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时正值寒冬腊月,山中遇雪,一个只身穿一衲一蓑的老人双手靠背,俏立崖边,虽身材魁伟,却颇有仙风道骨之姿。
老人看向远处的山洞,闪过一丝恍然,波澜不惊的心境竟也有些起伏:“混沌已前之朴,阴阳未判之灵。道传不出世佛,义备勿开题经。”这名老者乃是中国武学史上不世出的奇人张三丰,他所开辟的武当一派武功可谓辉映后世、照耀千古。他许久未出山,今日重游嵩山,恍如隔世,竟开始思索佛道之辨。
张三丰慢慢地向山洞走近,他虽在雪地中蹒跚而行,却没留下一步脚印。走近山洞,见方方的洞门,正好向阳敞开,在这寒日中透露出一股暖意,空气清爽。洞前有一块紧凑的小草坪,周围浓荫蔽日,不见天空。正是:“此地无盛夏,空山听鸟鸣。”走进几步,突见一僧侣出现在山洞里,面对石壁,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两腿曲盘,两手作弥陀印,双目下视,五心朝天入定。而坐禅对面的那块石头上,竟留下了他面壁姿态的形象,衣褶皱纹,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画像。张三丰什感诧异,心想:“石何石?面壁石。人何人?面壁佛。这位得道高僧固然是须弥黍米,岂知他竟能面向石壁,身映石壁,内功之高,实已至天人化生、返璞归真的妙界,当世之人,除了自己,恐怕只有那小徒孙无忌方能有此造化,却不知他近年来进展如何?这位大师又是何方神圣?”
“阿弥陀佛!”一声佛号轻飘飘的传出山洞,张三丰见那老僧双掌合十,起身而立,转过身来,是个高鼻鼻目的胡僧。张三丰双手一揖,说道:“贫道今日路经此地,打扰神僧在此进修,实是抱歉。”那胡僧微微一笑,道:“不敢当,老僧在此修习数年,今出洞之日能遇仙友,那真是无上佛缘了。”张三丰又问道:“祖佛成,空全身。全身精入石,灵石肖全形。神僧这般修行,老道能一见,实是一番福缘了,可问神僧法号?”单这一对话,胡僧已看出张三丰非常道可比,心下甚感诧异,又在张三丰步入山洞察觉来者深不可测,双手合十,道“善哉,善哉,贫僧法号达摩。”
此人便是少林武学的开山鼻祖,达摩祖师。达摩本通彻大乘佛法,但那日达摩祖师点化梁武帝,梁武帝却反被激怒。话不投机,达摩祖师无奈之下,辞别梁武帝,渡江北上,来到嵩山,在山顶的一个自然形成的山洞里,面朝洞壁,盘腿而坐。这一坐就是九年,直到昨日二祖慧可站在洞外雪地里,断臂表达一心求法的决心,才让达摩祖师站了起来。今日本是达摩欲出洞之日,岂知竟遇到了在中国武学史上与自己并驾齐驱的张三丰。这番光景,可谓千载难逢,极尽天时地利之致。张三丰虽百载修为,谦冲恬退,早已万事不萦于怀,但得知所遇之人竟是达摩老祖,心下大喜。二人当下豪兴大发,互谈几句,不由得引对方为知己。达摩祖师此时的心境虽胜于明境,但与张三丰畅谈起来,那是天生的性情相投,两位武学大宗师高谈阔论,滔滔不绝,自月圆之夕至次日红日高升。
张三丰忽谈论起武学一道,欲与达摩祖师较量一二。须知张三丰每年闭关苦思,便是意欲光前裕后,与达摩老祖东西辉映,集天下武学之大成,在武林大放异彩,此时得见达摩祖师就在眼前,便似扁鹊见到了华佗,忍不住要一比高低。达摩虽不执着于武学,但究是史上震古铄今的大宗师,交谈良久后,达摩道:“阿弥陀佛,老衲功夫荒疏已久,不是真人对手。但老衲亟盼真人神功,只好拿几根老骨头来挨挨真人的拳脚。”
说完,达摩空手进招,张三丰见其搂、打、腾、踢、弹、扫,变化无穷,虚实莫测,擒、拿、封、闭、拗、沉、吞、吐,声东击西、欲虚反实。竟似不属七十二绝艺中的任何一招,只是如来千手法之繁复奥妙,般若掌之深沉无穷,大力金刚掌之威猛坚韧,无相劫指之迅捷绝伦等诸般绝技要旨尽皆在其中,到得精微奥妙、玄功通神之处,连少林的剑法、棍法、刀法、鞭法等种种兵刃功夫竟都脱离不了达摩进攻的包罗。后人肆其想象,夸大其辞,也不过是幻想达摩祖师一人身兼诸门绝技而已,怎料得这位祖师神通广大,实已至后人所不可思议的地步,已不屑于使用绝技防身,举手飘身间,却无一不是江湖好手一生也无法领悟的神通。
常言道: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乃天下武学之源,达摩老祖亦是少林武学开山鼻祖,以他的技艺之强,功力之深,天下任何招式都无需再使,世间所有神兵已属多余。张三丰心想:“达摩尊者名不虚传,绝非后世所能逾越。”
达摩虽为武学鼻祖,但张三丰乃盖世奇才,功力通神,武功之高已到了从心所欲、无不自如的最高境界,究也非同小可。他见达摩祖师攻中有守,守中尽攻,直可说至矣尽矣,蔑以加矣,不留任何余力,一掌拍出,这一掌坚胜铁,软如棉,磅礴的真气如江河席卷,接着手、眼、身、法、步、腕、肘、膝、肩,疾徐进退,刁拿锁扣,倏前倏后,忽进忽退,身形施展开后穿行如飞。对敌时,陷巧之处竟是一羽不能加,虫蝇不能落,将达摩祖师的招式一一接下,并乘隙反击,精神愈显健旺。
少林和武当本是武林中公认的泰山,而这一场决战,乃少林祖师和武当祖师的较量,此二人在华夏武学史上被誉为神话,他二人的对决可说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张三丰真人和达摩老祖修为之深,随手一招便可断送一名一流高手的性命,这千万招打将下来,掌法拳力,极尽千变万化之致,从红日东升直至月光隐去,每一招竟是武林第一流高手毕生也无法窥探到的最上乘秘奥。
此时达摩祖师似飞鸟般跃起,又似陨石般攻来,身法轻若鸿毛,踏浪奔驰而不下堕,就似早年在江边折了一根芦苇投入江中,化作一叶扁舟,飘然过江。达摩老祖当年“一苇渡江”的神话被后世传的轰轰烈烈,张三丰今日得见,只比传闻的更加厉害,竟自愧不如,当下叹到:“我武当派的梯云纵独步天下,以身形轻巧,高低进退自如为要旨,但达摩尊者这似重实轻之法,又是何等厉害!”
