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0|回复: 0

丘处机自述:雪未消融,春意徐徐已来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3-3-29 21: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大定六年,我十九岁。自小喜欢仙道玄风,希望有一天,能够在世间清静无尘,得道成仙。我总感觉,那是我此生的归处。
此时,全真道长王重阳在“宁海军”(今山东烟台牟平区)传道,他的声名威扬远播。听闻他曾被道祖吕洞宾、刘海蟾度化,苦行修炼,成为道行高深的真人。如此高阁,或许有朝一日可以成为我的师父。
我一路追寻,如愿拜入重阳门下。师父给我起了名、字、号,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并赠我一首诗:“细密金鳞戏碧流,能寻香饵会吞钩。被予缓缓收纶线,拽入蓬莱永自由。”那时我实在不知道这诗是什么意思,毕竟,我也没读过几年书,认不得几个字。
此后的时间里,我天天跟随着师父以及师兄马钰、谭处端、王处一学文识字、撰写文书、四处传教。一会儿在文登县(今山东威海)立七宝会,不久又到宁海军立金莲会。未过几时,又到了蓬莱(今烟台蓬莱)立玉华会。
迷迷糊糊见了很多人,去了很多地方。看着师父、师兄斋醮传道,坐环修炼,忙于碌碌红尘。可师父始终没有告诉我什么是“道”。
直到大定十年,我可能再也没有机会知道了。


师父临走时,对大师兄说:“丹阳(马钰),你已经得了‘道’,长真(谭处端),你已知了‘道’,我没有什么好担忧的。”
我不禁心中苦涩,茫然无措,可是我又怎么办呢?
又听师父说道:“处机,从今以后,由丹阳来管教你,带你入道。”
可是我不想让师兄教,我只想让您亲自教导啊!
我跟随师兄们,将师父仙柩带回终南山。为师父修治葬所,居丧守坟。周围的草木一荣一枯,凋零又萌生;山涧里的溪水冰澈冻骨,涓涓不止。我不清楚道在哪里,可是,我已经不想知道了。


四年后,师兄告诉我说,如今我们已完成礼敬,也该不负师父期望,须各自弘道,振兴全真。
师兄们心志坚定,早已有了人生选择。师兄马钰希望以贫苦生活磨练心性,故在环堵之内修行;谭处端则希望泯灭人我是非,选择逍遥于世间;刘处玄则希望坚定修行心志,故游走于市井之间以克服种种诱惑。
丹阳师兄让我跟着他一起修行。可是此时的我,心有万钧,念还未寂定。如果不加以磨炼,何谈弘道。
我去了磻溪,一呆就是六年。磨炼心性、去除杂念,是必修的功课。
我试着“夜历五更,强而不眠”,以战胜睡魔。“日乞一食,行则一蓑”,以消减杂念。“秋夜沉沉,漏长睡酷多思想。须依仗,道情和畅,不纵魔军王。打叠神情,物物离心上。虚空帐,慧灯明放,坐待金鸡唱。”清闲山水之间,寒来暑往之数,就这么日复一日。
此后,我又去了龙门山,在那里度过了七年。我和外界也有了更多的交流,创作的诗词也在逐渐传播,在道众和百姓之间有了些许声名。


大定二十八年,金世宗下诏,让我去金朝中都主持万春节醮,并特意建了一座万宁宫让我居住。皇帝下诏,我不清楚是什么用意,也不知道是否有去无回,而现在的我不得不去。
还好金世宗关心的,无非是些养生之道。我如实相告:“珍惜精而保全神,是修身的关键。恭己无为的态度,是治理天下的根本。富贵骄淫是人之常情,自己应当兢兢业业地加以提防。如果可以长久地持续实践,距离仙道就不远了。诞诡幻怪的事,我则从未听闻过。”
如果真的能够“成仙”,师父也就不会离我而去。


明昌二年(1191年),我回到了家乡栖霞,以故居为观,并得到敕赐额曰“太虚”。
太虚宫的位置,是我出生的地方。在这里,我没有停止斋醮活动,乱世之中,教化民众,我义不容辞。
与此同时,山东发生饥荒,我便常年带领弟子种地耕作,分给当地百姓。比起饿殍遍野的离乱,能为百姓做的事情,实在太少。
来找我的官员也日益增加。定海军节度使刘师鲁、蓬莱州节度使邹应等,有的闻声望而来,有的请我对乱民抚谕,请我出面调停纷争者,莫不从之。若能照顾更多百姓,此生也将无憾。
兴定三年(1219年),我已七十有余。人生快走到尾声,可看着战火肆虐,百姓疾苦,心有不安,夜不能寐。全真之道,什么时候才能广庇天下黎元,减少一些流血牺牲?若是师父还在,大概不会像我一样,坐以待毙吧!
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抉择,也随之而来。


