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4|回复: 0

《山海经》读后感-----解读“大夏、贵霜帝国”

[复制链接]

2

主题

4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3-4-26 16: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有夏朝、大夏,西域也有个大夏(吐火罗),那中国的夏朝、大夏,与西域的吐火罗大夏是否是一个夏呢?
首先说稷夏,就是周人的夏国,这个比较久远;周人也自称夏、诸夏,这个大家比较好理解。
  再一个夏就是鲧夏。鲧夏也很久远,但进入视野比较晚一些;其实在浙江井头山文化时就有夏,就是前面解读“太极图”时解读的;到了屈家岭文化晚期时,檀木部族就成为屈家岭文化的王族,所以,屈家岭文化会出现大量“夏”标志图案;当屈家岭文化被石家河文化取代后,以毂、檀、杻三部族为主的屈家岭文化北上,到达河洛地区,取代了庙底沟文化中期的神农氏帝俊,毂木部族逐渐成为王族,这就是炎帝;炎帝的毂城在现在的河南洛阳西部一带;因为南方部族习惯水上生活,并构筑干栏式建筑,所以,毂城才会在洛阳一带;古城后来被黄帝(犬戎)占领,黄帝(犬戎)就在毂城附近;毂城应是有扈氏的玄邑,因为有扈氏来自毂木。
鲧夏是帝尧时期才进入视野,也就是屈家岭文化晚期王族檀木部族,也就是《山海经》中的枬部族;大家看到棕枬,就是棕部族与枬部族合体,这是炎帝及其部族的特色,也影响了中国北方两族联姻产生王族的传统;檀木部族崛起后,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鲧部族,也就是河洛地区的夏国;鲧夏的夏国,就在河南、陕西、山西交接一带。也是稷夏回迁河洛地区的原因,也是稷夏与鲧夏一体的原因。
帝尧被帝舜取代后,鲧夏沿河南西南部、南部、山东西南部,进入泰山东部淄博一带,这就是《山海经》中的梓枬部族;梓木部族就是后世的有辛氏,枬部族就是鲧;不知多少年以后,梓枬部族产生了大禹,就是那个统一中国长江以北地区的大禹;那个夏始洲国就是鲧部族建立的国家。
因为大禹来自鲧夏,所以,大禹也属于夏族。
再说夏朝:夏朝的开启者夏后启,父族大禹,母族涂山氏;涂山氏就是山东半岛的颙,是一条黄蛇,也就是黄种人,也是高句丽中的丽部族;夏后启因承袭大禹,大禹承袭鲧,所以夏后启的国家也成为了夏,也就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
帝舜西征后,鲧部族的王族迁徙到山东,就是山东的鲧部族;但枬部族其他的部族并不是全部东迁,而是大量平民枬部族沿秦岭西迁,这就是齐桓公征大夏的大夏,也就是其他枬部族成立的夏国;《穆天子传》中甘肃的大夏,也是枬部族的大夏,而不是稷夏;稷夏在现在的河套地区西南端,周人就在这里,后来迁徙到陕西岐山一带的周地,这就是稷周,也就是姬周。
那甘肃的大夏是否都是枬部族?从西域大夏构成成分来看,还真不是,而是一个以枬部族为王族的夏部族群体;就像周朝一样,王族姓姬,老百姓不一定姓姬。
那张骞出使西域的大夏与甘肃的大夏部族构成成分是否一样呢?不是,西域的大夏已没有了枬部族,而是其他说吐火罗语的中国史前部族;甘肃的大夏部族,是成立后世中国大夏、西夏的部族,而西域的大夏,是其他部族群体构成。
何以见得?看西域大夏五翕候构成就知道了。
先说休密:休密的都城叫和墨,和墨即附墨,也就是说休墨的墨来自新疆的姑墨的墨,也就是西三经昆仑丘的墨水的墨部族,就是牛黎,就是山东的犂部族;犂部族是牛图腾,是黑牛,也是大家称黎民百姓的黎部族;附就是沙,也就是说休密翕候出自山东龙山文化的犂部族和沙部族合体。
