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6|回复: 5

阿赖耶识一词在不同大乘经典中的不同定义差别辨析

[复制链接]

4

主题

7

帖子

1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6
发表于 2022-9-22 17: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阿赖耶识一词在不同大乘经典中的不同定义差别辨析
(2021年8月19日 第一稿 南伽他)
1、楞伽经所说的阿赖耶识是如来藏为虚伪戏论熏习而成并与七识俱。是本性清净。
(1)楞伽经(宋译):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为无始虗伪恶习所熏】。【名为识藏】。【生无明住地与七识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断。
(2)楞伽经(魏译):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故……以诸外道【无始世来虗妄执着种种戏论诸熏习故】。大慧。阿黎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
(3)楞伽经(唐译):如来藏是善不善因……【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藏识】。【生于七识无明住地】。譬如大海而有波浪。其体相续恒住不断。
2、大乘密严经所说的阿赖耶识是如来清净藏与习气的和合。 是本性清净。
经文:阿賴耶識亦復如是。是諸【如來清淨之藏與習氣合】,變似眾色,周於世間。若無漏相應即雨一切諸功德法。如乳變異而成於酪乃至酪漿。
经文又说:阿赖耶识应知亦然。断诸染分更不流转。这里的染分就是前面所说的习气的意思。
此经文还说菩萨要证阿赖耶识然后断诸习气,也是同样的意思,因为是如来藏与习气合的缘故,所以需要断除习气。
3、大乘起信论所说的阿赖耶识,是生灭心与不生灭的如来藏的和合。是本性清净。
论文:心生灭门者。谓依如来藏有生灭心转。不生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阿赖耶识。
4、解深密经(玄奘译)所说的阿赖耶识是摄受藏隐义。是可灭义。胜义善巧菩萨不见阿赖耶识!
经文:亦名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
经文:广慧。若诸菩萨于内各别。如实不见阿陀那。不见阿陀那识。【不见阿赖耶。不见阿赖耶识】。不见积集不见心。不见眼色及眼识。不见耳声及耳识。不见鼻香及鼻识。不见舌味及舌识。不见身触及身识。不见意法及意识。【是名胜义善巧菩萨】。
5、瑜伽师地论:除了引用上述深密经所说之外,还说阿赖耶识是种子识,是杂染根本、是异熟性(非常住不百年)、体是无常性、粗重所随、需要以转依来对治和断除。
此论相关原文如下:
(1)种子依。谓一切种子阿赖耶识
(2)有能执持转识种子阿赖耶识
(3)体能执受。【异熟所摄阿赖耶识】
(4)第二第三显示【行苦所摄阿赖耶识】爱藏此已而趣戏论
(5)复次阿赖耶识于所缘境念念生灭。当知【刹那相续流转非一非常】
(6)此【杂染根本】阿赖耶识。修善法故方得【转灭】
(7)又阿赖耶识【体是无常】。有取受性
(8)又阿赖耶识。【恒为一切粗重所随】。转依究竟远离一切所有粗重。又【阿赖耶识。是烦恼转因。圣道不转因】
(9)然此转依与阿赖耶识互相违反。【对治】阿赖耶识。名无漏界离诸戏论
6、成唯识论所说阿赖耶识,是能藏所藏执藏义、是念念生灭义、是自体可生法、是非断非常义、是杂染互为缘义、是异熟义、是无覆无记性,故非善非恶、非是清净性、有流转义、是凡夫异生真爱执着处。
此论相关原文如下:
(1)初能变识大小乘教名阿赖耶。此识具有能藏所藏执藏义故。谓与杂染互为缘故。有情执为自内我故。……此是能引诸界趣生善不善业。异熟果故说名异熟。
(2)此能执持诸法种子令不失故名一切种。
(3)论:阿赖耶识何法摄耶。此识唯是无覆无记异熟性故。异熟若是善染污者。流转还灭应不得成。又此识是善染依故。若善染者互相违故。应不与二俱作所依。又此识是所熏性故。若善染者如极香臭应不受熏。无熏习故染净因果俱不成立。故此唯是无覆无记。覆谓染法。障圣道故。又能蔽心令不净故。此识非染。故名无覆。记谓善恶。有爱非爱果及殊胜自体可记别故。此非善恶。故名无记。
(4)异生有学起我爱时虽于余蕴有爱非爱而于此识我爱定生。故唯此是真爱着处。由是彼说阿赖耶名。定唯显此阿赖耶识。
(5)或名阿赖耶。摄藏一切杂染品法令不失故。我见爱等执藏以为自内我故。
(6)阿赖耶识因缘力故自体生时。内变为种及有根身。外变为器。即以所变为自所缘。行相仗之而得起故
(7)阿赖耶识为断为常。非断非常以恒转故。恒谓此识无始时来一类相续常无间断。是界趣生施设本故。性坚持种令不失故。转谓此识无始时来念念生灭前后变异。因灭果生非常一故。可为转识熏成种故。恒言遮断转表非常。犹如瀑流因果法尔。如瀑流水非断非常相续长时有所漂溺。此识亦尔。从无始来生灭相续非常非断。
总结:
阿赖耶识的定义,在心性如来藏系经典中的定义和法相唯识宗经典中的定义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心性如来藏系的主要经典《楞伽经》《密严经》《大乘起信论》中,都是定义阿赖耶识为本性清净义,其中又略有不同:
楞伽经所说阿赖耶识是如来藏为虚妄习气所熏而成
密严经和起信论所说的阿赖耶识则是如来藏与虚妄生灭心(或习气)的和合
这三部经典的修行要旨都是说要断习气、断染污
在法相唯识系的主要经典《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中,阿赖耶识的定义与上述心性如来藏系经典所说不同,相宗经典定义阿赖耶识并不是清净的,也不是常住的,而是可灭的,可断除的,是可不见的,是需要对治的,其阿赖耶识是念念生灭的,是生灭相续的,是与杂染相应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2-9-22 17: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很好的诠释了阿赖耶识具有无量义,一法具足无量义。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大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

