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3|回复: 1

9、《道德经》第二章(四) 王安石的断句错误(一)

[复制链接]

2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2-9-21 15: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孔孟和老庄所处的时代是世界的轴心时代,全世界最伟大的思想就是在那个时代产生的。释迦牟尼在印度创立了佛教,柏拉图提出了理念思想,柏拉图的学生欧几里得创立了几何学。中国出现了儒家和道家。老子和庄子思想产生之后,很长时间无人真正读懂。汉朝本来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但由于汉武帝独尊儒术,整个国家又推崇建功立业,研究老庄思想的人比较少,研究水平也不是特别高。一直到魏晋时代人们才开始真正读懂老庄。大家知道,东汉最终被曹氏取代。曹氏政权又被西晋取代。如果说曹操是抢,司马氏则是连抢带骗。因此,司马氏就急需儒家思想为其合法性辩护。这对儒家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嘲讽。所以,当时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如竹林七贤,就不研究孔子、孟子等儒家只研究一些高深的东西,如玄学。玄学之玄就是《道德经》第一章“玄之又玄”之玄。玄学主要包括三本书,《道德经》、《庄子》和《易经》,合称三玄。当然,他们不只是一般的学术研究,而是以玄学精神思考、说话,还见之于行动。于是,在当时的社会形成了玄谈的习惯。只有能玄谈的人才是雅人,不会玄谈的人就是俗人。经过类似全社会的海选,这三本书的最佳注释人脱颖而出。《庄子》的最佳注释人是郭象,《道德经》和《易经》这两本书的最佳注释人则都是王弼。郭象《庄子注》到现在都是最权威的《庄子》注释。王弼注释的《易经》则受到二程、朱熹的质疑,所以二程和朱熹分别对《易经》重新进行了详细的解读。王弼注解的《道德经注》到现在还是《道德经》最权威注释。但是,也有很多人对它进行质疑,北宋的王安石对第一章中两个地方的断句就提出了批评。第二章涉及一个地方,这就是“无名天地之母,有名万物之母”。王弼的断句方式为“无名,天地之母;有名,万物之母”。王安石认为不对,应这样断句,“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从我们对第二章的解读可以看出,有与无都属于有名之名,与无名无关。因此,从文章结构看,王安石的断句方式存在三个问题。一、如果按照王安石的断句方式,那么,第一章就只涉及与非常道对应的有名问题,与常道对应的无名则没有涉及。二、第二章阐释的是无名与有名的关系,而不只是阐释有与无的。如果按照王安石的断句方式,那么第二章“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及以下的关键内容就是多余的。三、第一章说过,无名对应常道,有名对应非常道。常道与非常道之间是生成与被生成的关系。而“有无相生”中有与无的关系是并列关系。如果按照王安石的断句方式,那么第一章常道和非常道之间的关系,与无和有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称的。基于这三点,我们可以初步断定,王安石的断句是错误的。等我们讲完第四章,还会再回到这个问题。本文根据微信视频号:煜林胡叔宝的视频整理。、《道德经》第二章(四) 王安石的断句错误(一)
孔孟和老庄所处的时代是世界的轴心时代,全世界最伟大的思想就是在那个时代产生的。释迦牟尼在印度创立了佛教,柏拉图提出了理念思想,柏拉图的学生欧几里得创立了几何学。中国出现了儒家和道家。
老子和庄子思想产生之后,很长时间无人真正读懂。汉朝本来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但由于汉武帝独尊儒术,整个国家又推崇建功立业,研究老庄思想的人比较少,研究水平也不是特别高。一直到魏晋时代人们才开始真正读懂老庄。
大家知道,东汉最终被曹氏取代。曹氏政权又被西晋取代。如果说曹操是抢,司马氏则是连抢带骗。因此,司马氏就急需儒家思想为其合法性辩护。这对儒家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嘲讽。所以,当时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如竹林七贤,就不研究孔子、孟子等儒家只研究一些高深的东西,如玄学。玄学之玄就是《道德经》第一章“玄之又玄”之玄。玄学主要包括三本书,《道德经》、《庄子》和《易经》,合称三玄。当然,他们不只是一般的学术研究,而是以玄学精神思考、说话,还见之于行动。于是,在当时的社会形成了玄谈的习惯。只有能玄谈的人才是雅人,不会玄谈的人就是俗人。
经过类似全社会的海选,这三本书的最佳注释人脱颖而出。《庄子》的最佳注释人是郭象,《道德经》和《易经》这两本书的最佳注释人则都是王弼。郭象《庄子注》到现在都是最权威的《庄子》注释。王弼注释的《易经》则受到二程、朱熹的质疑,所以二程和朱熹分别对《易经》重新进行了详细的解读。王弼注解的《道德经注》到现在还是《道德经》最权威注释。但是,也有很多人对它进行质疑,北宋的王安石对第一章中两个地方的断句就提出了批评。第二章涉及一个地方,这就是“无名天地之母,有名万物之母”。王弼的断句方式为“无名,天地之母;有名,万物之母”。王安石认为不对,应这样断句,“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从我们对第二章的解读可以看出,有与无都属于有名之名,与无名无关。因此,从文章结构看,王安石的断句方式存在三个问题。一、如果按照王安石的断句方式,那么,第一章就只涉及与非常道对应的有名问题,与常道对应的无名则没有涉及。二、第二章阐释的是无名与有名的关系,而不只是阐释有与无的。如果按照王安石的断句方式,那么第二章“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及以下的关键内容就是多余的。三、第一章说过,无名对应常道,有名对应非常道。常道与非常道之间是生成与被生成的关系。而“有无相生”中有与无的关系是并列关系。如果按照王安石的断句方式,那么第一章常道和非常道之间的关系,与无和有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称的。
基于这三点,我们可以初步断定,王安石的断句是错误的。等我们讲完第四章,还会再回到这个问题。
本文根据微信视频号:煜林胡叔宝的视频整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2-9-21 15: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根本没看懂。我将你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7 20:04 , Processed in 0.28507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