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1|回复: 0

道德经-21、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 ...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3-1-15 12: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德经-21
传世版: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帛书版: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物,唯恍唯惚,惚呵恍呵,中有象呵,望呵惚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精呵。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
白话文:大德的形态,是只有并且肯定随着“道”而来的。道这个东西,是恍恍惚惚的。那样的惚惚恍恍,其中却有形象特征。那样的惚惚恍恍,其中却有东西。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其中却有精义。这精义是非常正确的,它可以被反复证明。从现在上溯到远古,它的作用都没有消失,依据它能够观察认知万物的本原。我怎么知道万物的本原状态呢?就是靠这个(道)。
<hr/>这里说了道的特征和作用。
前面《道经-14》已经描述过一次,并且有“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的评断。
1、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孔德就是大德,大德的形态始终是跟随着道的。那么,什么是道,什么是德?
这里老子的道德可能跟孔子的略有差异,孔子的更加具体,将道德转化为容易执行的伦理社会;而老子更加抽象,也更加宽泛。
道是万事万物都在遵循的一种自然规律的集合,是原理,是一切事物的本质。这个集合包括数理化人文哲学等,你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但不可能知道它的所有。人人都在努力探索,努力发现,人往往在遵循而不自知,比如太阳东升西落背后有天体运行,因为万有引力,这万有引力就是一个道。比如人类必须相互协同,因为协同能够提高效率,能够在有限资源里获得最大的生存率,这也是一个道,大道就是终极的道,把这所有的规律或者法则都放入一个集合,就是大道。
道是本质的,内在的,正确的,客观的。无论人的行为如何,都不会影响道的作用和存在。人本身也是道的一部分。
德在孔子那里是根据道在人文社会中人类总结出的法则,在老子这里是指人符合道的一切行为,包括认知、证明、执行等,或者不如说德是道在人类行为中的投影。比如人文社会法则:①人类必须相互协同,可以使社会成本降至最低;②社会成本越低,则社会财富累积越多,人类平均财富就会越多;③在获得社会总累积财富最高基础上,解决社会分配问题…如果符合这些“道”就可以演化出德。比如德,不损害别人利益是为了解决人类协同问题,要尊老爱幼是为了解决分配问题,等等。德是一个向量,是有方向性的,这个方向性是指符合道的发展。
德是道呈现出来的特性,是道在现实世界的投影。是外在有形式的,符合道的。
或者更宽泛的说,道是本质,德是表象,两者合一。
那么自然,德是始终跟随着道走的。只是德呈现出特性,容易被感知,而道不容易被感知。
2、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这里与《道经-14》前后呼应,也是“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差不多的意思。
但惚恍归惚恍,其中有象有物。前面又说是“无物之象”,岂非自相矛盾?并不是的,不要执着于名字。象是什么,是特征,不是具体的实物,也是人类命名的抽象的概念。道虽然隐约飘忽,但还是可以找到特征来指征。比如我们知道万有引力的存在,那么可以算出天体的运行,而且可以通过对天体的观察来进行验证,最终得到天体运行的模型,可以准确预测日食月食,这就是象。它是特征的概括与显现,如《易经》的象辞。
而有物也不是指具体的实物,就像我们说的“这个人脑子里有点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不是具体的实物,而是抽象概念,如才华、记忆、品德等等。东西本身也是一个抽象概念,泛指一切可以形容的指向。它是一种指向,一个概念。
所以,语言有的时候很难形容,况且我这种语言水平本来就不行的人。
3、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窈”是形容其通幽深远,“冥”是形容其深不可测。真是代表正确,信也代表必然性。虽然道隐约不清,但其非常深,即非常本质。本质中自有精义,这个精义是正确的(真),也是必然的(信,这一次这样,下一次也还是这样)。
一言而蔽之,道即真理。而且要钻研到非常深才能捉摸到它。
我们现在学万有引力,还有公式可循。却是前辈们想了多久,又做了多少实验才得出来的。而既然通过各种实验证实,必然是正确的,也可以是被证伪的。因为你一次做实验这样,换一个场合,这个公式还是可以用,不是只能用一次。
真理是正确的,可以重复的,也是必然的。
4、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众甫是什么?有解释芸芸众生,也有解释天地万物的本原,通“众父”,这里采用后一种解释。其实无论哪一种解释都是通顺的,意义差异也并不太大。
道不仅是正确且必然的,它在时间上也是连续的。即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也是正确且必然的。如果把时间比做第四维度,那么它不仅在我们认知的三维空间里是正确且必然的,在四维空间里也是正确和必然的。如果有N维空间,那么在N维空间里也是正确且必然的。这就是“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既然具有这个特征,我从现在它的状态就可以推断它上一个时间点的状态,假如我知道这个道的话。用数学语言说:道是一个连续函数。
那么我们以时间为变量,也可以得到极值和某一个点的介值。
5、我们读哲学,特别是中国思想的难以描述,很容易陷入玄学。但这不是先哲们的初衷,它写出来本质是助于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所以,不要把它搞成神学,也不必太过玄幻,如果实在不行,把通篇的“道”用“1+1=2”代入,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我这里引用的是万有引力定律,有助于我们理解。
6. 如果理解《易经》,也就理解本章。本章不过替《易经》写出本质。
即“道”是真理,是内在的、本质的、正确的、连续的。
7、帛书版为“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有点小差别,读起来帛书版更通顺。“以顺众父”代表道与外界是一致的,准确的,甚至主导了外界的表象。“吾何以知众父之然?”是知道顺道必然是正确的,“然”是代表正确性,传世版的“状”代表了外在的表象,更像是实验,通过经验来修正理论。从这意义上说,然更加传神。
大道是真理,不是依据实验观察而做出的定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7 20:31 , Processed in 0.19595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