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9|回复: 1

话解《庄子》,逍遥无为

[复制链接]

3

主题

3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2022-11-14 15: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易经写了四章,也写得差不多了。本来之前想写《老子》的,但想了想应该还是喜欢《庄子》的人比较多一点,毕竟比起《老子》的死板,还是《庄子》的幽默更能引起大家的兴趣,所以临时决定写《庄子》。言归正传,下面就开始正文了。还是老规矩,第一章写总概解析。



庄子,名庄周,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原楚国贵族,因战乱逃至宋国,在宋国当过漆园吏;生活时期大约为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庄子》此书分内篇、外篇、杂篇,原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分为内七篇,外十五篇,杂十一篇。内篇应为庄子本人所记,而外篇和杂篇一部分应该是庄子的学生在庄子去世后根据庄子生前的言论而记载填充上去的,还有一部分是别人所写冒充的庄子,后来人无法辨明所以就加在一起了。其实是不是庄子本人所作还是很好分明的,只要看其中的内容与庄子的思想符不符合就能分辨得了了。
庄子的核心思想是逍遥无为,如杂篇《列御寇》里曾说道:"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灵巧者多劳,智者多忧,没有能力的也就没有什么追求,吃饱了自由自在的遨游,像没用绳子拴住的小船一样。这种意境确实挺逍遥的,我也挺向往这样的生活,但现实却不容许我们这样。没有那种洒脱的心态只能面对现实的无奈。话扯远了,接下来回归主题。庄子继承并发扬了老子"道"的学说。在庄子看来,事物之间的差异虽然明显,但非绝对,不可能用某个固定标准来衡量所以事物。人的认知毕竟有所限,常人大多只能看到事物的"异",而看不到事物的"同"。宇宙万物都生于大道,也将归于大道,论其本质也无差别。如内篇《 齐物论》里所讲的齐物与齐论一样,人应该学会站在道的角度看待世界,而不是纠结分别。
庄子生活于战国时期,当时百家争鸣,学宣诸国。庄子则十分排斥,曾言"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人们对物体的差异争辩不休,完全是舍本逐末的浅陋表现,真理无需称扬,言语是不足以描述大道的。

除了对百家争鸣不满外,庄子还对世人追名逐利的人生态度嗤之以鼻。他认为名利是人生的负累、损人心性的祸患(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荼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他曾用"腐鼠”比喻官位,用牺牲的牛形容那些与权力相伴而难得善终的人。庄子渴望的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庄子思想逍遥无为,不重死生。内篇《大宗师》里曾说道:"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死与生是自然而不可避免的。就像黑夜和白天永恒交替一样,是自然的规律。在外篇《至乐》里用骷髅来代言:"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虽然南面做王的快乐,也比不过。由此可见庄子对于逍遥的向往。(由于庄子的思想是逍遥无为,所以庄子的文章大多都喻意消极,我是不推荐年轻人学的。个人领悟,希望纳听。)
庄子对于名家和儒家是十分排斥的,对名家公孙龙子的《指物论》提出了批判:"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很绕口吧,齐物论那一章基本都是这样的,确实很深奥,我之前看的时候都看了好几遍才懂的。上面这个言论其实叫诡辩,就跟后面《秋水》篇里的"子非鱼"一样。)而对儒家的批判则是提出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说法。具体的情况这里就不多说了,后面会每章每节一一详解的。
万物皆有终止之时,《庄子》总概就讲到这里了,下一章节就开始讲正文了,期待你们的评论留言,大家讨论共同进步。(乾卦:天行健,君子应自强不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1-14 15: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老子的道和庄子的道是不一样的,因此谈不上庄子继承和发扬老子的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7 20:06 , Processed in 0.71820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