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6|回复: 1

读《道德经》81-信言不美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1-16 11: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信言:真实可信的话。 美:好听。行为善良的人不善于用言语自辩,爱用言语自辩的人不一定善良。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善者:言语行为善良的人。辩:巧辩、能说会道。行为善良的人不善于用言语自辩,爱用言语自辩的人不一定善良。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知:有智慧。博:广博、渊博,引申为卖弄。有智慧的人不卖弄,卖弄的人缺少智慧。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积:占有、积累。既:本义是结束,引申为尽力。与:给予。圣人不爱为自己积攒,他尽力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加富有;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获赠更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上天的法则,总是提供便利,不加伤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圣人的法则,总是做该做的事而不争功。
本章是《道德经》的最后一章,是全书正式的结束语,迟迟未发,因心中多少有些不舍。从2020年11月开始,每周一篇,几乎未中断过,至今约1年半。
还记得那是2020年的国庆,举家前往山东旅行,首站青岛,末站济南。父母、岳父岳母,加上我一家四口共七人,算是疫情前最舒心的一次出行。
在济南千佛山景区内,山脚下,碰到一个不起眼的书摊,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随手买了这么一本《道德经》(难道是在黄岛看到了老子像?),这个版本其实相当一般,内容几乎和网上能找到的一模一样。后来,在JD上又买了现在这本。
迟迟未发末篇,还有一个原因,不知道发完了以后,后面发什么。
其实现在,主要在看《传习录》,目前在今日某条上,每日有抄书打卡和练字打卡,没错,是每日打两篇卡。参考的主要是两本书,一是度阴山的《王阳明心学口诀》,二是中华书局的《传习录》。很庆幸,在网络上还结识了启予国学,在喜马上听其传习录心得,获益匪浅。目前已经过半,对阳明心学的几大理念,致良知、心即理,知行合一,事上磨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也 仅仅是皮毛而已,日后如何修行,依然任重而道远。
道德经虽然已经逐篇发完,但绝不敢说掌握了哪怕是万分之一。“半部论语治天下”,道德经读懂三句可能就能改变人生。“道可道、非常道”、“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反着道之动”、“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太多太多了。
道德经后,是否开始逐篇来写传习录,目前未下定决心。一是因为传习录没有那么成体系,毕竟是弟子记录,几大理念都是穿插着在说,而不是比如先说心即理,再说知行合一这样按理念逐个讲解。二是文字量大,很多内容不好理解,需要修行到一定境界才可以,而不像道德经就几千字。
扯这么多,书归正文: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是我最近思考很多的一句话,很多事情,你越是关注,反而越是得不到好的结果。而如果已道德标准为出发点,反而会得到更多。这就是:以他人为目的,为了整个人类的普遍幸福与自由,而这正是道德的至高境界。这句话意思是说,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富有;他尽量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给予了别人却换来了自己内心的充实,自己难道不是变得更富确和充足了吗?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是全章的总结,也是整部《道德经》的总结。在老子看来,人类就像是浩瀚大海里的游鱼一样,成群结队,但是每一个个体又有差异。在这个浩瀚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要成长、衰老和消亡,也都无一例外地喜欢生而厌恶死,这是因为生是幸福的,人生在世,既可以抬头观望天上的星星,又可以低头俯看草叶上的露珠。世界上的美丽事物是天地赠予我们的礼物,这些事物可以让我们尽情地享受着它们的美好而不要求回报,更不用说去伤害我们了。圣人也是如此,他们只默默地奉献而不要求我们的回报,没有欲望,也不妄为。圣人表面上看起来与常人无异,其实他们的境界是高深而幽远的,常人又怎么能与他们相比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5-3-12 04: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坐沙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6 19:17 , Processed in 0.72771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