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1|回复: 0

道教派系之净明道派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3-4-10 16: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晚唐北来以来,儒学复兴,吸收融摄佛道二教而形成新儒学。
儒家学说更适合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因此在当政者大力提倡下,其社会地位日渐提高,迫使佛道二教向儒家靠拢,形成三教合流的社会思潮。
宋元道教内丹、符篆诸道派,皆不同程度地吸收融会儒家思想,并且孕育产生了堪称儒道融合典型的道派一挣明道 。
净明道主要流传于江西南昌地区,托称其道法出自东晋道士许逊。许逊的信仰由来已久,随唐时期在南昌西山游帷观盛行的孝道派,即奉许逊为祖师。游帷观后改称玉隆观。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敕封许逊为“ 神功妙济真君”,并扩建西山玉隆观,建成包括六殿六阁,七楼七门,共计有三大院落的宏伟建筑群。宋徽宗亲赐匾额“五隆万寿宫”。宋元净明道派即以此处为传播中心。
南宋初,在金兵压境,家国不宁的气氛中,有周真公、何真公等人在西山祈祷许逊。据说许真君等六位真人于宋室南渡之年(1127)降神于渝水,“出示灵宝净明秘法,化民以忠孝廉慎之教”。
后二年,许真君又降临游帷故地(即西山玉隆万寿宫),降授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大法。
于是周真公等人在玉隆万寿宫建立翼真坛,传度弟子五百余人,形成一一个新道派。现存于《道藏》中的《太上灵宝净明秘法》《太上灵宝净明飞仙度人经法》《灵宝净明黄索书》等十余种净明道书,当即南宋初周真公所传。
从书中可知周真公净明道主要传行一种新符篆“净明秘法”,假托其法出自“太阳真君孝道明王”。净明秘法与神霄、清微等新符篆派的道法相似,也重视内丹与心性修炼,调养心性,使之纤尘不染,无幽不烛,是谓净明。
以清静无染的真心本性作为施符念咒、存神感灵之根本,又特重忠孝廉慎等伦理教化。因此,净明法大抵“以孝悌为之准式,修炼为之方术”,有儒道结合的特点。
周真公一派传行不久,便不再见于记载。到了元初,在南昌西山又出了一位隐居儒士刘玉(257- -1308 )。此人幼读诗书,年仅弱冠而父母双亡,因家贫力耕而食,视尘世不足为,乃热衷于神仙之学。
他自称于至元十九年( 1282 )遇见净明法师胡慧超,预告净明大教将兴,五陵之内当出八百弟子,以刘玉为师。
元贞二年( 1296》 他又自称许真君亲降其家,授以中黄大道、八极真诠和(灵宝坛记)。于是刘玉乃“开阐大教,诱海后学”,以神授旨义教化乡人,并为人祈祷禳解,一时从学者颇多, 遂形成新的净明道派。
刘玉开创的新净明道,以许逊为第一代祖师, 自己为第二代,不承认与南宋周真公净朋道有传承关系。但从其学说渊源看,实为周真公旧净明道的发展。
刘玉临终前以教事传付弟子黄元吉。黄元吉(1271- -1325)字希文,号中黄先生。出身江西丰城望族,十二岁即入西山玉隆万寿宫为道士,后随侍刘玉,受其器重。
他掌教后,在西山建玉真、隐真、洞真三坛传度弟子。并于至治三年( 1323)游历京师,宣扬净明教旨,兼行祈禳之事,公卿士大夫多礼问之,莫不叹异。
玄教大宗师张留孙荐之于上,朝廷赐以玺书。继黄元吉掌教的第三代净明宗师徐慧(1291-1350), 一名徐异,号丹扃道人。其人长于文学,在京师与士大夫交游,朝廷赐号“净明配道格神昭效法师”。
他编辑净明道诸位祖师传记、神降法语及刘玉、黄元吉语录,著成(净明忠孝全书》六卷。徐慧之后,净明道传承法嗣不明。
相传元末明初道士赵宜真为净明第四代嗣师,但赵宜真主要传承清微、拿真派道法,与徐慧井无师承关系。大概西山净明派后来归人全真道,但当地朝拜许真君习俗,仍一直保持。
净明道教义以融摄儒道为特色,自称其教名为“净明忠孝道”。元人虞集说:“盖其说以本心净明为要,而制行必以忠孝为贵而已。”《净明忠孝全书》也称刘玉立教“以忠孝为本, 敬天崇道,济生度死为事”。
所谓净明,是指先天无极大道及自我清静本心。净明家认为大道清虚无为,人心本来清净光明,与道相通。但因世人生来多渐染熏习,纵忿态欲,背却本性,使心地不净不明,以致曲味道理,便不得为人之道。
对治世人心病,恢复本性净明的办法,唯有惩忿窒欲,正心诚意。 收摄心念,使之不为物欲所动。
所谓惩忿者,不仅要息灭心中嗔怒仇恨,而且要惩治嫉妒偏狭、猜疑察察之心,对细小的忿嫉也不放过。所谓窒欲者,不仅要断绝淫邪色欲,而且对涉及溺爱脊恋、滞著事物之间的一-切欲望,皆须窒塞。唯有惩治一切物欲贪念,使内心纤尘不染,改过迁善,明理复性,方可德配天地,无愧人道。“不用修炼,自然道成”。
净明道提倡忠孝,以“忠孝廉慎宽裕容忍”八字作为许真君降授的“垂世八宝”。
尤其对忠孝神化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宣称“忠孝大道之本也”;“孝至于天,日月为之明;孝至于地,万物为之生;孝至于民,人道为之成。
”又说忠孝为人性中固有的良知良能,“人人具此天理,非分外事也”。刘玉还强调提倡忠孝,扶植纲常不只是一句空话,而且必须“真践实履”。
这种态度使当时许多儒家大臣也不得不佩服称叹,认为有益于世道人心。
净明道虽极力附合儒学,但毕竞属于符篆道派,因此较儒家多了些驱邪禳灾的本领,不过其符篆道法也强调先正其内,后治其外,要行法者着眼于惩忿窒欲的内功,以净明之心为画符念咒之本,而对法术仪式则尽量简化。这一特点与神霄、清微等道派大体相似。
疾如风 徐如林 我是风林小道
感谢大家的关注!
更多内容可关注大号“风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8 17:59 , Processed in 0.15020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