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7|回复: 1

《道德经》逐句解读 第五十四章 圣人何以知天下

[复制链接]

3

主题

5

帖子

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
发表于 2023-1-14 16: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善建者不拔,善于建设的人不会拔除。什么意思呢?不会盖房子的人,打下一根桩子,想想不好,拔下来,换一个地方重新打。盖到一半,又想盖得更高,觉得地基不够结实,房子拆掉重新打地基。这样反反复复,房子总也盖不好。善于盖房子的人呢?打下第一根桩子之后,一步一步地添砖加瓦,中间不再返工。这样才能建造雄伟的建筑。
善抱者不脱。善于抱持的人不脱手。不善于抱持的人,今天抱这个,明天看那个更好,又去抱那个,最后很可能两手空空。而善于保持的人,抱住了就不再脱手,咬定青山不放松,最终才能有收获。
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做事要专一坚持,修道也要专一坚持,不能三心二意,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子孙祭祀不辍。如果子孙能遵行这个道理,则世世代代的祭祀不会断绝。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如果个人坚持修道,就能获得真正的智慧。修道在道德经中的涵义就是通过观察和实践不断领悟验证各种规律,直到达到一种做事自然而然,无为而不为的境界。个人修道就是对处理自己个人的事情不断积累智慧,达到这样的境界。以下对于治理家族,治理家乡,治理国家和天下都有相应的规律需要去领悟,类似于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治理家族时坚持修道,这个家族治理的智慧就会充裕。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治理一乡时坚持修道,这一乡治理的智慧就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修之于邦,其德乃丰,治理一国时坚持修道,这一国治理的智慧就会非常丰富全面。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治理天下时坚持修道,治理天下的智慧就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故以身观身。因为大家都用同样的方法来修道。所以,从我自身悟出的道就可以推知别人悟出的道。
以家观家,从我的家族治理的道就可以推知别的家族治理的道。
以乡观乡,从我的家乡治理的道就可以推知别人家乡治理的道。
以邦观邦,从我的国家治理的道就可以推知别的国家治理的道。
以天下观天下,从我看到的天下治理的道就可以推知人人眼中心中天下治理的道。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我靠什么足不出户就知道天下的情况呢?就是靠这个办法。后人吕不韦编纂的《吕氏春秋》,《察今》一篇中,有类似的观点:“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益所见,知所不见。”
老子的这个观点对不对呢?不同时代,不同地域,虽然存在表面的差异,但自然规律是一致的,人性是一致的,所以基本规律是可以通用的。然而,人性层面以上的规律就会有很大的区别,例如不同的阶级对于同一事物就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态度。所以老子的观点在自然规律和人性层面是正确的,但并不完善。
李书僮:《道德经》逐句解读 第五十二章 悟道是高级欲望
李书僮:《道德经》逐句解读 第四十二章 道生阴阳
李书僮:《道德经》逐句解读 第三十二章 名只是一个幌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5-3-18 12: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very goo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20 09:04 , Processed in 0.67567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