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2|回复: 0

《道德经》这20个道理,读懂了,你将会受用一生!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3-3-3 08: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与人交往中,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话,说的越多,越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这个分寸学会把握。
2、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一般的解释是: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中领先;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
而我认为应该这样讲:在待人接物之时,圣人都会保持距离,这样有麻烦就能置身事外,才能保全自己,看似落在后面,最终缺走到前面。
3、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引申为:圣人追求的是腹中的学识而不是眼前的利益,所以会抛开眼前的小利,走得更长远
4、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人之所以有祸患,是因为有自身的荣辱利益;如果没有了自身的荣辱利益概念,还会有什么祸患呢?
5、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回归生活的本质,抛弃杂念、扔掉杂物,过着极简的生活,安心地追求绝顶的学识,以后才能没有忧患。
《大学》中“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此二者意近也。
6、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知道万物变化无穷无常的人,也就知道很难说清其本质,故而不言。 而经常拿出来谈论的人,还是没有了解大道之变化无穷的本质。
学识越高的人,才明白自己知道的越少,所以不敢轻易去说;越是喋喋不休的人,其实只是知道一点皮毛而已。
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最大的祸患莫过于不知足,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贪得无厌。不知道珍惜眼前,过分追逐名利,势必招来灾祸和不幸。所以知道满足,是永远的富足。
8、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纷争是经由多人产生的, 如果你自身不去跟别人争论、争吵等就不会起纷争,所以没有人能与你相争。不争、不显、不露才是做人的准则,尽量避免与人发生利益纠纷,才是长久之道。
9、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势头太猛,是不能长久的。要懂得细水长流。
1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能了解别人的人聪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明智。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战胜自己的人更加强大而不可战胜。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的人有志向。不丧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身虽死而“道”犹存的人,才算真正的长寿。
1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
在顺境中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志得意满,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灾祸,由福转祸。
逆境中百折不挠,勤奋刻苦,可变逆境为顺境,由苦而甜。
12、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轻易许下的诺言必然缺乏信用,看起来越简单的事情,做起来麻烦越多。
三思而后行是很有必要的。
1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幼苗;
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
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任何大事业都是一步一步累计而来的,所以想做什么,从现在就开始吧!
1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最圆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
“若缺”、“若冲”、“若屈”、“若拙”、“若讷”的外在表现,都是说明一个完美的人格,不在外形上表露,而为内在生命的含藏内收。
15、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激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在于动辄跟敌人争斗;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这叫做不与人争的品德,这叫做运用别人的能力,这叫做符合自然的至理。
16、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任何违背自然规律和法律的事物和人都会遭受相应的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被放过。自以为能瞒天过海,最终都会被暴露的。
1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真实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真理不会有人辩解,有人辩解的不是真理。有智慧的人并不是无所不知,什么都知道的人并不智慧。
18、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孙子兵法 军形篇》“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要清理自己的漏洞,让自己置于不败之地,再去寻找敌人的疏忽,去取胜。
19、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求学的人,其知识要逐渐的增加;而求真理的人,就要逐渐减少自己的主观意识,思维见解等。由于人的主观意识和思维见解都有分别性局限性,在寻求真理的路上会成为障碍。而大自然真理是无分别性的,所以我们求真理要逐渐减少自己的主观意识,思维见解。
2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8 17:54 , Processed in 0.11592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