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6|回复: 1

无上内秘真藏经卷之七 妙德品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2-11-7 10: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名:无上内秘真藏经。简称《真藏经》。撰人不详,约出於隋唐之际。十卷。
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
参校本:《真藏经要诀》。
无上内秘真藏经卷之七 妙德品


    尔时,真藏童子,
  与诸眷属、天仙地仙、无鞅数众,
  俱诣天尊,游行世界,及下方无极地狱,
  天上天下,悉皆周匝。

  见一国土,国名长引。
  男女长大,长三十丈,
  年寿八千,皆学道德。

  又见一国,男女纯朴,无有文字,
  尊卑上下,各自礼敬,不失威仪。

  又见一国,
  自然衣食,男女欢乐,无有哀忧。

  又见一国,国名塞河,人长一丈三尺,
  多力如兽,不知道德,无有人礼。

  又见一国,
  男女一足,食自生之谷,无有衣服。

  又见一国,
  人身长九寸,止息树间,不衣不食。

  又见一国,
  男女礼敬,修学大乘,无为自化。

  又见一国,
  男女鸟头人面,衣自然之衣,犹如禽兽。

  又见一国,男女长寿,生而不死。

  又见一国,男女身三足两头,
  裸身无衣,犹如野鹿。

  又见一国,男女唯有一眼,在於顶上,
  身生毛羽,一足而行,
  语似鸟音,不知父母。

  又见一国,
  国中有山,
  左右金光之树,
  树高三百丈许,
  其实美於甘泉,
  食之千日,皆得仙道。
  乃至下方,无极世界地狱,罪报苦乐不同。
  或抱铜柱,或循剑树,或入镬汤,
  或上刀山,或分形碎体,或拔舌铁锥,
  各配考曹,
  或在北元曹,或在九府曹,或在幽夜曹,
  或在苦神曹,或在毒刃曹,或在溟彼曹,
  或在考正曹,或在四极曹,或在长劫曹、
  或在三难宝,或在万掠曹,或在长苦曹,
  或在无极曹。如此考掠罪报,不可思议。
  略述所见,杂类不同。敢问天尊,
  大乘道教,为遍周不?
  若不遍者,不名大乘;
  若普遍者,悉应知道,
  知道教者,应无罪业,
  各有道德,亦无善恶。
  唯愿天尊,垂慈教示,令众得闻。

   天尊曰:何故复作此问?吾为妆说。
  譬如百昌,一地生长,种种不同,
  或大或小,或长或短,千差万别。
  从兆杂类,亦复如是。
  大乘造化,品物不同;
  国土差殊,形貌不等。
  天尊随类,相好优劣,
  各顺物宜,习其本业。
  既得本业,随类受形。
  所受形者,皆具道德,悉入大乘。

    当知,
  秘密真藏,功德广远,非可格量。
  一切众生,心心同受,业业不等,
  或造恶者,或行善者,
  种种运为,皆由心作。
  道常冥通,不在中间,亦不在外。

    譬如,
  夜室晖光,随孔而照,
  光虽万殊,而本之者一。
  真藏童子,汝等善思,
  大乘功德,殊妙不可证知,若证功德者:
  一切善恶非善恶,而为功德;
  一切罪业非罪业,而为功德;
  一切地狱非地狱,而为功德;
  一切道场非道场,而为功德;
  一切众生非众生,而为功德;
  一切诸法非诸法,而为功德;
  一切生死非生死,而为功德;
  一切去来非去来,而为功德;
  一切天尊非天尊,而为功德;
  一切众圣非众圣,而为功德;
  一切大乘非大乘,而为功德;
  一切愚智非愚智,而为功德;
  一切杂类非杂类,而为功德。

  如是功德,遍周皆是道惠,
  亦名道跟,亦名解脱,亦名究竟,
  亦名大通,亦名普德,亦名冥寂,
  亦名远逝,亦名法母,亦名能生,
  亦名妙相,亦名出入,亦名真藏,
  亦名法宝,亦名众生,亦名善恶,
  亦名生死,亦名取舍,亦名杂类,
  亦名分别,亦名人我。
  功德微妙,不可思议,
  种种示形,非可演名。

    尔时,真藏童子,
  及诸四众,闻如是功德,
  惊悸丧忙,反迷大道:
  不审世间,积财功德,及修道业功德,
  云何为有功德、为无功德?
  若有功德,
  天尊遍说,大乘微妙功德,
  即是虚诞,诳惑众生,不为真实?
  若无功德,
  众生不修,不作功德,应成道果?

