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新手上路
二位施主,坐下说话
敢问二位施主,什么是真经,修行不取真经,又修的什么行呢?
《悟》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
大师考问晚辈,自在情理之中,晚辈就斗胆妄言了。 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盘的究竟法门,可悟而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在明性,在知。 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知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有信无证者虽不落恶果,却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得涅槃。
不为成佛,那什么是佛教呢?
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槃。 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量,即非无量佛。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 佛教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到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 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 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以幻制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
以施主之文笔言辞,断不是佛门中人。施主参意不拘经文,自悟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也难能可贵。依贫僧看来,施主已经踩到得到的门槛了,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
承蒙大师开示,惭愧惭愧。佛门讲一个缘字,我与佛的缘站到门槛就算缘尽了,不进不出。与基督我进步得窄门,与佛我不可得道。我是几等货色,大师已从这首词中看得明白。装了斯文,露了痞性,满纸一个嗔字。今天来到佛门净地见大师,只为讨得一个心安。
扶贫之道,若按次第而分,也可分为三个层面。 一、天上掉馅饼的神话。实惠、破格,是为市井文化。 二、最不道德的道德,是为哲人文化。 三、不打碎点东西,不足以缘起主题。大智大爱,是为英雄文化。
佛法本无边,只度有缘人。一切皆由缘起,而缘又起于因;而这个因则起于一个属于自己的问题,一个困扰自己的问题,它可以是任何问题,小到柴米油盐、大到天下苍生。度,则是讲,当你遇到这个问题时,刚好有人给你讲了另一种看待这个问题的方式(它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放下执着,性空寂灭 等等)。但只有通过自己的问题才能够更方便理解,道之为道(当然通过自悟也是可以的,这里只是回答上面“度与缘”的问题)。而最后不论是修也好,度也罢,终归是需要自己悟出这个“道”来的。只是有人来度你一下,更容易捅破这层窗户纸罢了。 以上所讲,如果你没悟道的话,那么,这属于一个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范畴。举个栗子:类似于“四维时空”。我们知道有这么个概念,但我们无法理解它(不要杠你是数学专业的,你懂这个,意义不在于此)。 因此,如果回答上面的问题的话。“道”起于因而成于缘,终归于悟。 至此,同时也回答了第一个问题:普度众生,是为执念。因为,度人的前提,讲究一个“缘”字。
使用道具 举报
0
5
4
6
12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6 22:07 , Processed in 0.537031 second(s), 5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