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8|回复: 2

《道德经》第九章——功遂身退

[复制链接]

1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3-5-1 16: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利读书会的朋友们好,今天我们继续请王晨阳老师为我们解读《道德经》第九章:功成身退,这是中国人核心的智慧与追求
我们大家先把原文朗读一遍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
好,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啊,很多人翻译成为圆满的意思。如果这么理解呢,很多人就说了,做事儿不要做得太圆满,这么解释对不对呢?
当然不对,做事情就应当追求圆满,谁都不希望做事情做到一半就放手,谁都不希望做事情做得漏洞百出,让别人老说我们这儿不对那儿不好,是不是?
这个字面的意思是圆满,但它引申的意思是什么呢?是骄傲自满这个意思。那么持而盈之呢,就是说人取得成功以后,不要老端着这份成绩,不要因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自满、感到骄傲。
如果你成功了,你老端着捧着这个成绩到处去展示,到处去显摆,以此为骄傲,而且呢,自满啊,就是认为自己啊,已经很了不起了,谁都没有我棒。如果你要是有这种心态或者这种行为,那么就叫做持而盈之


不如其已呢,就是不如啊,赶快把这种状态结束。用一句简单的白话来说,就是成功之后高兴一天,庆祝一天就可以了。从第二天开始呢,就应该回归正常的状态,该干什么干什么,就像成功没有发生过一样。这就叫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如果你成功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你一直沉浸在成功的喜悦当中,一直骄傲自满,而且老端着这份成绩,到处主动给别人显摆,那会怎么样呢?
那你自己就容易摔跟头,就容易倒霉,遇到挫折,我们说成功之后,高兴一天,庆祝一天就足够了。
下一句,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这个字呢,字面的意思是磨叨。
锐之呢,就是把这个兵器磨得非常的锋利,非常的尖锐。
如果我们把一个兵器磨得非常的尖锐,非常的锋利。那怎么样呢,那么这个兵器啊,就容易卷刃,就容易崩掉。所以这个兵器就不能长时间的保存了,也就是用一用啊,就坏了,就得扔。这就是字面上的翻译。
那么,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他的深层次的智慧是什么呢?
就是说我们做事情不能走极端,不能太猛烈,不能太急于成功。如果我们做事情太极端了,用的劲儿太猛烈了,太急于成功了,已经都不理智了,这样我们就会面临很大的危险。不但不能取得成功,恐怕连我们现有的成绩,甚至我们的小命都很难保住。
做事情啊,积极努力拼搏,完全是正确的。但是呢,如果你拼搏的劲儿过分的猛烈了,你说我饭也不吃、水也不喝、觉也不睡、一天到晚呢,我就是埋头工作,连脸都不洗了,这样下去啊,恐怕你还没有等到成功那天,你的身体就先完蛋了。
或者说呢,你太急切的要取得成功,这样会怎么样呢?
这样你就违反了中国古代一句名言,就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就是过分的冒险,过分的急躁,着急成功的这些人,我们不能够接近他,因为要接近这些人,你很快就会闯祸,就会倒霉,把我们就也给牵连上了。
在中国古代啊,东晋的时候有这么一位皇帝,就是因为过分的急切追求成功,最后呢,反而丢了性命。东晋的这位皇帝啊,岁数很小的时候就继承了皇位,做了皇帝。因为他岁数很小啊,所以一直由摄政大臣来总理朝政。也就是说呢,这位小皇帝啊,没有实权,而这个摄政大臣呢,飞扬跋扈,根本就不把这个小孩子这个小皇帝放在眼里面,结果这个小皇帝啊,从小就受压制,就受委屈,非常的气愤不平。终于有一天,当这个小皇帝16岁的时候,他再也忍耐不住了,他就一时兴起,对他手下的忠于他的大臣们说,我毕竟还是皇帝,我凭什么要受这个摄政大臣的欺压,受这份委屈呢?我现在已经16岁了,我就不相信,我今天要是带兵去把那个摄政大臣给杀了,难道有人敢向着他,敢造反杀我不成?周围几个忠于他的大臣就劝他说,陛下你可不能这么干呐,你要想夺回权力当然是对的,但是你得先进行准备,你现在任何准备都没做,任何条件都不具备,你一时兴起,今天就想带着你身边这几十号警卫去抓那个摄政大臣,不可能啊,你可知道这个摄政大臣呢,他的亲戚还有他的徒弟都掌握着兵权,那10万大军都在人家手里,就您身边J几十个太监和贴身警卫哪是个啊?但这个小皇帝啊,根本不听这一套,因为它太着急,把这皇权夺回来了,热血沸腾,一下拔出宝剑,就下了一道圣旨,命令他身边的几十个太监和贴身的内侍,也就是贴身警卫啊,跟着他一起驾车就出了宫门,直奔摄政大臣的府邸。结果怎么样呢?
结果他连皇宫的宫门都没出去,因为皇宫周围的这些羽林军呢,都归这个摄政大臣的女婿管,都是人家摄政大臣的自己人呐,这些羽林军一下调转了兵器,对着这个皇帝来了。这个小皇帝呢,毫不畏惧,亲自用宝剑带领几十个太监和贴身的侍卫,就跟这些羽林军就打起来了。这不是闹着玩儿吗?几十个太监和贴身侍卫怎么可能打得过数千名羽林军呢?所以啊,这场战斗没过多久。小皇帝这边的人就全军覆没了,而这个皇帝自己呢。被羽林军的将领一枪从车上给挑落车下,又一枪补上去,结果了性命。这个呢,就是因为太急切的追求成功了,不顾及客观的条件,也没有想一想自己是否准备好了,就贸然的去行动,去挑战别人,最后只能自己啊,丢掉了性命。
后来到了清朝的时候,康熙大帝就是吸取了这个历史故事的经验,当时呢,摄政王叫鳌拜,也是飞扬跋扈,老欺负这个康熙。康熙呢,就从小开始一点一点地做准备,终于康熙也到了自己16岁的时候,通过很多年的准备,然后一举反抗就把鳌拜给拿下。
因此啊,我们做事情不能太急切的追求成功,要理智地衡量一下,目前我们具不具备把这件事情做成的条件。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呢,就不要愣往上上,勉强去做这个事情。
同时要注意,努力奋斗的过程中不要太玩命。拼搏的过分了,连自己的身心健康都抛之脑后了,恐怕没等到成功人哪就先完蛋了,那岂不太可惜吗?