  天尊曰:善哉善哉,
  我说大乘,微妙功德,
  尽虚空界,纤芥无遗。
  汝所问者,积财修业,亦是功德。何以故?
  积财非财,修业非业,
  无人无我,三毒既净,
    即是,
  微妙功德,
  亦沸大乘,亦名证果,
  亦名智惠,亦名解脱。
  一切诸法,亦复如优,
  究竟清净,究竟道场,究竟功德。
  汝等四众,
  善思积念,精专无二,
  功德深远,卒不能闻。

  譬如穿井,井穿愈深,
  渐渐功多,运土难出,
  既至泉源,得止众渴,
  悉令饱足,无饥渴想。
  穿井功劳,随泉亦灭。
  修道积行,亦复如是。

  阴恩密惠,
  研尽穷源,了达性情,
  从容自在,功迹不见,
  得至大乘,功德具足。

  又如远行,游步万里,
  种种艰辛,无所不见。
  修道积行,亦复如是。

  艰辛苦行,
  游历世间,灭迹尘劳,
  得诸根性,证成道果。

  众生根性,
  六贼驰骋,四魔缠身,
  三业取舍,五荫缠绵,
  举手运为,皆成罪业。

   善男子,
  汝等徒众,
  深研灵奥,栖心事表,勿着我人,
  累结尘劳,怨憎竞起,心邪乱惑,
  百鬼来侵,寿夭不长,死入恶道。

  一切众生,亦复如是,
  飘浪生死,恩爱贪求,
  念念施为,遂无觉察。

  譬如猿猴,跳踯恃便,
  忽罹机辟,自丧身本。
  众生心贼,亦复如是。
  汝等建志,如履冰谷,吾为汝说。

  昔有一人,
  不知内行,钻研智惠,
  向外求善,朝夕拜跪枯树,
  云乞长生,二十八年,
  不倦时刻,枯木忽然生华,
  内有甘汁,其味甜蜜。
    此人,
  乃即饮之,即得地仙。
    当知,
  心志恳到,道不负人。

    枯木,
  犹感直心,况研内行,自然解脱。

    尔时,
  真藏童子,及诸四众,闻此譬谕,
  泽被不胜,悟解大乘,深浅同等,
  功德殊妙,各入轨仪。

  天尊於是,而作颂曰:
  诸法微妙相,自然功德本。
  生灵解脱师,体悟道非远。
  我显归旧宗,功德无迟晚。
  勤行积善行,大乘与物反。
  烦恼内寻真,诸根寂然混。
  汝等各自思,愚夫终不忖。
  他方杂世界,功德遍皆满。
  物类虽不同,真德无亏损。
  我说真藏经,度脱皆平等。
  小乘人不信,慈心内含养。
  方便令受持,功德随日长。
  汝等勤精进,证法如影响。
  五荫香园林,禁持牢守掌。

  天尊说颂,赞扬功德,
  告诸童子,并及眷属:
  一切众生,
  不离言教,而求道果;
  不离文字,即是功德。

    尔时,真藏童子,敢问天尊:
  若有男女,求学文字,及诸言教,
  云何问厥言教?
  文字的在何方?
  为在过去,为在未来,为在见在。
  若在过去,过去已去,复无可求;
  若在未来,未来未至,亦不可得;
  若在见在,见在不住,不住故无可求。
  唯愿天尊,指掌开示。

   天尊曰:善哉善哉。
  未求道者,离一切相,绝空有心。
  我说文字,性离言教,
  亦空非空,不空、不不空。
  即此言者,即是道果,亦名内求。

    又问:
  一切众生,
  根机不等,心识难知。
  若决空理,恐触愚情;
  若执有陈,复乖智者。云何可授?

  天尊答言:
  当观其行,具六正法,便可授与。

  何谓六正?

  一者,眼不受色,眼根解脱;
  二者,耳不受声,耳聪明朗;
  三者,鼻无膻气,鼻彻众腥;
  四者,口无言过,口辩法本;
  五者,身不受触,身性虚通;
  六者,心意无累,惠解无方。
  此六正者,上士之行,
  当合大乘,入功德本。

    复次,
  有五善法,堪授教人。何谓五善?
  一者,善离世间,华色之法;
  二者,善行恩爱,随缘济给;
  三者,善建功德,常怀忍辱;
  四者,善事明师,修学正道;
  五者,善能方便,谘请良友。
  此五善者,中士之业,
  当合中乘,进升道境。