帖子

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
发表于 2022-9-22 17: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来藏经典对阿赖耶识的解释,是从佛境界往下看,是得道后的境界。唯识经典看阿赖耶识是从众生境界往上看,注重的是转染成净的过程。二者都对,依佛境界更究竟一些,假必依实。但实修从唯识入手更适合大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2-9-22 17: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善意一说。若依中观应成派的毕竟空见,即一切诸法都是一体二相的双运道,有缘起的一面,亦有性空的一面,来解读经论,就会知道阿赖耶识与如来藏是同义,都是说来自空性的智用,即空慧。所以其本质都是空性。阿赖耶识与如来藏都是缘起法,由名言安立的方便法。空慧的世俗相是阿赖耶识,而空慧的清净相或胜义相是如来藏。阿赖耶识与如来藏所有道理都是为了帮助修行人在甚深禅定中用来观察空性。因为空性也是一体二相的双运道,即空明双运,或称空觉双运。空为体,明为智用,即空慧。所以若要证悟空性,首先要证得空慧。若以法身来代表空性,法身就可分为自性法身与智慧法身。自性法身就是那个不生不灭的本体。智慧法身就是修学佛法去染还净所能证悟的空慧,亦即是心经所说的般若波罗蜜多。总括而言,若是修学唯识或如来藏学说,而不修习止观双运禅修,在禅定中观察所闻思的道理达至证悟,那所学的一切道理只是在知识层面,并不会成为空慧,更不能证悟空性。若说不对,万望见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2-9-22 17: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楞伽经(魏译):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故……以诸外道【无始世来虗妄执着种种戏论诸熏习故】。大慧。阿黎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5-3-10 15: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说中的沙发???哇卡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6 19:17 , Processed in 0.54870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