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4|回复: 0

《大秦岭古道》纪实:探秘咀虢古道

[复制链接]

2

主题

4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3-3-5 09: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秦岭古道》纪实:探秘咀虢古道

作者 万里 陈仓道
2022年7月18日,市户外运动协会《大秦岭古道》编委会的8名秦岭文化和古道文化爱好者,来到了咀虢古道的必经之地,太白县牛家沟境内海拔2210米的北秦岭主梁,探秘咀虢古道的前世今生。







历史上的咀虢古道,是古人穿越秦岭南北褒斜古道的支道,是解放前宝鸡县所辖的虢川(史称咀头、终南)至虢镇的一条古老而悠久的官商大道。始于现在太白县咀头镇的牛家沟与虢川河的交汇处。经现在的红星村、牛家沟村约15千米后,翻越海拔2210米的北秦岭主梁,沿磻溪河谷顺水而下行约35千米,由陈仑区(原宝鸡县)磻溪镇的上河村、景家崖村、杨家店村,过渭河,最后到达解放前西府重镇虢镇的一条历经上千年的古道。在咀虢古道北秦岭南坡下牛家沟河谷的黄竹原附近,有一处叫塘坊口的地方。据当地老一辈人讲,这里是民国以前虢川古道上一处比较大的山间集市。在清代以前和民国时期,由于南北来往的人流、物流、牲畜流日益增多,是这里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货栈、店房、饭馆、药铺、骡马店和山货交易的市场。但咀虢古道受天灾人祸和山大沟深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古道上时断时通的交通,已不能满足南来北往商贾行旅的需要。为了拓宽修竣这条往来于虢镇、凤翔府以及汉中和大西南各地的南北大通道,朝廷在大清光绪年间,派了一名宝鸡县衙的官员张怡山,负责监修这条既是官道,又是商道的咀虢古道。唐坊口古道旁伫立着一通约一百五十年古碑,碑首滚落在地,阴面朝上,碑身高1.2米,宽0.6米,下部深埋土中.古碑中间刻着:“钦赐八品寿官怡山张公之路碑”13个大楷字。碑阴另有碑文数百字,由于时间久运,难以辨认。据有关专家解读,这通印证着古道风云岁月的古碑,其正面的意思是:大清光绪二年(1876年)春节后三月上旬,光绪皇帝特批对宝鸡县八品县官张怡山主持修竣咀虢古道的赏赐。工程竣工后,朝廷立碑嘉奖纪念。







这里还有一处叫黑龙江的地方,有一股泉水从路边一个有半米见方小庙底下奔涌而出。这里的泉水干旱不枯,洪涝不溢,当地人称之为“神泉”和“神水”。泉边的小庙之上有一块2尺见方横刻文字的石碑镶嵌在小庙下部。小石碑中部刻有三个大字“黑龙江”,左手刻有:“道光十一年四月(1832年)”,右手刻有:“凤邑弟子付克成叩”等小字。经文物爱好者解读;邑,指当时比较大的繁华城府,凤邑指的可能是凤翔府的人。看来这个命名黑龙江的地方不是随便起的,必然有它的渊源和历史典故。位于北秦岭主梁脊上虢川古道旁的石塔山,地处太白县与陈仓区林地交界处。其孤峰独尊,壮如石塔,海拔2218米,当地人称之为“石塔爷”山。石塔山高约100米,是由两段疑似分裂但又相勾连的巨石构成。下面一段体积巨大,高约70米,上面的一段约30米的高度,是一块高悬天际倒立三角形的斗形巨石盆,形成了高不可攀的石塔山绝顶。经有关专家解析:石塔山是第四纪冰川运动时期遗留下来的产物。这条从咀头镇出发翻越北秦岭主梁到达虢镇的古道,是由牛家沟河谷和磻溪河谷,共同构筑的全程长约50千米的咀虢古道。无论在北秦岭南坡的牛家沟河谷还是在北坡的磻溪河谷,古道基本上是沿河谷两岸而行。加之沿途村庄多,人烟多,商旅马队昼夜不停,还有沿途中的五里一庙,十里一寺为南来北往的人流、物流提供各种方便,是解放前关中盆地西部翻越秦岭到达陕南和蜀地最便捷的古道。在磻溪河水库上游尽头,山谷突然收缩变窄,只见这里山峰耸立、河谷幽深,水流落差大。河水把狭窄的河谷沖刷出多处山间瀑布。经走訪当地老乡得知,旧时的咀虢古道在这里离河面约七八米高度的半山腰,凿修出了一条崎曲难行的盘山石头小路,宽约一米到一点五米,有些路段凿修在悬崖岩壁上,更有些路段上悬巨石,下临深渊,当地老乡把这段长约三千米的山石路称为"阎王碥"。古道自景家崖村出峡谷后,便进入了渭河川原区,经村庄、过渭河,进入虢镇古镇,西行可达宝鸡县(古时陈仓县),北行可达凤翔府。1970年,宝鸡县(现陈仓区)利用磻溪河之水,历时14年在柿沟门修建了磻溪河水库,主要灌溉磻溪镇、天王镇1.9万亩农田和供给下游原区各村生产和生活用水。还修建了风皇台,景家崖两座水电站。磻溪河流域历史文化悠久,相传西周时姜之牙曾在此活动。史记磻溪宫始建于秦代,为唐代萧史弄玉辟谷修炼之处。宋末元初,磻溪宫是元封国师全真道教龙门派祖师丘处机修炼成道之地,其在此潜身修道6年之久。元大字下诏,将国师修道之所赐为宫,磻溪宫由此得名,从而蜚声天下,为明清时期关中第一道场。现在遗存有杨家店凤女台和磻溪宫遗址,一九九二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56年5月至1957年8月,宝鸡市修通了由宝鸡县(现陈仓区)潘家湾越北秦岭梁至太白咀头的潘太公路,随后由咀头镇又延伸20多千米至今太(白)至洋(县)公路的磨房沟。随着社会的发展,咀虢古道陡步功能和骡马驮运货物的功能由潘太公路所取代。这条历经千年沧桑的古道,漫漫的消失在秦岭腹地的崇山峻岭中。但作为人文历史古道,仍吸引着人们前来访古探幽。
图文作者 万里 陈仓道  责编 常小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19 20:52 , Processed in 0.61907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