    复次,
  有九戒法。何谓九戒?
  一者戒身,身不妄杀,爱育群生;
  二者戒意,意不妄贪,无犯诸恶;
  三者戒足,足不忘践,无伤害命;
  四者戒手,手不妄操,无受他物;
  五者戒心,心忍如地,无有怨结;
  六者戒耳,耳不妄受,无善恶声;
  七者戒眼,眼不妄视,无五色见;
  八者戒口,口不妄言,无毁良善;
  九者戒鼻,鼻不妄嗅,无染熏馨。
  此九者戒,为下品。
  众生修行,坚受福德,立降如是真藏。

  善逗机缘,布张得所。
  汝等徒众,依此受持,
  功德无量,不可称说。

    若有,
  善惠解者,为人讲说,
  晓示群迷,功德深远。何以故?
  续续相传,经教不绝,犹如传灯,
  一灯传之,百千万灯,一时俱照,
  光明无损,前灯后灯,无优无劣。
  智慧传者,亦复如是。

    尔时,真藏童子,与诸徒众共言:
  契会我等,并有宿福,得遇天尊,
  显扬功德,教示委曲,悟解机缘。
    我等,
  各自建志,从身至身,从劫至劫,
  经涉履历,终无退转。

    复次,
  各各誓愿,济度苍生,令出苦海。
  若见急难,当诵此经,难即消灭。
  若见国土、有横祆 ,
  当诵此经,祆即自止。
    若有,
  水旱兵灾,当诵此经,兵甲不起。
    若见,
  疾病衰厄,当诵此经,
  病自消愈,此经神力广远。
  诸天童子、大力鬼王、
  狮子金刚,共相卫护。
  我等正念,勿负愿言。
  各各自视,心心相得,
  恬神静念,欢喜赞曰:

  法王法力惠慈尊,开演功德遍法界。
  众生众行并沾恩,蠢蠕峭翘皆蒙赖。
  大乘大道平等师,普教群迷无遗芥。
  愚人愚暗不信真,弃背慈母生恩爱。
  慈母慈悲常度脱,出入去来无有碍。
  我等我行内思惟,累积功劳经千载。
  小乘小知无寸功,难化自我终无改。
  十方十圣皆受持,证果无方得自在。

    尔时,真藏童子,及诸眷属,
  说此赞颂,上白天尊,谘论妙法:
  一切众生,各自人我,行众生行,
  乃至小乘,二见之人,引导群迷,
  亦自说言,我所说者,文真理直,
  世间无比,最尊最妙,为众经本。
  复有诸杂,鬼神之类,亦自说言,
  我所说者,文真理实,希有第一。
  复有异类,国土祆鬼甚多,人民欣乐,
  行小乘法,专思断恶,志行善果,
  贪善无已,不作诸恶,亦自为是。
  如此人行,各各自专。
  众生浅劣,易信小言,志学为善,
  云何得离小乘,而习大行?

   天尊曰:如是如是。
  众生颠倒,易牵易诱,
  从易牵诱,悉入邪道。何以故?

  昔有一国,名曰自通,
  常行善行,智劣不深,信邪善法。

  有一野狐,即是狐王,多妖诈惑,
  种种方术,欲化国王,语狐徒众:
  自通之国,国王乐善弃恶,
  智浅不深,闻善则信。
  我有妙术,能飞能隐,聪明智朗。
  飞向殿前,变作人像,端正第一,
  悬坐虚空,去地百丈,说诸妙经,
  谈空解义,辩别阴阳,声响如锺,
  言泉河泻,遂不辍音。
  国内宫人、嫔妃、婇女,
  及诸眷属、境内臣民,信我灵圣,
  必当聚集,观听我说,以为希有,
  随我所要,必用我语。

    我当,
  劝其舍命,脱取衣裳,并及宝物,
  收摄归家,入市货易,买取肥肉,
    与我,
  妻子眷属,共相餐食,
  岂非上计,美乐之业?
  野狐徒众,俱声唱善,启白王言:
    徒众,
  常行偷盗,并取野物,
  恒怕畏人,捉获身命,
  无量辛苦,供给大王,不能得济。

  王有如此,上妙才伎,
  绝世希有,何不急兴。

    狐王,
  闻此语已,便即起心,暗诵幻术经文,
  弃恶从善,三日四夜,诵得百余卷,
  悉皆利滑,即变形体,
  飞空而去,直到国王殿前,
  去地百丈,坐虚空中,
  口诵经典,果如前言。
  国王宫人、婇女妃嫔、及百千眷属,
  一时云集,举目仰视,观见狐王。
  说法奇特,哀鸣哽咽,
  悲泣交流,劝善舍恶。

