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9|回复: 0

读《道德经》39.七一;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3-4-9 20: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原文

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
神得一以灵,
谷得一以盈,
万物得一以生,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其致之。
天无以清将恐裂,
地无以宁将恐发,
神无以灵将恐歇,
谷无以盈将恐竭,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穀。
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
故致数舆无舆。
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解释

自古得到“一”(道)的有:
天得一而清明;
地得一而宁静;
神得一而英灵;
河谷得一而充盈;
万物得一而生长;
君王得一而为天下之首领。
推而言之,
天不清明恐怕就崩裂,
地不安宁恐怕就坍塌,
神没灵性恐怕就要消失,
河谷没流水恐怕就干涸,
万物不生恐怕就灭亡,
侯王不能为首领恐怕天下就会垮台。
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低为根基。
所以君王自称孤家、寡人、不谷,
这不正是以贱为本吗?不是吗?
所以至高的荣誉无须夸耀。
所以,有道者不要求像尊贵的美玉,而追求像石头那样坚忍质朴。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连续出现了七个“一”。“一”是“统一”的意思,相互有区别的东西合到一起才叫“统一”。在《道德经》里“道”可以称其为“一”。“一阴一阳之谓道”,“一”就是阴阳两者的统一。但是从内部结构上看,“一”必须是两个方面的相合,是“太极”,由阴阳两个方面所构成的。
“道”是构成天、地、神、谷以及万物的要素,不可或缺。万物正是因为有了“道”的内涵,才足以成其为万物。世间的一切都在流动、变化,这些变化的基础是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所以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
“昔之得一者”,说以前得到“一”的,得到这个道的,懂得统一的。
“天得一以清”,天也有阴阳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形成了天的运动变化,所以才能清澈清明。“地得一以宁”,大地也是一样,有阴阳的相互作用,因此宁静祥和。任何事物内部都有阴阳两个方面,两种力量,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了这种运动中的平衡。
“神得一以灵”,人的精神符合自然之道,就能保持灵动活泛。“谷得一以盈”,山谷中什么也没有,一片虚空。正因为空,才能有所容纳,所以虚空即是充盈。
“万物得一以生”,万事万物都是因为道才能够存在,有了道的作用,才生生不息。“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侯王只有得道,才能够成为天下的正位。前边六个“一”,落到最后一个。这话是对这些侯王讲的,讲了天,讲了地,讲了神,讲了谷,讲了万物,然后就告诉侯王也应该按照道的方式去做,用统一的方式来理解这个世界。



晋国讨伐楚国,楚国的军队已经退避九十里外的地方,晋国的攻击仍然不停止。
楚国的大夫忍不住说:“大王,让我带兵去迎战吧。”
楚庄王说:“我们的前代君王在位时,晋国不攻打楚国,但到了我这一代,晋国却来攻打了,这是我的罪过啊。如果下令攻击晋国,楚国大夫必然会受到羞辱和伤害,怎么能让您因此受到侮辱呢?”
大夫说:“前代君王还在时,晋国不攻打楚国,但是,到了臣担任大夫,晋国却来攻打我们,这是臣的罪过。请允许臣去反击吧。”
楚庄王低下头哭了。一会儿,他站起身,对各位大夫大礼相拜。
晋国人听说此事,纷纷说道:“国君和臣子都把罪过往自己身上揽,而且国君在臣子面前表现得那么谦卑有礼,可见楚国上下同心,三军也同心协力啊。由此看来,我们恐怕是攻不下楚国了。”
于是,晋国军队连夜撤兵回国。
孔子听说此事后,说:“楚庄王能成为一代霸主,是理所当然的。他能谦卑处下,对臣下如此谦卑有礼,一句话就可退去敌兵。所以他的国家得以安定,他因此也应该成为霸主。《诗经》中说:‘宽容谦卑待远近,因此安定我君王。’正是这个道理啊!”

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其致之”,把上面讲的内容推而广之。下面就是站在另外一个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说明。
“天无以清将恐裂”,“裂”就是分裂,裂开。如果天没有这个道,没有阴阳的平衡和统一,恐怕会裂开了。
“地无以宁将恐发”,“发”通“废”。大地得不到阴阳的作用,没有形成运动中的平衡,会被废掉。
天地,本来应该是平静安宁的,如果离开了“一”,即离开了“道”的作用,就会天崩地裂,引发各种灾难。
“神无以灵将恐歇”。“歇”通“竭”,就是枯竭废掉的意思。如果不能修身养性,保有精神,将会头昏脑涨,进而崩溃。
“谷无以盈将恐竭”,谷如果得不到“一”,没有道就不会充盈,恐怕就衰竭。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万事万物,无道,没相互作用相互统一,恐怕会灭绝。这个世界是一个整体,包括自然是一个整体,彼此相互作用,形成这样一个有生命的整体。如果没有这种阴阳的力量相互作用,万事万物恐怕会被毁灭。
“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侯王得到了“一”,得到了这个道,才能够真正有高贵的位置。
“道”是衍生万物的根源,“德”为万物之母。所以,天得道,因而清明;地得道,因而安宁;神得道,因而灵通;谷得道,因而充盈;万物得道,可以生生不息;侯王得道,可以平定天下。相反,天无道,必然崩裂;地无道,必然塌陷;神无道,必然消亡;谷无道,必然枯竭;万物无道,必定寂灭;侯王无道,必定败亡。



