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5|回复: 0

【张成讲易】周易与中医<下篇>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3-2-9 18: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上篇文章中,我们主要从周易的角度阐述“易具医之理”.本篇文章将从传统中医学的角度分析“医得易之用”。

人是自然的产物,包括人的思维、意识、情操、生理、病理、行为等均属自然的范畴,所以,古之圣贤观天之道而作《易》,观变阴阳而生卦,目的无非是“和顺道德而礼于义,穷理之性以至于命”。这就是说,人的本源就是自然之人,而不是时下私欲重重扭曲的人,中华医易之道不是单纯治病,而是治人,所谓“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其目的就是教人以德为人,待人处物,无忧无喜,五脏以宁,无私无欲。





传统中医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讲究天人合一,阴阳协调,五行平衡。所谓的“天人合一”,即是指人与天地相参,《吕氏春秋》曰:“天地万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谓大同”,也就是说,天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或谓天是大天地,人是小天地,人是天地的缩影,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思维正是中国传统思维的精髓,天人之间有着同性相应,同气相求的自然关系。张成老师在喜马拉雅FM《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专辑中讲过,自然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或状态构成,他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中医以取象比类的整体辩证观念,去逻辑推演人体的五脏六腑、气血津液、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经络皮毛及四气五味等之间的生克制化变化,从而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及指导疾病的诊断预防。

那么,有学兄问,天地之间是如何进行“合一”的呢?有哪些具体表现呢?

人与天同,不仅在身体结构上,还在心思计谋、喜怒哀乐、伦理道德上也相同,《内经》中反复强调“人之合于天道”的道理,“内有五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也;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人是活着的生命体,是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是由父母精血,太极阴阳,一分为二而成,也就是现代医学所谓的“细胞分裂”产生出来的。




唐代名医孙思邈曰:“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然《周易·系辞》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我们前面提到过,八卦有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之分,先天八卦又称伏羲八卦,后天八卦又称文王八卦,由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个方位组成。八卦机制是一种全息公度模式,有“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的功用,包罗万象。在《易经智慧》课堂上,张成老师讲过八卦所代表的天象、家庭成员、方位等等,下面一起来复习一下:
从天象来看:
乾为天,居西北方;
坤为地,居西南方;
震为雷,居正东方;
巽为风,居东南方;
坎为水,居正北方;
离为火,居正南方;
艮为山,居东北方;
兑为泽,居正西方。
从家庭成员及六亲关系论:
乾为老父,坎为中男,艮为少男,震为长男,巽为长女,离为中女,坤为老母,兑为少女。就人体部位而言:
乾为首,坎为耳,艮为手,震为足,巽为股,离为目,坤为腹,兑为口。
八卦还与人体五脏六腑、五行、十天干、十二地支等相应:
① 乾—金—白—大肠—戌亥
② 兑—金—白—肺—酉
③ 离—火—赤—心—午
④ 震—木—青—肝—卯
⑤ 巽—木—蓝—胆—辰巳
⑥ 坎—水—黑—肾—子
⑦ 艮—土—棕褐色—胃—丑寅
⑧ 坤—土—黄—脾—未申

以上是八卦与人体脏腑之间的相应关系,然五行以人为本,并与天地五行同步共振,《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说:“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舌,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脏,其味苦......”,“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肩,其味辛......”,“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奚,其味咸......”,这就是八卦与人体之间的关系。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天地五行是母系统,人体万物五行是子系统,人与天地息息相关,时时相连。在我们的中医理论体系的理法方药中无处不体现出与阴阳五行相关之处,如人体的十二经络名称,皆用手足三阴三阳而命名,分别为: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其中奇经八脉中的任脉为阴脉之海,《黄帝内经》中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已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葵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文中的任通十天干之壬干,而癸也是十干之一,壬癸二干在五行中皆属水,水又为肾所主,所以任脉天癸实则就是肾精、肾水,天癸任脉之盈亏盛衰,反映了人体之生理变化过程,正与自然界日月升降之盈亏,这也是“天人合一”之体现。在治疗方法中,也有很多取象比类之法,如:培土生金法、滋水涵木法、抑木扶土法等这里不一一赘述。

中医不但在理法方药上体现出与易的关系,在我们的日常养生中也更如此,因此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这就是顺应天之时地之气运,以平衡人体之阴阳,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上古之人,其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张成老师喜马拉雅FM《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专辑第20—25集是对此的详细讲解,可自行收听)就是说饮食和性生活要有节制,起居要有规律性,善养精气神等,以延年益寿,长命百岁。

综上所述,就不难理解《周易》与中医的相互关系。中医作为一种应用科学,而同时又作为一种生命之道及精神文化和社会艺术,就是在易道原理的实践应用与升华过程中形成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治人之道。以《黄帝内经》学代表的中医经典著作贯穿了通天彻地的易道思想,全面体现了医易汇通的自然观、宇宙观、生命观、摄生观和医道观,从而建立了描述自然和生命过程的道、气、数、序、类、态、势、象等基本的概念范畴,以及阴阳五行,藏象经络、诊道治道、理法方药等独特的理论体系,这就是周易与中医的关系。(来源:微信订阅号——泰山张成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8 17:59 , Processed in 0.16309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