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5|回复: 0

道德经-17、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 ...

[复制链接]

2

主题

5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2023-1-10 11: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德经-17
传世版: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帛书版: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案有不信,猷呵,其贵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谓我自然。
白话文:最好的治理方式,人民感受不到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赞誉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信用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圣人治国,轻松自在,很少发号施令。即使发布政令并成功实施了,老百姓会认为:"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hr/>1、太上,不知有之。最好的治理方式就是根本感觉不到他的存在。这种治理是春风细雨,润物细无声的治理。是做到了百姓的心里去了,所以,感觉不到,百姓还说:我本来就是这样想的。
即合情、合理、合法。法律根据情理而制定。
然而现实情况呢?不可能,统治者常常向被统治者灌输自己的思想,自己想主导他们的一切,物质、田地、文化、甚至《勇敢的心》里的初夜权,如圈养牲畜。因为人人都有私欲,都“有我”,有自己的欲望。
而有的君主总想标榜自己千古明君,所以要不停的作为,刷存在感。于是穷兵黩武,民众艰辛。
真正的明君像是别人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需要“致虚极,守静笃”,需要无我心。
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这种“不知有之”的治理方式是最高级的,是“治国以道”。此时,他们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所以自然民众感觉不到他们存在,他们又无处不在。
2、其次,亲而誉之。差一点的治国者,心里有自己的存在,但自己的存在还是想做好事的,治国以仁。他们有自我存在感,也有自我的道德底线,他们爱众生,他们为众生服务,想众生之所想。百姓也爱戴他们。
但隐隐约约,他们心底存了自己,好像自己主导了这一切,有一种掌控的喜悦与成就感,有凌驾于别人之上的自豪。但总体还是仁君,所以次之,百姓赞美他们喜欢他们。
3、其次,畏之。再差一点的就是用武力或者说用专制工具来治理国家。迫使别人屈服,苛刑峻法,民众畏之。这是“治国以刑”,依靠国家的暴力机器来实行专制。相比于以仁治国,缺少了人文关怀,也不可长久,如商鞅(此处暂不讨论商鞅彼时严格执法的必要性)。
这种治国导致了民众与统治者的对立,而由于统治者的强大力量而屈服的民众内心必然不服,一旦统治者的力量薄弱,此消彼长,必然群起而攻之。
《论语•为政篇-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①应以法治国,不是以刑治国。以法治国,法律是人们制定出来降低治国成本的工具,是将日常的情理量化的过程,量刑更是一门科学。而以刑治国则是为了维护统治,而不考虑情理,这两者有区别。
②以法治国是底线,而不是终点。最好的统治是民众没有被统治感。我们应看到法律不过是人情的量化体现;在法律之上更应追求德,因为我们是人,拥有人性的光辉。
罗翔说:法律是对一个人最低的要求,如果一个人总是号称自己遵纪守法,他很有可能是一个人渣。像逃税漏税的等等。
4、其次,侮之。如果你使用暴力统治的情况下,民众还不怕你,甚至侮辱你,说明要么你的力量不足够强大,要么你已经压迫他们超过了他们的生命。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可能老子没有想到,就是民主。每个民主国家都好像在骂政府,因为宪法赋予了他们言论自由的权力,而这个世界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里,我们不讨论这个。
如果,民众开始当众侮辱你了,你也就离灭亡不远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兵戈四起,难以为继。
5、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信用是一个人,一个国家最宝贵的东西,如果一个国家政府没有信用,不让人产生信任,那么治国成本也必将高昂,最终覆灭。
如纸币是依靠国家信用发行的,所以,人人拿着没有使用价值的纸币进行交易;美元之所以能够广泛流行,是因为美国的国家信用还是最强大的。我们说政府出了一个政策有相信是出于公正的,而如果都觉得政府所有人贪腐,那么他们说什么话我们也就不信了。
国内地铁都需要安检,而国外极少。实际上地铁的安检造成了很大的管理成本,这是由于我们对乘地铁的人不完全信任,哪怕概率只有亿分之一。所以,运营成本很高,也产生了乘坐者很大的时间成本。当然,对于用这个成本来换取民众的安全感,个人觉得还是划算的。
《论语•颜渊篇-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6、悠兮其贵言:不要太紧张,好像总感觉民众不听话;也不要乱发布什么政令,朝令夕改,今天一个变化,明天一个变化。这更加让民众不信任你,拍脑袋的政策。
所以,不妄作,无为。
如果可做可不做,那么就有必要不做。
7、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这个又回到最高级的治国方式,是让民众感觉不到治理,说我自己本来就想这样的。潜台词也就是,我非常同意,即使后面产生什么不良后果我也愿意自己承担。
比如最近出的政策:不允许课外辅导。好像我周围都对这个政策一片赞美,很多家长苦不堪言,早就该这样了。
8、道、仁、刑、兵。逐步次之。
9、帛书版中“下知有之”,与传世版“不知有之”,好像产生了完全相反的结论,其实意思是一样的。下知有之,是百姓知道有一位圣人,但也仅仅是知道罢了。具体他做了什么事情,可能都说不出来,与“不知有之”也没多大差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8 00:45 , Processed in 0.81387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