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9|回复: 1

歪解《道德经》(55)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3-1-12 07:3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三十二章
原文
道常无名,朴①,虽小②,天下莫能臣③。侯王④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⑤。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⑥,有名⑦;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⑧,知止可以不殆⑨。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注释
①:敦厚、纯正、包容,见十五章“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及注⑧⑨10。
②小:隐而无形;细微到不可见;见第十四章“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③能臣:不能使道臣服;不能凌驾在道之上。
④侯王:侯与王;诸侯国君和天子;大国和小国。
⑤宾:自动归服、自动接受规则的约束;趋向“徐清”、“徐生”,见十五章注13、14。
⑥制:开始形成战略思想、战略方针,并使战略作为和战略目标高度统一;见《解6》,见第十四章“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翻译及注11、12、13,见第二十八章注19。
⑦有名:道;见第一章注⑤。
⑧知止:知道不要挑战无为;明白道允许的界限,见第一章“常有欲以观其徼”及注⑦⑧;明白三绝三弃(十九章)、绝学无忧(二十章)、四项基本原则和四大纪律(二十二章)、“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二十六章)、三知三守(二十八章)、三去(二十九章)、“善而果而已”(三十章)。
⑨不殆:不会覆亡、不会失败、没有危险。
翻译
道永远是大自然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最高准则,它淳朴而空旷,虽然小得看不见形状和实体,世间万物却都不可能凌驾在它之上。天子和诸侯之君们如果能够坚守道的准则,世间万物都会自动趋向、归附在它的准则的规范之下。天地之间的阴阳二气交汇,甘露下降,老百姓没有对它们提出具体要求,但甘露却下得很均匀,(这就是规则的力量、规则的作用)。由“大自然生生不息、永续生存发展的最高准则”而导引出人类社会生生不息、永续生存发展的文化战略,这就是有名了。既然有了这种永续生存的战略,天子和诸侯们还应该知道在私欲面前不敢松动、不能挑战无为,只有不挑战无为,才能不使执政权、生存权遭遇危险和挑战。优秀的文化战略在人世间,就像山谷对于大江大海一样,(山谷只知道为大江大海奉献水源,大江大海什么时候会去拒绝它们的存在和奉献?)
解60
本章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候王”二字,侯自然是诸侯国和它们的君主;春秋时期,周天子称王,仅此一家别无分店,王自然指的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因为上一章“君子”、“有道者”指的是政权的领导核心,所以,本章的“侯王”,也应该指的是天子和诸侯的领导核心——君和臣。所以说最值得关注,一是老子这里第一次用到这个词,没有使用他一直喜欢的“圣人”一词,这说明在老子眼里,他们都不是“圣人”,更没有优秀的文化战略;二是老子认为无论大国小国、大政权小政权,都可以尊奉道的准则,使自己永续生存;第三,老子非常希望所有的政权和领导人都理解并尊奉道,只有这样,社会生态才会更快地趋向“徐清”、“徐生”;第四,应该也必须充分理解老子“侯王”一词饱含的强调意味,绝对不可泛泛地理解为“春秋时期的大小诸侯和聋子的耳朵周天子”。
本章的文眼,应该是“天下莫能臣”,这既是警告也是劝导,而且,是冲着全体大小政权的所有领导核心去的,只有所有的大小政权都“能守之”,才会实现“万物将自宾”。如果说,“甘露自均”这个比喻还有一些政权和领导核心不能明白他们和它们在其中怎么实现了自己的“大私”的话,老子接着比喻——老夫子可谓不厌其烦:大江大海会拒绝山川大谷给他们提供水源吗?你们把自己变成提供水源的大大小小的川和谷,把老百姓变成大江大海,老百姓能不“乐推而不厌”?手里的执政权,心里的永续生存这个终极目标,还会在血雨腥风和尔虞我诈中前赴而后不继吗?
尊奉道吧,优秀文化战略才是“君子之器”,老子我再一次提醒执政诸君:尊奉道的准则,最重要的是“知止”——千万别忘了无为,这是生死之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5-3-18 08: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抢沙发的!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6 19:35 , Processed in 0.43837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