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6|回复: 0

《山海经》读后感----解读“有虞氏”

[复制链接]

3

主题

4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3-4-10 08: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海经》中没有帝舜出处,《竹书纪年》中也没有说帝舜出自有虞氏,只是说生于姚墟。姚墟在哪里?查遍《山海经》,只有帝俊之妻娥皇的三身国是姚姓,“大荒南经”中已在江西,“海外西经”中在西南海外,夏后启北,应在河南东南、山东交界一带。既然是帝俊之后的姚姓,那姚墟必在山东日照,所以帝舜出自日照一带是对的。
有虞氏是谁?有虞氏可能是帝舜父族,但从日照开始,帝舜与有虞氏就不再一条轨迹上。有虞氏是从江苏沿海一带,迁徙到西南海附近的,也就是河南东南部与山东交界一带,所以有天吴--天虞;而帝舜部族是从夏后启北的三身国向北迁徙的,在现在的济南到山东西部的西海附近,也就是济水一带(海内北经),也就是日照--三身国-济水。帝舜与有虞氏的关系,就如夏后启与大禹的关系一样,帝舜是有虞氏某一位首领的后裔,这位有虞氏首领以后的首领与帝舜没有太大关系;就像夏后启与浙江会稽的大禹没有太大关系一样,帝舜部族即是帝俊后裔,也是有虞氏后裔,但帝舜部族是帝舜部族,有虞氏部族是有虞氏部族。就像夏后启的夏朝与大禹部族一样,夏朝母族是龙图腾,父族是大禹族;夏朝时大禹族仍然存在。史前时代虽然进入父系氏族时代,从帝舜及夏后启来看,母族仍是子女的主要依靠,也就是说没有完全脱离母系氏族体系。
帝舜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有虞氏作为兄弟部族参与了统一战争。帝舜解决了共工、帝尧、并从运城进入晋南,首先消灭了运城一带的共工部族,接着消灭了陶寺遗址的蛇图腾部族,建立了被现代认为尧舜禹都城的“陶寺遗址”大城;而有虞氏解决了鲧部族,丹朱被有虞氏与帝舜征服后,有虞氏代帝舜管理陕西,这应是陕西客省庄文化的源头。
鲧部族被迁徙到山东、江苏一带后,出自鲧部族的大禹部族经历一两百年才逐渐壮大。特别是统一中国的大禹在击败山西北部的共工后,石峁遗址的西王母西迁鄂尔多斯,陶寺遗址的帝舜部族被灭;帝舜逃到河南南部;有虞氏西迁到甘南的,又到了青海湖附近,三危山西面。三危山的三苗应该就是有虞氏。还有一支到了河南的伊水流域。那么跟随有虞氏的三苗的一支是谁呢?漆吴(还有鹿吴),退居秦岭山区。
到了大禹顺济水东进,击败皋陶部族(少昊后裔,犬图腾)后顺泗水南下,河南南部的帝舜与商均,还有有虞氏代管的丹朱后裔随有虞氏部族的一部分进入伊水南下,一起进入三苗的淮河流域,所以湖南有帝舜、丹朱、商均葬地之说。那么位于河南南部与湖北一带的三苗是哪一支呢?就是鹿吴、区吴、漆吴三支中的区吴、漆吴(騩山),还有东夷部族及良渚龙部族等等。
那么少康时的有虞氏是怎么回事呢?少康时的有虞氏是有虞氏原居地的留守部族,不是西佂的有虞氏;就像帝舜后裔南逃湖南一样,山东、山西、河南还有大量以前的帝舜后裔及其附属部族后裔,山西之所以有那么多帝舜传说,就是因为历代帝舜后裔所致。帝尧被帝舜征服后,丹朱都能称帝,历代帝舜后裔为什么不能在末代帝舜后再次称帝?所以说帝舜都于山西之说缺乏有力的线索依据,在那个不发达的史前时代,帝舜在晋南怎么管理东方各部族?即便现代交通发达,都于陶寺遗址都是下下策,没有哪个朝代会都于晋南,帝尧没有;帝舜也不会;统一中国的大禹根本没有再回河洛地区,晋南、河南等地哪来的大禹都城?大禹的后裔在商汤战夏桀后迁徙到浙江去了。河南所谓大禹都城,应是统一中国的大禹的祖先留下的痕迹,根本不居帝位,居帝位的是帝舜,就像河南的黄帝(犬戎)不居帝位,居帝位的是颛顼一样,况且大禹也没有形成统一国家政权就去世了,夏后启是在大禹的基础上,依靠东夷母族,征服伯益(鱼鸟合体)及有扈氏(庙底沟文化华部族),建立夏朝的。夏后启的前夏的根据地也在《山海经》中的东夷,不在河洛地区,这也是《山海经》记载的夏后启时期的人物均在南方长江以北地区的原因,也是判断二里头不是夏朝的原因,河洛地区是一个混居区,这就是为什么说考古不能解决王族问题的原因(二里头的绿松石牌显然是犬或狼,应是黄帝(犬戎)后裔标志,绿松石蛇显然是蛇图腾)。
有虞氏应对应《山海经》中的天虞(天吴),地理位置也符合;天虞也是虎图腾,包括龙图腾、鱼图腾、蛇图腾等部族;有虞氏的虎图腾应对应三苗的漆吴,因为有虞氏随帝舜西佂时,有漆吴。《竹书纪年》说帝舜龙颜大口、黑色,应是指有虞氏来自漆吴,认为漆即黑,天虞不是尸虞,是漆吴,忽明忽暗也不代表是阴曹地府,而是自然环境描述而已。但从《山海经》的帝舜南方后裔描述看,是黄种人;从三星堆铜像看,帝俊后裔也不是黑人。帝舜高矮不知道,但肯定不是黑人。不要认为《竹书纪年》及百家记述就是对的。
迁徙到浙江的不但有大禹后裔(会稽山),还有三身国(姚姓)(成山附近)等大批东夷部族,仰韶文化及庙底沟文化部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8 17:33 , Processed in 0.10350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