公元265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以晋代魏,称帝建国,成为西晋开国皇帝,史称晋武帝。晋武帝刚登位的时候,用蓍草占卜,要推断帝王能传多少代,在于占卜时所得到数目的多少。因为只得到“一”,晋武帝脸色很难看,群臣也都吓得脸色苍白,君臣都吓傻了,没有人敢出声。
这时,侍中裴楷说了一句话:“臣听说,天得到一就清明,地得到一就安宁,侯王得到一就能成为天下的至尊。”晋武帝一听很高兴,群臣也都高兴地赞叹佩服。
试想,一个王朝建立之初,皇帝踌躇满志,兴致盎然,得了这么一个世系只传一代的恶卦,他脸上能挂得住吗?而且,这是皇帝亲手操作的,是皇帝占卜到的结果,大臣们谁敢说话?只能傻傻地看着皇帝,个个脸色苍白,大气不敢出。关键时候,还是当时的大名士裴楷说了一句话,算是替皇帝解了围,让皇帝下了台阶。一个好脑袋,一副好口才,往往能够四两拨千斤,扭转乾坤。
虽然裴楷的解读看似有理有据,但不得不说历史的确很有趣。西晋虽然传了四世,但实则一世而乱。司马炎实际上确实是传到他儿子白痴皇帝司马衷那里就国运衰弱了。“贾后乱政”,“八王之乱”,把西晋王朝推向了灭亡的边缘。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探策得‘一’,看起来还是有所应验的。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穀。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贵以贱为本”,侯王不要认为自己的身份高贵,没有国家的人民,就没有高贵的身份和位置,人民才是国家真正的根本。“高以下为基”,位置越高其实越危险。金字塔的塔尖也需要底下一层一层的基础和平台。真正的高贵起于卑微,经过不断努力修持而成。伟大的崇高从平地开始,以之为基础。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帝王常自称“孤家”“寡人”“不谷”,这是因为自认德行不够。“不谷”的意思,指自己没有吃饭的资格。所以,上古帝王对自己的称谓,就是“以贱为本”,时刻警告自己,不可忘了根本。
“此非以贱为本邪?”侯王要更了解这一点,不要让自己变成孤家寡人,人民才是国家的根本。“非乎?”不是这样吗?所以统治者要懂得“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这样才能让自己坐在这个位置上保持长久。
“(数)致舆无舆”,“舆”就是车。只看到了这个车,没有看到那些零件,这个车是不成立的。反过来只看到这个车,不知道那些零件的作用,这也是对问题的一种误解。车是“一”,具体的部分里边统一起来才形成的。
“故致数舆无舆”。只看那些具体的零件,不看整体,其实车就不存在了,事物是一个整体,不能用割裂的方式来看待它。
“不欲琭琭如玉”。“琭琭”就是华美的意思,不必让自己那么华美如玉。“珞珞如石”,就像坚硬的石头一样。石头能铺路,“以下为基”,可以给大家提供很多的便利。华美的玉,看似高贵,却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不要老让自己像华美的玉,应该像坚硬的石头,这样善于处下,坚硬坚持,这才是有道的表现。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推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政策,实现了富国强兵。并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荆楚,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但就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晚景却十分凄凉,死得格外窝囊。
齐桓公生前格外宠幸的一个厨师,名叫易牙。易牙好调味,很善于做菜,是一个优秀的厨师。
一次桓公对易牙说:“寡人尝遍天下美味,唯独未食人肉,倒为憾事。”易牙就用4岁儿子的肉,给桓公做了碗肉汤。自此桓公认为易牙爱他胜过亲骨肉,从此桓公宠信易牙。
后来,管仲得了重病,齐桓公问:“你死之后谁可以接你的班为相呢?”齐桓公首先想到的就是厨子易牙,但直接被管仲否决了,理由是:一个杀了自己儿子来伺奉君主的人,连基本的亲情都不顾,怎么能当相国呢?齐桓公又问:“那开方怎么样?”管仲说,他抛弃双亲来侍奉君主,这样的人还是离远一点的好!齐桓公提出的第三个人叫“竖刀”(竖貂)。管仲听着更是直摇头,为了接近君主都能自宫的人,怎么能有亲情呢?
管仲活着的时候阻止这三个人的任命,要齐桓公亲贤人,远小人。看出他们是小人,凡是爱别人超过自己的是违反人性的,是虚伪的。管仲死后,齐桓公还是任命他们做了重要的职位。
齐桓公重病后,这三个宠臣联合各公子争夺权位,并把齐桓公大门锁起来不允许别人进出,齐桓公被活活饿死。
帝王,需要时刻警告自己,“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不可忘了根本,亲贤臣远小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8 17:51 , Processed in 0.60431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