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帖子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7|回复: 0

论——道经第三章

[复制链接]

3

主题

4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3-2-9 20: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刚浅尝了几句道德经第三章的内容,心中有感,不得不发,因为我不是很认同这篇道经中老子表述的有些观念,言归正传。
    首先开头一句:“不尚贤,使民不争。”意思是不崇尚贤能之辈,才能使世人停止斗争。但实则人生来便有贤能之别,因为本能以及对他人的猜忌等因素,生而能力突出的人很难主动去降低抑制才能的生长,所以肯定会出现不少贤能之辈,对比之下也会出现很多平庸之辈,而贤能的人自然而然的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平庸之人争不过,故不尚贤这先决条件不现实,而就算没有了贤能之辈,人人都平庸的情况出现,那资源还是有限的,世上所有的平庸之人同样要争,不争就无法对抗人类肉体有需要的本能,故,要达成民不争的理想有一个必要条件是资源无限,不需要人去争夺就能满足所有世人的所有要求,这样才能实现太平理想,但条件不允许;然,如把老子这个思想放到现代,其实也有一定现实意义,我理解为如果大家都不过度内卷,形成彼此之间的互相消耗,确实可以让世人过的更舒服,过度的追求在职场上的各方面的提升其实更多的只是燃烧你自己,照亮资本家,而你并不会获得等量的价值回报,还让资本家得寸进尺,让不想卷的人也苦不堪言,所谓越争越苦,苦海无边。
    还有一句:“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意思是让世人长期处在一种不求知,无所欲的状态,这样那些卖弄智慧的人就不敢胡作非为了。在此,我对老子只有一句反问,老子可曾把自身当作世人乎?如有,那你为何要求知,甚至到达一个近乎全知的状态,却要求世人不求知无所欲,未免有些违背自身提出的“万物作而弗领”的观念,我只能理解为这是受制于当时所处时代的自身位置的历史局限性的表述,为统治者所言。
   以上,只是些许浅见,读后有感,不知有无道友路过驻足,在道场与吾轮道一番,倾洒思维,碰撞玄妙,把求得大道途中的所思所悟尽数言出,以求早日窥得大道门径。在此,吾捧茶,扫榻迎之。道友们,即将渡劫,可来!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11 04:52 , Processed in 0.10846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