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1|回复: 1

5、《道德经》第一章(五)第一章的文章结构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2-9-20 18: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德经》好像天书,但只要听了前三讲,就初步知道什么是道,什么是非常道;只要听完上一讲和本讲就能明白第一章在写什么;以后听完前四章,就大致明白整部《道德经》在说什么、是如何说的。上一讲我们说过,人生在世包括自我、自我的行为、物以及物的名称等四个环节。这一讲就以这四个环节分析第一章的结构。我们先看看第一章的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可道,非常道”,讲的是物的环节,包括两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是常道,即感觉到而没有注意到的物。第二种状态是非常道,即感觉到又注意到的物。这个环节就是前三将的内容。“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讲的是第二个环节,即物之名环节,也有两种状态,无名与有名。无名对应常道,有名对应非常道。第三个环节是我的行为环节。《道德经》把物之名环节和我的行为环节放在第二章论述。我们讲第二章的时候再进一步分析。“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讲的是第四个环节,即我的环节,无欲与有欲是自我的两种状态。《道德经》第三章阐述这个环节。无欲对应常道,有欲对应非常道。下面的“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说把这四个环节混而为一就进入了道的大门。《道德经》第四章阐述这个环节。我们将第一章的结构图示如下。 ​编辑切换为居中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我所讲的《道德经》图表比较多,如看不清楚,可到我的微信公众号:煜林胡叔宝看文字版。《道德经》的第二、三、四章围绕第一章进行阐发,其中,第二章阐发物之名环节和我的行为环节,第三章阐发自我环节。第四章阐发第二章、第三章三个环节混而为一的玄之又玄含义。由于物之名与自我的行为的密切相相连,而我的行为属于自我,所以,物之名环节、我的行为环节和自我环节属于广义的自我环节。《道德经》是阐释如何悟道、修道的。只要悟道、修道了,物自然不是常道,就是非常道。因此,《道德经》第一章乃至整个《道德经》都没有将物作为专门的环节进行论述。不过,我们前三讲已及将《道德经》种所讲的什么是常道、什么是非常道初步阐述清楚了。由于第二、第三、第四章是解释第一章的,这里先不讲第一章每句话的含义。等我们讲完了前四章,第一章每句话的含义就会一目了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和“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这两句话,王弼的断句方式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王安石的断句方式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王弼断句方式是对的,王安石的断句方式是错误的。这个问题等我们讲完二、三、四章后,也会一目了然。大家看到市面上采用王安石断句方式的书籍、讲座时要注意一下。本文根据微信视频号:煜林胡叔宝的视频整理。、《道德经》第一章(五)第一章的文章结构
《道德经》好像天书,但只要听了前三讲,就初步知道什么是道,什么是非常道;只要听完上一讲和本讲就能明白第一章在写什么;以后听完前四章,就大致明白整部《道德经》在说什么、是如何说的。
上一讲我们说过,人生在世包括自我、自我的行为、物以及物的名称等四个环节。这一讲就以这四个环节分析第一章的结构。
我们先看看第一章的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常道”,讲的是物的环节,包括两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是常道,即感觉到而没有注意到的物。第二种状态是非常道,即感觉到又注意到的物。这个环节就是前三将的内容。“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讲的是第二个环节,即物之名环节,也有两种状态,无名与有名。无名对应常道,有名对应非常道。第三个环节是我的行为环节。《道德经》把物之名环节和我的行为环节放在第二章论述。我们讲第二章的时候再进一步分析。“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讲的是第四个环节,即我的环节,无欲与有欲是自我的两种状态。《道德经》第三章阐述这个环节。无欲对应常道,有欲对应非常道。下面的“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说把这四个环节混而为一就进入了道的大门。《道德经》第四章阐述这个环节。
我们将第一章的结构图示如下。


我所讲的《道德经》图表比较多,如看不清楚,可到我的微信公众号:煜林胡叔宝看文字版。
《道德经》的第二、三、四章围绕第一章进行阐发,其中,第二章阐发物之名环节和我的行为环节,第三章阐发自我环节。第四章阐发第二章、第三章三个环节混而为一的玄之又玄含义。
由于物之名与自我的行为的密切相相连,而我的行为属于自我,所以,物之名环节、我的行为环节和自我环节属于广义的自我环节。《道德经》是阐释如何悟道、修道的。只要悟道、修道了,物自然不是常道,就是非常道。因此,《道德经》第一章乃至整个《道德经》都没有将物作为专门的环节进行论述。不过,我们前三讲已及将《道德经》种所讲的什么是常道、什么是非常道初步阐述清楚了。
由于第二、第三、第四章是解释第一章的,这里先不讲第一章每句话的含义。等我们讲完了前四章,第一章每句话的含义就会一目了然。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和“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这两句话,王弼的断句方式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王安石的断句方式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王弼断句方式是对的,王安石的断句方式是错误的。这个问题等我们讲完二、三、四章后,也会一目了然。大家看到市面上采用王安石断句方式的书籍、讲座时要注意一下。
本文根据微信视频号:煜林胡叔宝的视频整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5-2-10 17: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支持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7 20:06 , Processed in 0.84037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