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0|回复: 17

《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复制链接]

2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3-4-6 11: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懂《道德经》只要抓住两大核心要点:
第一、道是宇宙的反面;
第二、“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但无论是帛书《老子》还是传世本《道德经》都无法正确体现老子这两大核心思想,特别是第一点。
一、道是宇宙的反面
道是宇宙的反面,道与宇宙的关系,就是“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道是宇宙的反面,楚简《老子》中保留了老子的原始定义,但这个定义涉及到两个关键字,一个是表达“宇宙”这个概念的单字,是老子独创,象征宇宙万象,但这个字后人因不解其意而被篡改,原字失传,这里只能用“寰”代之;另一个字就是“德”,在帛书《老子》和传世本《道德经》中被改成了“远”。所以,无论是帛书还是传世本,都已经读不到老子的这个原始定义。
还原版《道德经》据楚简《老子》还原了老子的原始定义:
“曰大,大曰寰,寰曰德,德曰反。”
老子说,现在来谈谈“大”,“大”是指“整个宇宙”,“整个宇宙”又称为“德”,“德”就是“道的反面”,道与宇宙互为正反。详解见下文:

仅仅停留在“道生万物”这个层面还不足以认识道,一旦建立起“绝对”与“相对”的概念,就可以通过宇宙的属性,反推出道的一切属性。但恰恰是“绝对”与“相对”这两个核心概念,两千年来始终没有被人们正确认识,因此也就谈不上正确理解《道德经》了。
“绝对”——老子的术语是“亘”、“玄”;
“相对”——老子的术语是“笃”、“眇”。
遗憾的是,无论是传世本《道德经》还是帛书《老子》,都找不到“亘”这个字,为什么?因为后人不理解这个字而把它给改了,改成了“恒”字。
其次,“玄”和“眇”也一个被误读、另一个被改写,“眇”被改成了“妙”。如此,老子有关“绝对”与“相对”的一系列论述在帛书《老子》和传世本《道德经》中也就几乎荡然无存了。
仅凭上述两点就能说明,无论是传世本《道德经》还是帛书《老子》,都无法让人读到真正的老子思想,必须另辟蹊径,也就是需要一个去伪存真的《老子》原本。这是个许多想了解老子思想的人完全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唯一能满足这一需求的是还原版《道德经》,相关章节明确了这些概念,清晰地回答了什么是道。
道是宇宙的反面;道是绝对的,宇宙是相对的。老子用“亘”代表宇宙的反面,其特征就是“虚”,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无处不在、又无所不能。“亘”的造字也反映出了老子的这层用意,楚国小篆写作:



楚简《老子甲》中的“亘”字

上下两横代表天地,天地之间本应该是我们生活的世界,但现在却被一个“外”字所替代,这是在表示天地之外,也就是宇宙的反面。
“玄”,本意两股绳子打了三个结,两股合成了一股,表示正反合一,相对变成了绝对。“同,谓玄。”意思是,没有了差异就叫作“玄”。所以,“玄”在老子哲学中是个哲学专有名词,而不是一般的形容词。因为“玄”代表“绝对”,所以“玄”又是唯一的。人们朗朗上口的传世本名句“玄之又玄”完全是一个错误概念,违背了“玄”的唯一性。
“眇”,本意少目,双目一好一瞎,形成对立,代表相对。“无,欲以观其眇”是在表示,“无”看不见摸不着,因此要了解“无”只能从它的反面“有”入手。“有”有形有象,人们可以通过“有”的属性反推“无”的属性,正如人们可以通过可感知的宇宙的属性,反推不可感知的道的属性。
然而,“玄”和“眇”却历来被人们读作“玄妙”,并以讹传讹,流行至今。
道与宇宙是“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解开了一系列有关道的谜团:
——为什么道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又无处不在?
——为什么道无形无声,但却又无所不能、无所不成?
——为什么道不生不死,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道与德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德是道的显现?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通过观察宇宙,并根据“绝对”与“相对”的对立反推而得到。所以,建立起“绝对”与“相对”的概念是正确认识老子思想迈出的第一步。
真正理解老子思想,必须突破传世本《道德经》制造的误区,这是还原版《道德经》的特殊意义。