好下一句,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从字面来讲呢,就是说啊,如果一个人家收藏了无数的金银珠宝,那么这些财富,这家人全都守不住,很快就会归别人的,不是让别人偷了,就让别人抢了,甚至呢,连自己身家性命可能也都会丢掉。
所以,很多人学了《道德经》以后啊,就不存钱了,也不理财了,我挣多少就花多少,今年挣100万,那我把100万在今年全都花掉,为什么呢?
你要问他,他还振振有词的说,存钱没用啊,积累那么多财富存在银行或者放在家里面全部不是自己的,因为莫之能守吗?
我守不住吗?
如果你要是这么理解《道德经》,那就完全是理解错了。因为这么理解《道德经》和应用《道德经》也和历史的真实情况相反。
如果你要是读过《管子》这本书啊,据说《管子》主要的作者是管仲
管子就曾经讲过,一个国家每年打下来的收成,应当储存1/3,为什么呢?为了防止有水灾,旱灾的时候啊,好用来赈济百姓,没听说这个国家把今年的粮食全都吃了,全都挥霍了,那是不行的。
如果按照《道德经》刚才那么解释,那管仲岂不就错了吗?但是你会发现,任何一个国家都有黄金储备,都有粮食储备,对不对?
所以啊,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啊,不能像刚才那么按照字面的翻译。它实际的意思是什么呢?实际的意思是老子告诉我们,一个人不要把自己的财富展示出来太多。就是说,金玉满堂就是不让别人看见啊,比如我去你家里做客,一进门,哎呀,纯金做的大门,就这一个门那恐怕就得好几千万。也就是说呢,你把你所有的财富都摆在了明面儿上,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到,这叫金玉满堂,如果要是这样打理财富、处理财富,你肯定守不住,你的财富很快就会被别人给夺走。这叫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假设你很有钱,但是呢,你不露富,或者你只露一部分。比如你有十个亿的资产,但是通过你的穿戴、汽车和手表给人的感觉呀,你好像只趁几千万,不像趁十个亿。这样呢,你的财富就能守的时间更长,你就能够更长时间地去享受你这十个亿的财富。
老子的这个智慧啊,和很多现代人的智慧正好相反啊,当然啦,和老子比,现代人根本就不能叫智慧。很多现代人呢,资产只有100万,但是他装出来的样子,让别人感觉他有五千万资产,只有五千万的人呢,他表现出来的状态,装出来的样子,让别人感觉他有几个亿。如果你为了做生意包装自己,展示自己的实力还有情可原,但是如果你不是为了做生意,而是就在生活上过分的奢侈,或者出于虚荣心去显摆自己的那点可怜的财富,这么做就太不应该了,这么做呀,按照《道德经》说的,你的财富肯定守不住,很快就归别人所有,被别人给夺去。
为此,老子还讲过一句名言,叫做良贾善藏,这个字呢,也就是贾宝玉的贾字,但是在这儿,读,什么叫啊,在古代叫行商坐贾,就是主动外出去做生意的叫商人,也就是小企业家,小买卖叫商人。那么坐在家里面开门迎接客人做生意的,或者收租子的,也就是说大企业家,在古代叫做坐贾良贾善藏,也就是聪明的大企业家,会做生意,会做人的大企业家都知道,把自己的财富隐藏起一部分,不要把自己的财富全都晒出来,让别人看到。更不能故意的表现出来自己有多少钱,让自己表现出来的财富远远超过自己真实的财富,那更蠢。
这才是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的深刻的解读。


