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9|回复: 1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预防保健哲学】

[复制链接]

4

主题

6

帖子

1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6
发表于 2022-9-21 10: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篇精要:四气调神: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本篇核心“治未病”,是现在全球顶级医疗保健思维的映射,充分体现了《黄帝内经》的预防保健思想。

本文结构上是对《黄帝内经·素问》之首篇《上古天真论》关于“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 起居有常”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的讨论与补充。

篇名与提要:

1.关于篇名:
四,四季。气,气象。
四气,此指春夏秋冬四时的气候,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
调,调理、调摄。
神,指精神情志。



清·高士宗《素问直解》:“四气调神者,随春夏秋冬四时之气,调肝心脾肺肾五脏之神志也。”
因全篇着重告诫人们要顺应四时气候的特点,以调摄精神情志而得名,故名篇。
明·吴昆《素问吴注》:“言顺于四时之气,调摄精神,亦上医治未病也。”

2.内容提要

⑴顺应四时阴阳变化,调养精神情志的原则和方法及逆之的危害性
⑵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基本原则。说明了顺应四时阴阳的重要性。
⑶自然界剧烈变化可能给生物和人类带来危害。只有顺四时,善养生,才会“生气不竭”
⑷从养生的角度,强调了“治未病”的积极意义,体现了《黄帝内经》的预防保健思想。
——————

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
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


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
水冰地坼,无扰乎阳。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
若已有得,去寒就温。
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
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
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背之。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锥』,不亦晚乎?
『』里面的内容为不同版本所记载的略有差别的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2025-2-12 06: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7 20:12 , Processed in 0.54320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