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5|回复: 0

歪解《道德经》(96)

[复制链接]

2

主题

4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3-3-11 17: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五十九章
原文
治人事天①,莫若啬②。夫唯啬,是谓早服③。早服谓之重积德④,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⑤。莫知其极,可以有国⑥;有国之母⑦,可以长久——是谓根深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注释
①治人事天:社会管理(战略作为)和尊奉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大准则(战略思想);天:最高处,比喻道的地位无可比拟。
②啬:俭啬;在无为面前吝啬;在利益和社会资源的索取方面吝啬。
③早服:早早归服。
④重积德:加大、加强战略作为的包容和敦厚、辐射力和凝聚力;让战略作为达到更高境界。
⑤莫知其极:看不到战略作为的能量可以影响的尽头。
⑥有国:政权拥有可持续存在能力;国可以一直“有”下去。
⑦有国之母:有使国家可持续生存的大战略;母:有名。
翻译
无论是战略作为还是战略思想,政权和领袖要严守的最高原则没有比对自己俭啬更重要了。只有对自己俭啬,才叫早早地归服于无为。早早归服于无为,叫做让战略作为达到更高境界。达到更高境界就可以无往而不胜。无往不胜就可以让战略作为的影响力达到最遥远的地方。战略作为的能量趋向极致就可以从根本上保证民族、国家、政权的生存发展权;而拥有优秀的文化战略则可以保障子孙后代和国家、政权的持续生存——这叫做深深地扎下生存的根,牢牢地加固成长的蒂,是永续生存的大战略。
解100
本章的文眼,自然是一个“啬”字。从第二章的“弗居”,到第八章的“不争”、第十二章的“为腹不为目”、十三章的专章探讨“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再到三十七章的“不欲以静”;从四十二章的损之而益,益之而损,到四十六章的知足常足,老子反反复复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从正反两个方面强调的,其实就是这个“啬”。啬既是文化战略思想能不能和现实社会对接的唯一接口,也是文化战略作为能不能在现实社会中展开的唯一选择。
啬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心甘意愿、情趣盎然的奉献,就是从思维上、文化上不挑战无为,就是把人民的利益当成自己的最高利益。
比之于“弗居”和“不争”,啬更严厉更精确更不留余地,既是无为的最高境界,又是无不为的最高境界,只有无为和无不为都达到了最高境界,文化战略才可能“根深固柢”,才有真正展开的可能,才能收到“长生久视”之效。
自然,啬是就政权和领袖、领导核心而言,是就政权的各类、各级机构而言,是就一代又一代的权势利益集团而言,是就一代又一代的各级权力者而言。只有他们和它们自己先做到了俭啬、“知不敢、弗为而已”、达到“贵以身为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这种无为的最高境界,才能“若可寄天下”,“若可托天下”,从而引导社会生态趋向清朗淳厚;才能让老百姓跟着“我自然”且“乐推而不厌”,从而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解101
从五十六章战略作为的哲学境界“玄同”,政权和人民的关系达到“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的高度融合,到五十七章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政权是社会生态趋向的主导者;从五十八章告诫政权必须严格坚守无为,以免跌入“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的祸福颠倒覆辙,到本章拿出啬是文化战略的唯一和必须选择的大结论,既完成了《德经》4的论证过程,也完成了整个《德经》的论证。
或者说,本章实际上是《德经》的结尾章,一个“啬”字,作为灵魂,作为点睛,让整个上德、玄德鲜活生动,而啬既是战略思想之魂,又是战略作为之眼,犹如三十七章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既托起《道经》,又连接《德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17 08:34 , Processed in 0.78823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