好下一句,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指的就是灾难和错误。
富贵而骄,就是如果一个人,你很有钱,或者很有地位,因此你骄傲了,比如像今天的一些富二代。因为家里很有钱,所以他就很骄傲。这样等于什么呢?等于你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自己给自己的未来挖坑。
自遗其咎,这句话就告诉我们,成功的人,有钱的人,地位高的人更不能骄傲,更要低调、谦虚。《易经》里面也有一句话叫做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就是说啊,天地之间的鬼神,喜欢谦虚的人。讨厌和专门去害那些骄傲自满的人。看来啊,骄傲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如果你骄傲了,不但人讨厌你,连天地鬼神都会和你作对。那你怎么发展,怎么平安呢?
王阳明也讲过,人生之大病,莫过于一字,就是人生啊,最大的毛病就是骄傲自满。因此,每当你感觉到我很棒啊,这个时候就想想《道德经>的这一章,尤其是这一句话,我们自己的心态就能平和很多很多。下面这句话,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核心的智慧,和最核心的目标了,那就是功成身退,天之道。这句话的解释呢,就是它字面的意思,当我们取得了成功以后,我们就应当赶快的退身让位,这么做才符合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就是天之道。
我小的时候啊,跟我师傅学《道德经》,那是12岁的时候,学到这儿,我就问我师傅,我说师傅不对呀,我师父说,哪里不对呀,如果我成功之后,马上我就退身避位,那谁来继续治理这个国家呀?
比如说啊,我刚当了一个企业的董事长,我成功了,好,第二天我就辞职,那谁来管理这个企业呀。再说了,历史上也没有这种人呐,刚当了皇帝,刚打了天下第二天,就退位就辞职,从来没听说过这种人吧。
我师父就训我说,你这个孩子脑筋怎么这么死板呢,你就不会灵活的思想一下吗?我说怎么灵活的思想啊,我师父就告诉我啊,这个身退,实际上不是指的我马上辞职不干啊,马上跑路,躲到山里面去,不是这个意思。
其实身退呢,应当理解成为心退啊,就是心脏的心。也就是说呀,如果我们取得了成功以后啊,比如我当了一个大企业的董事长了,我不能第二天马上辞职,那就不负责任。我还要坐在董事长的位置上继续管理经营这个企业,但是我的要从董事长的位置上退下来。不要认为我今天终于当了一把手了,终于成功了,我是最强大的。我手下这些同事啊,都不如我,不要有这种心态。我们的心应该尽快的回到普通人的状态
我做了董事长,高兴一天,庆祝一天,然后我就应该告诉自己,我是一个普通人。我依然会犯错误,所以我要多听下属的意见。我在决策的时候依然要很小心,很谨慎,不能冲动。同时呢,我还要看到还有很多其他的董事长比我强,他们管理的企业比我大,他们的业绩呢,比我好。这叫功成身退,也就是心态要尽快回归普通人的心态,心态不能停留在董事长的成功这份喜悦上一直不动,这样呢,才符合天之道,并不是说我当了董事长,第二天马上辞职,我就不干了。