再说肸顿:肸顿的都城薄茅,那么这个薄茅部族是什么部族呢?看中一经:“又东百二十里曰吴林之山,其中多葌草。”这个吴林山在现在的山西运城一带,这里的葌草就是茅草,就是庙底沟文化的茅草部族;也就是说肸顿翕候出自庙底沟文化的葌草部族。
  再说高附:高附的都城叫骨咄施沃沙。大家读《山海经》时一定读到某某山到某某山,流沙多少里;某某山,多沙石;昆仑丘在流沙之滨,一定认为就是流沙;其实流沙是一个部族,是一个建筑部族,相当于现代的建筑工人;人们一直探索的商朝的土方,就是沙部族建立的国家;当然,建筑部族不止这一个,其他考古文化也有自己的建筑部族,比如大家一直说的有巢氏。
那么这个沙部族出自哪个考古文化呢?从迁徙路线分析,应来自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被取代后,大量参与到良渚古城的建设,比如高台、水坝等;其它的沙部族,有跟随西王母的建设部族,有进入山西北部、河套一带的,这就是流沙的来历;
流沙部族随西王母等东方部族西迁,新疆的西夜等国就是沙部族建立的国家。也就是说高附翕候来自山东的沙部族,来自大汶口文化,也是中国沙姓来源部族。
再说双靡:双靡来自西域的乌孙国,是乌孙王族后裔国;乌孙来自赤乌氏和勃垒,赤乌氏来自精卫,精卫来自炎帝;也就是说双靡来自庙底沟文化晚期的王族炎帝。
最后说贵霜:贵霜应叫贵苏;大宛国王族被奄蔡国王族及沙部族产生的王族取代,但国名仍叫大宛;大宛国的都城叫贵山城,所以贵是大宛国的王族鸾鸟部族的自称;大夏国的都城叫蓝氏城,蓝氏就是奄蔡王族,奄蔡国王族来自庙底沟文化的葶薴部族,也就是紫苏部族;山东的奄国和河南的蔡国均来自紫苏部族;紫苏部族应是庙底沟中期的华胥氏下属部族,由女丑部族带入河洛地区,是中草药部族,也是菜蔬部族;大宛国来自山东半岛的太昊部族的鵷鸟部族,也就是鸾鸟、也就是翟鸟,也就是鞑涴部族。也就是说贵霜的祖籍来自山东、江苏,来自河姆渡文化;勃垒部族来自山东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
因为庙底沟文化炎帝等部分部族一般两个部族通婚,所以很多受这些部族风俗影响,也是两个部族通婚,特别是西域各国。
通过以上解读,大家知道了西域大夏国主要部族的来历,其实还有其他平民部族,还有原居民;五翕候仅仅是王族,不代表老百姓与五翕候同族。
贵霜帝国不是原大夏,也不是大月氏,贵霜就是贵霜;大夏国的王族不清楚是哪个部族。
贵霜是西域何国和史国的王族构成部族。
大夏国被月氏取代后,五翕候负责管理原大夏领地;后来贵霜翕候崛起,就是大家知道的贵霜帝国;贵霜帝国与大月氏王族无关,老百姓可能有交叉;大月氏被贵霜帝国压迫后西迁安息国,并构成安息国的王族,这就是大秦国的王族。其实安息国的王族也产生了更替,但国名未变。
可能有人认为:你这是解读《山海经》吗?其实解读《山海经》并不是你认为的那样,比如《山海经》中只有一个曹夕山,其他没有任何线索关联;如果你只翻译说:某某多少里,有个曹夕山;这不叫解读,连翻译也不是;你本身不知道这个山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也不知道这个山名代表什么?更不知道其寓意,来龙去脉?这种解读才不能叫解读。
有的山名可以一句话说明,有的山名要大篇幅说明,本人只告诉你结论,解读内容是非常大的篇幅;还是那句话:如果你有兴趣,看得懂,可以多看看;如果没有兴趣、看不明白,可以划过。谢绝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8 00:51 , Processed in 0.13488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