张三丰渐感一股刚猛的拳力涌来,拳力笼罩之下,透出一股醇和无比的气流,这一拳只是少林拳中平平无奇的一式,但上面蓄含着无可与抗的神力,那是少林至高无上的易筋经神功。达摩此时的易筋经内功,实已至了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的地步,这一简单的少林起手式在易筋经的加持下,功力竟不逊于上乘功夫,实可为化腐朽为神奇,平凡中滋生妙用之无上神功。张三丰以直破直,对自己所创武当神功颇为自信,纯阳无极功为基,武当长拳为攻,与达摩老祖硬对一拳。只见张三丰退后两步,若非他的纯阳无极功已至化境,必然承受不住达摩老祖这一拳。这一拳相较之下,似是张三丰输了一筹,但张三丰的武学以内家之冲虚圆通为主,而达摩老祖外家功夫已至巅峰,以内家硬碰外家,似以卵击石,张三丰虽退后两步,气血却未受损,其中输赢却又不如何明显了。
张三丰生平从未遇到对手,近数十年来更是从未出手,如今得遇达摩老祖,岂不斗性大发?当下运起“九霄海漩阵”,忽若乘奔御风,忽若海水奔腾,其势似大海浩淼,万里无波,鹤鸣无声,永无止歇。
原来张三丰曾有一套“真武七截阵”武功,是他当日在真武大帝座下被龟蛇二将而触机创制(详见《倚天屠龙记》第三回)。但这“真武七截阵”不能由一人施展,张三丰总不免遗憾。直到四十三年后的一天, 张三丰遥见到武当山顶有一圈彩色云雾环绕, 甚为离奇, 逐前往观看, 走近才发现并非云雾, 而是数千只白鹤环绕主峰天柱峰在飞行, 遮天弊日, 鹤鸣声直上九霄, 蔚为大观。张三丰面对此天地奇景, 心驰感慨, 又想到那年畅游北海, 见海上巨大旋涡, 广数十里, 深不可测, 威力无穷, 天地风雷为之色变。张三丰循道家阴阳学说为武学依归,自创风格,凭不屈意志和天纵智慧,引进道家的天地观,融入九阳神功练功法门,另辟蹊径,领悟出一套冠绝古今的阵法,破而后立,功力更胜真武七截阵,威力尤强。
达摩心下一惊:“老僧九年不出洞穴,没想到世上武学进展如此迅速。张真人这阵法当真超凡入圣。”达摩祖师的武功与张三丰真人本在伯仲之间,但是张三丰这阵法从未出世,而张三丰又以他发扬的“后发制人”之理,太极拳中神在拳先、绵绵不绝之意展现的淋漓尽致,而三环套月、大魁星、燕子抄水、左拦扫、右拦扫等招式在“九霄海漩阵”的发动中犹如一招,饶是达摩祖师这般炉火纯青的武学修为,一时竟应付不过来,又拆了两三百招,张三丰凝聚一招中幻不可测,虚虚实实,原是太极拳中的绝招,一举打中达摩祖师肩膀。
张三丰心道:“不好!原来张三丰百年未曾遇一敌,今日见旗鼓相当之敌,竟忘了留半分无敌,身怕自己伤了达摩老祖。”却见达摩只向后退了五六步,不见任何损伤。
须知张三丰这一拳,纵然铜墙铁壁也难以抵挡得住,绝非血肉之躯可抵御,达摩祖师怎地一副安然无恙的样子?原高手对敌,本中了对方一招半式,难免命丧当地。只是达摩生性慈悲,不欲伤人,便深谙天竺瑜伽术,锻炼出一身精奇筋骨,一次机缘巧合,夜观天象,发现九宫星宿排列有序。灵机一触,达摩尝试依循九宫星宿运行规律,导引真气游走身上各大要穴。一理通,百道明,达摩进而将真气另聚于咽喉下的璇玑,达致阴阳并济,既可身轻如燕,亦能力坠千钧,是以石破天惊之时,运起这天竺瑜伽术,恰得抵挡张三丰这一拳,若功力稍差毫厘,非重伤不可。
张三丰心下佩服,上前恭恭敬敬的合什行礼,说道:“大师神功,修为了得,世所罕见,贫道拜服。”达摩道:“阿弥陀佛,真人武功出神入化,老衲实是输了一招半式。”二人大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