二、“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如果将《道德经》总结成一句话,那就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反者道之动”的基础是“对立统一”原理,这一条逻辑脉络在《道德经》的传承中得到了较完好保留。而“弱者道之用”的基础则是“公平公正”原理,但这一条逻辑脉络却在《道德经》传承的最初几百年就被后人偷换了,以至于人们今天读到的传世本《道德经》只能称之为半部《老子》。
半部《老子》行天下的结果,就是两千年来人们老子真实思想的误读误传。
《道德经》的全部理论建立在“对立统一”和“公平公正”两大基本原理之上。
“对立统一”原理有两大内涵:
(1)“对立面始终存在”——老子的术语是“有无相生”;
(2)“对立面互相转化”——老子的术语是“反者道之动”。
就“对立统一”原理而言,老子的术语相对容易理解,在《道德经》文本的流传中也未经后人改动,因此对这部分内容的解读也大都可圈可点。
“公平公正”原理也有两大内涵:
(1)“公平分配原则”——老子的术语是“无名仆”+“玄同”;
(2)“纠正不公原则”——老子的术语是“贞之以无名之仆”+“扶俄有三宝”。
老子名言“反正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底层逻辑就是这两大基本原理,“对立统一”原理决定了“反者道之动”,而“公平公正”原理则决定了“弱者道之用”。
“弱者道之用”意味着“弱能胜强”,为什么“弱能胜强”?古往今来尝试解读的不少,但大多似是而非,经不起逻辑推敲,根本原因是未能从“公平公正”原理出发。“公平公正”原理在传世本流传过程中被彻底偷换了,单凭“对立统一”原理不可能对“弱能胜强”作出正确解读。
“公平公正”原理又是如何被偷换的?
首先,老子的“无名仆”被偷换成了“无名朴”。——“无名仆”指道将万物“无名化”,一律视为宇宙的“仆从”,天地也不例外,这是万物平等,个体服从整体。而“无名朴”一字之差,被后人解读成了“道”,从而彻底抹杀了万物平等的概念。
“贞之以无名之仆”与“扶俄有三宝”异曲同工。——“贞之以无名之仆”是要将一切不愿做“无名仆”的“出头鸟”打回原形,还之以“无名仆”的身份。而“我有三宝”则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道治理宇宙的作用机制:道不仅生万物且养万物,甘做“无名仆”则养,妄做“出头鸟”则不养,不养就是“纠正不公”,道正是通过养与不养实现了维护宇宙生态的“公平公正”。
“三宝”在老子原文中是“一曰滋,二曰佥,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后人将其改为“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滋”表示养,“佥”表示大家都一样,这是在说“公平公正”。而“慈”和“俭”则是在说儒家的仁慈与俭啬,与“公平公正”毫不相干。
“无名仆”与“三宝”是解读老子“公平公正”原理的两个核心概念,而两者竟都被后人偷换了,导致“公平公正”原理在传世本《道德经》和帛书《老子》中销声匿迹,以至于人们今天读到的《道德经》已从根本上脱离了老子思想体系。
那么,“公平公正”原理又是如何解释“弱能胜强”的呢?
道不仅生养万物,还要为万物的生生不息保驾护航,维护一个健康和谐的宇宙生态。为此,道制定了治理宇宙的三大准则,即所谓“三宝”。“三宝”倡导“公平公正”,杜绝为利益而争,只要大家都不争,天下就能太平。“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老子明确指出,“不争”是道为了维护宇宙生态而提出的一个治理目标,这一目标基于“公平公正”原则,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将“不争”落实到宇宙万物的一举一动中。“不争”就是处弱,“争”就是使强。“不争”是有道,“争”是无道。有道势必战胜无道,其结果一定是“柔弱胜刚强”。如此,老子从“公平公正”原理出发,诠释了“弱者道之用”的内在决定机制,以及弱能胜强、不争而胜的必然性。
把握“对立统一”和“公平公正”两大基本原理是正确理解老子思想迈出的第二步,而正确认识“公平公正”原理则必须摆脱传世本《道德经》和帛书《老子》的误导,唯有去伪存真,才能拨云见日。


<hr/>完整的还原版《道德经》知乎专栏“还世人《道德经》原貌”正在陆续更新,希望能满足大家对阅读老子原本的迫切愿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3-4-6 11: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道不是宇宙的起源与规律吗[吃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4-6 11: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深阿,我的理解道是爱的表达,想生生不息,想不断前进所形成的规律,有在其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3-4-6 11: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说大道至简么,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4-6 11: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对向相对转化就是道生万物,绝对主导相对就是规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4-6 11: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道无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家不谈爱。道生之畜之,长子述之,亭之毒之,盖之覆之,就是生生不息,是公平公正维护了一个清正和谐的世界,万物得以生生不息。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就是天人合一,借天力以游无穷,一切按道的规律办事,不但能前行,且能行无止境,抵达无人能抵达的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3-4-6 11: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质都是虚无,但是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需要为此赋予意义,爱是最好的选择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3-4-6 11: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思想的意义就在于超越自身的局限性,完整地看世界。“对立统一”就是无处不用的方法。爱与恨、善与恶、好与坏,都是树叶的正反两面,树叶不可能只长正面不长反面,只要爱不要恨,如同只要树叶的正面而不要反面,是永远办不到的,这是世界的本质,本质是“对立统一”而不是虚无。虚是实的反面,虚实共生共灭。那么,又是什么导致了恨?什么导致了恶?什么导致了坏?是不公不正,因此,爱与恨、善与恶、好与坏都是不公不正这个根上长出来的树叶,要消除恨、恶、坏只有将树连根拔掉,而不是去塑造爱、善、好,这是徒劳,也是道家对儒家的批判。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没有恨也就谈不上爱,没有恶也就谈不上善,没有坏也就谈不上好,这就是有无相生,这才是是世界的本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3-4-6 11: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的针对大众,真正要超脱跳出这循环的是少数,那少数部分怎么样都可以,他们估计对这物质世界毫无留恋,大众来说如何过好这一生,完成来这里的意义是最重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4-6 11: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并不是一昧消除所谓恶,与不好,在恶与好之间可以抉择,天使恶魔你想扮演哪个由你决定,既然这是物质世界,已人为主导,那该有的情绪必然有,也必然不可全部泯灭,对于这芸芸众生让他们走善道,追求大同,有何不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8 17:43 , Processed in 0.26382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