  宫人婇女、并及群臣,嗟叹无已。
  圣人出世,希有难闻,国内宝物,
    并及,
  百姓人民,悉皆舍施。
    复有,
  三十余人,於王殿前,一时舍命。

    狐王,
  语时众曰:
  如此舍命,最是上士。
  我以神力,摄持将去,
  安置玉山,宝堂之内,常行供养。
  作是语已,化作疾风,
  死尸宝物,悉皆摄去,无有遗失,
  到群狐窟,共食人肉,复遗狐子。

  变化人形,赍诗宝物,入市货卖,
  用将买肉,至屠儿行,评论肉价。
  屠儿行中,有数猛狗,争骨相啮。
  狐子见狗,心生忙怕,
  不觉变形,狗便啮杀。
  屠儿惶布,得此宝物,
  不敢私藏,即告市官,具说如是。

    市官,
  不敢藏之,即告州县,
    州即,
  申奏国王,陈狐宝物,具述迹状。
  国王见表,宝物之状,便即觉悟,识此之物,
  是我小儿,所玩宝物,
  前施圣道,何故在狐手中?

  尔时有一,慧解之士,名曰仙灵,
  即前伏地,上启大王,
  赐臣万死,敢以上陈。
  王即开恩,百死不问,
  若有别见,任当说言。

  仙灵长跪,而启王曰:
  前空中说,经教化者,
  即是狐魅祆术。
  臣当欲启大王,惧违王意,不敢出言。

  王曰:汝何得知?

  仙灵曰:
  但诵其文,不解其理,劝人弃恶从善,
  心口乖违。复能飞空,即知虚属。
  一切大圣,寂灭无端,云何有此惑众?

  王曰:错失奈何?

   仙灵曰:
  可集军众,多将猛狗,
  围彼大陵,断徐妖种,正法流行。

    王即,
  命诸军众,克定时日,
  围彼丘陵,狐即变作人形,
  稽首再拜,奉迎於王,
  猛狗来逼,变为狐状,狗即啮杀。

  王命群臣,凿地窟中,必得宝物,
  群臣即寻凿掘,得至狐窟,大得宝物。
  王即勅下天下,召来认物。
  所来认者,皆得其实。

    当知,
  世间难辩,口是心非,
  假说伪途,情迷倒惑。
  汝等四众,喜自观察,
  六正法中,取其一义,
  无毁无壤,无邪无惑。何谓一义?

   天尊曰:
  不受诸有,不受诸空,忘身无我,
  毕竟空寂,即是第一义端。

    又问:
  忘身无我,谁受空义,得为第一?

  天尊答言:唯我自受。

  又问:自受无我,云何有我自受?

  如是如是,实无自我,即是第一义,
  无生无灭,究竟湛然,故名自受。

    复次,
  一切众生,
  心行迷惑,流在六十五道,
  杂类邪见,鬼神入其心府,
  常作鬼语,不自觉知,
  闻说浮言,即将为善。
    若值,
  秘密真藏,逆耳无闻,即生不信。
  邪见外道,巧说伪词,入其骨髓。
  欢喜赞叹,语其妻子,
  归崇此法,即得成道。何以故?

    此法,
  善见於人,邪言易染,便即受信。
  若闻真藏,离一切相,
  灭空有心,即生诽谤。

    复次,
  诸善男女等,
  昔有一国,国王名曰突敖,
  自在为人,通辩物理,诸方外道,
  邪见妖术,种种方计,
  来化国王,行习伪道。

  初有一人,最为多解,作术变形,
  腾空自在,音锺伎乐,充塞虚空,
  径至王所,铿锵赞诵,不可称名。
  宫人婇女、上下群臣,观此法音,
  迷狂倒惑,三七五旬,遂无悟者。

  王告之曰:汝是外道祆邪,
  急须早去。吾当减汝。
  今乱惑群臣,来破我国。

  此人答言;
  我是正道,来见国王,
  观王修善,王可熟观,听我说法。

    王曰:
  汝行伪术,种种变见,
  在於人间,更无过汝。
  我国之中,有大乘真藏经典,为众生法镜,
  无此浮言,诳惑於我,
  我闻
  有道之士,藏名匿迹,人众不知。
  又闻
  至道窅冥,有形则伪。
  急须疾去,吾当灭汝。
  我有智臣,名曰通灵。
  汝有道术,共来论义。
  王召通灵,通灵即前,
  稽首上白大王:
  不审有何意故,追臣急速?