成吉思汗派遣使者刘仲禄,来到莱州,敕诏请我远去西域,面见可汗。当天,南宋派遣的使者也来到了这里,希望我南下。
北方蒙人此时杀戮甚多,南宋尊奉道教意愿浓厚,南下或许是更为安全的选择,可是面对着衰乱之世,华夏丘墟,停止杀戮,或许是我能做的最后一点事情。
刘仲禄洪亮的声音穿透而来:“伏闻先生......有古君子之遗风,抱真上人之雅操。今知犹隐山东旧境,朕心仰怀无已。山川悬阔,有失躬迎之礼。朕但避位侧身,斋戒沐浴,选差近臣,备轻车,不远数千里,谨邀先生,暂屈仙步,不以沙漠远行为念。或忧民当世之务,或恤朕保身之术。”
听着成吉思汗的渴望之诚,我的弘道之愿,救世之心,未必不可能。
随即便带着十八名弟子,从山东莱州出发启程。这一走,就是四年。


途中,我与门下弟子分乘几车,加上蒙古驿骑二十余名、刘仲禄、田镇海等抵达阴山(今天山山脉东段博格达山)。传闻这里是周穆王向西王母求取长生不老药天山雪莲的瑶池仙境。
师父曾说,全真之道由太上老君传之于金母(西王母),金母传之于白云上真,白云上真传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传赤符玉篆、金科灵文、大丹秘诀、周天火候、青龙剑法予钟离权,钟离权授天遁剑法、龙虎金丹秘文予吕洞宾,又度化刘海蟾。吕洞宾、刘海蟾曾传授于师父道法。而今来此一拜,全当叩谢传道祖师,并感念恩师教诲。


当我站在瑶池之上,远处宏伟的山峰晶莹雄伟,映照着湖面绿水荡漾。“三峰并起插云寒,四壁横陈绕涧盘。雪岭界天人不到,冰池耀日俗难观。岩深可避刀兵害,水众能滋稼穑干。名镇北方为第一,无人写向画图看。”
与磻溪、龙门的山清水秀相比,天山延绵壮阔,云雾缥缈。远处松林环绕,云没山峰,雪水溪流之声阵阵,实为修道清修之宝地。
盘山行走之际,一株从岩石而生的植物,更加让人惊奇。四周积雪围绕,其苞叶翠意横生,亭亭玉立,严寒冰冻中散发着盎然生机。当地道徒介绍,这就是山中至宝,天山雪莲,传说西王母赠与周穆王的长生仙草。


我年少酷慕玄风,十九岁入道拜师,跟随师父师兄学道传法,如今已年逾古稀之岁。登上瑶池,还可见到传说中的道家仙草,果真是尘缘未尽,还有事情等着我去做。
盛唐时玄宗将天山雪莲纳入道家典籍《开元道藏》,列入“中华九大仙草”,奉为养生珍品,无数帝王趋之若鹜。
我若献给成吉思汗,也算满足其延年长生之愿。


次年,我与弟子终于来到成吉思汗行宫。成吉思汗刚一见面便问:“真人远来,有何长生之药以资朕乎?”
类似这样的问题我已听了一生,我依然选择如实以告:“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
这个答案显然并没有让他满意。我大概也知他心中所想。


十六国时期,已经统一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笃信佛教,对高僧鸠摩罗什的佛学造诣极为钦佩。为了得到鸠摩罗什,派遣一个军队攻打龟兹。喜好佛法不假,想借以宗教支持政治、教化民众、安抚民心的文化争抢之意,如假包换。
长生只为个人,帝王关心的,或许还是国家长治久盛。我也正有弘道止杀之愿,诚恳说道:“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以敬天爱民为本,以清心寡欲为要。”
......成吉思汗沉默片刻,频频点头。
此后,成吉思汗赐我贵重虎符、玺书等物,称呼我为“神仙”。
随军西行良久,成吉思汗时常找我论道。我告诉成吉思汗,现在兵火相继,百姓流离失所,如果能够减免百姓三年税赋,天下会更加稳定......儒家视孝悌乃为人守德之根本,道教亦持同论,若想长久,须尊敬孝道......养生之道,须外修阴德,内固精神,去声色以清静为娱,屏滋味以恬淡为美......我说了很多很多,已经记不清了。
哪怕只能救一人,也当尽力而为之。
两三年有余,该说的道已然足够,我便辞呈回燕(北京)。临行前他命阿里鲜为宣差,赐“圣旨文字一通”,沿途护送,令我掌管天下道教。
回京以后,我便命弟子拿着全真牒书,招寻需要救助的难民。听弟子们说,一些被掳为奴隶的人有机会再次成为平民,一些快要被折磨死的人重新获救,期间陆陆续续已救两三万之众。
吾心已安矣。


又是一年寒食节,冬日的寒冷还未褪尽,气温已在逐步回升。我在长春宫里,看着庭院里的杏树已然花蕾满枝,灼灼绽放。
想起年少之时,师父王重阳教我读书认字、斋醮科仪。虽然从未言传道法,却始终悉心身教。
想起烽烟不断、士马不降的勇士;民罹俘戮、无所逃命的百姓;万里疆土,何时才能归一。
想起西行之路,四月时节凝冰未泮、细草微萌;气候夏短冬早、八月即霜;大漠黄沙蔽天,看不清的山川辽阔,不知前路几何。
瑶池上的天山雪莲,应该也已开始破土发芽了。冰山雪域之上,那一抹绿色还近在眼前。
雪未消融,春意徐徐已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8 17:33 , Processed in 0.53832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