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0|回复: 0

太清元道真经

[复制链接]

3

主题

3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2023-3-1 17: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元道者,玄元之上道,黄老之心秘也;元和中孟谪仙降世,其胎亲皆积至诚醇厚;谪仙又至慈敦孝;先感东山陶大通君,先示死生之变;因命执本根焉(本根即元道也)。次感南统樊大君,戊戌岁降之,口授此经,故皆大纪枢要,直指长生久视之道。盖黄庭云:至道不烦矣。

太清元道真经卷上
元道者,
太上老君之,无上道也;
老君道有三:上中下也;
黄庭道有三:上中下也;
又诸道各有三,皆其次也。

老君中道,与黄庭上道比,诸道又次比之。
元道有三,此经又其最上者。
故曰:无上元道也。

此道至高,
虚无玄妙,澹泊无为,动合自然;
故学者难亲焉。

若非上士机高,倏然玄悟,不可也;
非谨惧于死,攀向于生者,不可也。
诸中道下道,多慕上而行者,此道难合,
故久不降焉。

若机高上士,特然行之,则自得无量也;
谓虚恬无量,通易无量,畅适无量也;

又诸道皆有师奉,皆明犯罚;
此道无诸师奉,故无罚也;
诸道皆须,择山处静,或别处草庵,
乃可行之,不然有损;
唯此道,可尘世成之

经曰:
鼻引口吐,可去浮寒虚热,不可排积元炁也;
注炁,可以通百关理万病,非养炁复元也;
咽炁,可以救饥劣,非自然充积也;
行炁,可以润脉悦肤,非常道也;
此道归根,复命之道,
故曰元道。

如坚筋补髓,固护五藏,清利泥丸;
安住丹灵,六不妄入,三不妄出;
纤浊尽去,真炁倘佯,腾太虚、蔚玉清;
上为真君者,皆此道也。

太清元道真经卷中
人者,
万物之中,至灵者也;
与天地同生于虚无之始。
因元炁,结而成形。
形体既立,十天之神,
降入身中为人神,故能成人也。
既与天地同生于虚无之始;
则合与天地齐寿。
今天地则能长久,
人不能长存者,何也?

盖天地能,
安静和柔,不移本性,
常守虚无,湛然不劳,
得自然之道,元炁不散故也。
人不能长存者,
缘生妄想,移于本性,不执自然,
不守其根,自取其劳,又常求自益。

元炁消散,弗得长存也。


六贼妄生,目妄视、耳妄听、
鼻妄香臭、口妄言味、
身妄作役、意妄思虑。
故终不归根也。
故曰:归根则可以永存而长生也。
夫真一之道,
可以永存归根者,复元炁之本也。
复元炁之道非他也,湛寂而巳。
人能常归心湛寂,则元炁自然而复也;

复元炁之法,应常减息,
候心源湛寂,其息渐减,减半息增半寿;
从减息至无息,
则复元归根矣,乃可住世。

凡人,以有息为常;
圣人,以无息为常;
动而有息,静而无息;
故有息无息,自在也;

元道之士,常宜以:
无息为常,有息为妄;
无息为是,有息为非,
湛然养炁,三灵欢然,
三魂畅然,神魂欢畅,
则元炁自复矣。

黄庭道三十六慎,
一应至三十六应,乃为半功。
又诸道应慎皆多。
此无上道,总一慎三应,则成功也。
一慎者,慎其休止耳。
不休止,则可至元道。
三应者,三转意也;
每一转意,一百日。

第一转意,应一百日。
有事无事,皆可减息,为第一转意。
谓初则有事止,无事乃可行。
是则尘虑息减,虚恬日增,
为第一转应也,小功成矣。

第二转意,应二百日。
忽忽自止,为第二转意也,
至是则不嗜谷味,无大饥渴,
为第二转应也,中功成矣。

第三转意,应三百日。
兀然自住,为第三转意也。
至是则饥渴不至,
寒暑不侵,死籍永除,
天地齐寿,为第三转应矣。

通用三十一周,
曰:大功成矣。

大君曰:
有事无事,皆可减者,功萌也。
有事无事,皆可减者,元炁渐复也。
忽忽自止者,元炁将定也,
兀然自住者,元炁归根而定也。

大君曰:
从减息至无息,从无息至定,
此定不取不舍。
无为之定,非执定之定。
如得此定者,
阴阳自调,四时自离,
元炁自满,众神自栖,能通玄奥。


阴阳调,则百痾不生,
四时离,则无暄凉寒暑。
元炁满,则无饥渴,
众神栖,则兵虎不能害。
慧通玄奥,则万事不生。

大君曰:
人之思虑不一者,元炁散也;
此道功成,无妄发动;
所发无不善,所用无不中;
故非中不用,非用不发;
故有善发、慧发、通发,皆自然而然也;
故无喜怒、欲争、哀惧、爱恶之发也。

大君曰:
长生非他也,
神全、炁全、形全而巳矣。
神全者,乐虚无喜,清静湛然,
炁和而神自全矣。
元炁充积,形神永存矣。
神炁皆全,故举形而仙焉。

经曰:
调炁减息,其功若是。
住炁兼行炁,功又倍之。

住炁者:
候神炁安恬,因而住之,至极为行通。
每能鸡鸣前,可行五六通,渐加至十通。
如此
行减息之道,功倍速矣。
慎吐引大奔,初不能免,
且慎奔吐,终宜俱微。

大君曰:
住炁可以通百关,
开坚滞、理万疾、导元炁。
百关通则疾减之。
元炁随所通,则津路流注;
元炁津液,所及之处,则永不坏矣。
则谓之:金髓玉骨、长生而仙。

大君曰:
减息住炁,皆以无息、定炁为成功。

独行减息,则功迟,
专行住炁,则难以至无息。
若通百关,而兼减息,
则元炁易充盈,其功倍矣。

太清元道真经卷下
但示其首篇之目,不见其文,
道成将举,乃可见矣。
言其报功耳。
其功一,其报万,大约如茅君九锡。
此乃上道,又百倍之。
学元道者,无辞勤矣。
下卷首目,约数十。
篇后圣所纪者,五篇而巳。
功报一,志报二,不退报三,
不妄报四,不须舍报五。

元道别录
元道无他,所慎休止;
而不休止,万非无所措矣。
尘世士,
或难常行,时有休止,
休止之中,不可不慎,
今录戒慎于后,为暂休止者言矣。

慎一大息、二小乏:
小乏三日、减三十日(十五大息为一小乏)
大乏减六十日(三十大息为一大乏)
一忿减十日
一小醉减五十日
一大醉减百日
一哀减十日
一嗔减二十日
一惧减七日
一怒减三十日
一饥减三日
一饱减五日
一犯欲减五十日
一惊减十日  
一劳一倦皆减五日

又饮食触忌:
寒热过差,风湿所及,起居失节,
言语散杂,思虑烦躁,此皆损元气,
随所触犯,轻重所减。

凡言犯减者,皆减其实功耳。
元道之士,深宜慎之。
元气难积而易散,关节易闭而难通。
住气固不可绝,所得深宜爱惜。

此经从太古,太上老君传血脉,相付一十九人而绝,皆巳登仙位,品居尊极,其经不留世。
至唐开元戊戌岁,南统樊大君口授孟谪仙,孟谪仙又口传王虚无,虚无为立三篇,参述元道之机要焉。


太清元道真经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8 00:56 , Processed in 0.40920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