    王曰:
  汝闻昨所,有人显其妙术,
  诳惑群臣,化我修善。
  汝须定却,收并外道,论义研穷,
  观其吐纳,测其神行。

   通灵曰:外道,
  多伪少实,不足堪谈。
  请王召取,来王殿前,对王决问。
  三日三夜,共言论义,谈空说有,
  辩古显今,遂无屈滞。

    通灵,
  即显慧源,共论正道,
  满口异音,形无立所,仍即绝对,
  窜影逃踪。王命群臣,收罗捕取。
  於是群臣,召一国内,有此等色,
  即须捉获,遂尔失踪,遍求不得。

  外道徒党,
  三千余人,更无敢出,
  自然磨灭,国内清正,
  信向大乘,愈加殷重。

  十方诸国,闻此国王,自在诸法,
  辩邪无碍,外道诱化不胜,当自退灭,
  各遣大臣,寻诸道法,迎请尊经。
  尔时国王,即遣通灵,谘请尊法,
  具述所由,十方诸国,来请尊经,
  唯愿神尊,垂恩赴请。

  尔时天尊,闻彼谘请,
  放大光明,随经普照。
  金刚童子、卫法善神、无鞅数众,
  香华郁郁,遍空飘飘,
  神德威光,悉皆拥护。
  彼诸国土,各见瑞相,旛幢伎乐,
  虚空而至,复有郁蕙,反风名香,
  不焚自熏,充满空中,济生度死。

  彼诸国王,各净国土,装办洗拭,
  迎请圣尊,到彼国内,
  七日七夜,法音不绝。
  仙童玉女,遍满法界,诸天欢乐,
  各奏音乐,铿锵和雅,
  动诸国土,欢喜无量,各各发愿,
  归依无上道,
  归依无上经,
  归依无上师,
  福德报应,不可格量。
  天王自在,国盛人昌,
  兵戈永绝,万劫无殃。

  复有边邦,杂类国土,
  闻此妙经,神德威力,各各奏迎,
  尊崇圣道,心与口誓,从身至身,
  学无上道,不生厌倦。
  於是神尊,即遣童子、护法善神、
  无量等众,各赍反风,
  郁蕙名香,随心请到。

  所到之国,地皆瑠璃,
  人人欢乐,衣食自然。国内清净。
  十方大圣,并共护持,宣扬真藏,
  秘密妙经,相传付嘱,委寄国王,
  并及大臣,受持供养,天上天下,
  三清境界,功德遍熏,不可称说。

  诸善男女等,勤学大乘,修行三慧。

  何谓三慧?
  一者,巧积方便,善灭外尘;
  二者,断诸行漏,不出他境;
  三者,寻求实相,直至道场。

  既证反本,二见常明,三业轮转,
  四大恒通,五荫开朗,六情不染,
  七识自在,八正无我,九德绵绵。
  先贤后圣,莫不由此,而得成道。

  当知真藏,最为第一。何以故?
  诸余经教,皆说枝条,小乘阶级;
  此经
  显其根本,言真理实,易解分明。

    是时,座中有一智士,
  名曰法寥,上白天尊:
  我昔以来,经七小劫,从师学道,
  种种闻知,多有不了,未敢谘请。
  又随天尊,到灵解山,显扬功德。
  真藏大乘,悉皆平等,
  无极境界,并悉沾恩。
  不审何故,更有诸国,各遣大臣,
  寻诣道法,迎请尊经?
  若普沾被,不应更来迎请;
  既有请者,道则不周。
  唯愿天尊,分明指掌。

   天尊曰:善哉善哉,
  汝所问者,众兆同疑,我今当说。
  大乘经教,混物为先,
  无法不周,无法不遍。
  他方请者,未有开发,不识道源。
  一切杂类,皆从道生,
  而不知道,要须师发。

  譬如宝藏,埋在地中,
  众人践之,遂不知觉。
  若善别者,占视则知。
  他方功德,亦复如是。
  虽有不知,要须迎请,而为发之。
  一切众生,亦复如是。
  或居中国,王法当行,
  遂无悟者,终劫说之,亦不能尽。

    譬如,
  头圆戴天,不知天之高邃;
  足方践地,不知地之深厚。
  一切诸法,生在道中,不知道之形像。
  众生迷惑,亦复如是。

    尔时,法寥及诸大众,欢喜作礼,
  觉悟六正,通三慧道,
  守一旧城,诸魔贼灭。
  稽首奉辞,无上慈尊,
  哀嗥哽咽,默然别去矣。

  无上内秘真藏经卷之七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5-3-9 17: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帮顶 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6 19:23 , Processed in 0.36239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