为什么说功成身退这句话是中国人最核心的智慧和目标呢?
因为这句话呀,还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人生必须要取得事业的成功,然后还要能够活到晚年,活到平安的退休去颐享天年,享受个人的幸福的天伦之乐。不要半道被害或者半道夭折,这叫功成身退,这是另外一个层面的解读。
如果一个人取得成功以后,干着一半儿就被撤职了,或者被别人害了,那这个人只能叫功成,但是他没有完美的身退,也就是说他的人生没有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功成身退的成功人物,他们呢,才是道家追求的最完美的人生目标,也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目标。
比如,姜子牙功成自不用说,身退呢,按照历史的记载啊,姜子牙活了139岁。可能朋友们会怀疑,怎么可能活那么大岁数啊,如果不信呢,你去查一查历史的书籍和资料,确实就是这样记载的,而且姜子牙的去世是生病自然去世,并不是被别人加害,这就叫功成身退
再有,张良辅佐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以后,张良呢,就主动地回家去修道。在汉朝初年,很多跟刘邦打仗的功臣都遇害了,但是呢,只有张良、还有樊哙和萧何,三个人平安的活到了自然去世,萧何去世的比较早,因为他的年纪本身就比较大,所以就不用说了,樊哙是刘邦的亲戚,即使是这样,樊哙有一次也差一点儿就被刘邦砍了头,只有这个张良跟刘邦一不沾亲,二不带故,但是张良一直没有遇到任何政治斗争和生命的危险,一直活到自己生病自然去世。这就叫功成,然后身退
再比如后来的诸葛亮也是如此。
所以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道家文化,都是在围绕功成身退这句话展开研究,中国人认为人的一生,最美好的结局或者人生的境界,也是实现这一生的功成,然后平安的身退颐享天年。


但反过来讲,有很多历史人物啊,就没有达到功成身退这个最完美的境界,比如谁呢?
比如像岳飞,岳飞肯定是功成了,因为他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当然啦,岳飞是否是民族英雄,在前些年有争论,但是目前还没有正式的权威的说法,说他不是民族英雄。那么岳飞作为民族英雄啊,肯定事业是很成功的。但是他没有身退,最后39岁的年纪,被皇帝联手奸臣秦烩所害。
再比如韩信,也是功成,但是没有身退。韩信非常善于带兵打仗,被称为兵仙。这个兵仙呢,不是冰冻海鲜的意思哈,是士兵的兵,呢,是神仙的仙,就代表他打仗打得非常好。但是韩信也是事业成功以后,被吕后给害死了,他也是功成,但是没有能够身退
像这样的历史人物呢,在中国还真是很多。他们的人生就不是很完美的。如果你的位置已经很高了,一下摔下来,那才叫格外的疼,格外的难受,所以,今天的中国人,在追求事业成功的时候,就要小心翼翼地为自己年纪大了以后,退休以后能够平安的身退,做好铺垫和准备。千万不要为了事业的成功最后半道夭折,高处失足摔下来,没有能够太太平平的下台,这才是一个很可惜的事情,这就是功成身退天之道这句话的解读。


那么这句话呢,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中国整个传统文化的最核心的智慧和目标。每个中国人呢,不管你有意还是无意的,其实都为这个目标在奋斗着。
可能朋友们会问,那我们怎么样才能够实现功成身退这个最完美的目标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认真地研究《道德经》,尽可能的按照《道德经》指出来的智慧和方式进行工作和生活。也就是说呀,让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尽可能的符合。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我们实现功成身退,今天就先讲到这里,更多精华的内容在下期即将呈现,我们下期再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5-1-25 02: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元芳你怎么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0

帖子

1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9
发表于 2025-3-26 08: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起来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6 19:35 , Processed in 0.10084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