可以读的到-----这是个最好的时代.
  可就是这样比万金还贵重的书,人人能读却无人去读-----这又是最坏的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9-20 09: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我此时此刻读到了是否说明与道有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7 20:00 , Processed in 0.26538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