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1|回复: 0

道德经 第五十七章

[复制链接]

2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3-1-1 18: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以正道治理国家,以不正之道用兵。以无事为用而有天下。我怎么知道应该这样啊?因为以下这些情况。
天下多有各种禁忌避讳,那么人们就越来越贫困;百姓手中多有各种工巧利器,那么国家就越来越多昏聩的举措;民众多有各种技巧手段,那么就有奇巧淫奢,难得之货出现;法律条令越来越多,那么盗贼就越来越多。
所以,圣人说‘我自然无为,那么人们自行互化;我以静为事,不偏不倚,那么人们自然行于正道;我以无事为事,那么人们自将富足;我无欲无求,那么人们自归淳朴。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以正道治理国家,正道就是自然而无为,顺应自然就是正道。以顺应自然而无为的方式治理国家,就是以正治国。
以非正道的方式对待战争的问题。奇,就是不正。对待战争,用兵打仗的事情,不能再用顺应自然而无为的方式对待了。
这里的国是小国,不是大国。大国是全天下为一国,那样才是大国。那样的大国,没有需要用兵的问题,因为天下是一国,没有了‘外国’,也就没有了敌国,所以,治理大国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小国还有‘外邦’这种以‘不道’治国的邻居存在。因此要防备外邦的入侵,这样就有了用兵的问题存在。对外邦的用兵不能用治国时的‘无为’,那样的话就太迂腐了。对敌人要用对待敌人的方法。这样是‘以其病病,是以不病’。正确的做法是‘塞其兑,闭其门’,这样‘终身不勤’。如果‘开其门,济其事’,那么将‘终身不救’。
如果行正道于全天下,因为天下是一国,一国即是天下。那就没有用兵打仗的问题了,只要以无事为事,那么天下都将归于道治。事,是人事。自然中是没有‘人事’的。无事就是没有任何人为的事情,没有任何人为的价值观主导的行为。比如,当身体感到寒冷时,就多穿一件衣服,这是无事。但是当这件衣服是,或者不是某个品牌,而影响到穿或者不穿衣服的决定时,这就是以人为的价值观主导了我们的行为,这样就是‘有事’。人们的行为越是接近需求的本质,就越接近道。衣服的最基本功能就是保温御寒,而不是品牌,设计,流行,时尚,得体,性感,等等人为附加的价值。所以在穿着问题上,圣人的选择是被褐怀玉。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以上所说,我是怎么知道的呢?是因为以下这些情况的存在。
当天下多有各种禁忌、避讳、壁垒,隔阂时,人民就越来越贫困。
自然中,正常情况下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盈的。这里所谓的正常是指自然中是没有禁忌、避讳、壁垒、隔阂存在的,比如水在自然中是畅流无阻的,高处的水自动流向低处,水多的地方自动会向水少的地方漫延,不需要谁的命令。这是‘民莫之命而自均’。民能够自均,就是因为人们没有禁忌、避讳、壁垒、隔阂的存在。而天下变成了等级社会,人们就变得像金字塔型的香槟塔那样,最高处的杯子被装满了,然后溢出才能流到下一排杯子,要到最后,最底层的杯子才有可能得到机会盛满。这一个个,一排排,自上而下的杯子就是一层层的禁忌、壁垒。对最下层的人而言,就是他们贫困的原因。就像在河道上层层筑坝,自然的水不能自由流淌,上游变成了堰塞湖,下游则没有了来水变得干旱,荒芜。
人们多有各种工巧利器,不过是另一种禁忌、壁垒。上流人用身份,地位,权力作为禁忌、壁垒,而下层人用各种技术、秘方、巧工,。也是可以构建成相互之间的壁垒、护城河。这种壁垒、护城河越建越高,乃至技术竞赛,最后发展为军事竞赛。本质是国家以种种规则,禁令为治理的手段导致的,如果国家不设禁忌,壁垒,人民也就没有自我保护的需要,从而相互堤防,互相竞赛,也就发展不出那么多的工具、利器。所以,民多利器的原因是国家滋昏。
人民多有各种巧思,设计,而做出种种难得之货,是因为国家有人制造出这样的需求,就是那些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的盗夸们。
奇货不是需求的本质。就像衣服的第一需求是保温御寒,这是衣服的本质。而所谓的奇货,难得之货都是远离了本质需求而被人为地制造出来的,远离了本质就是远离了道。
法律的出现,导致越来越多的盗贼出现。或者说是越来越多的盗贼出现,导致了越来越多的法律的产生。两者是互为因果的,向上追溯根源,是由于人类产生了好坏,对错,善恶,利害等等的区别而有了法与非法的区别。
法的本质不是维护正义,法的本质是维护利益。如果人人都没有所谓的私利要维护,那么就一定没有法的出现。所以,为了维护利益而产生的法就不是正义的。法以法的方式维护其利益,盗贼以盗贼的方式维护其利益,所以天下有对就一定有错,有好就一定有坏,有善就一定有恶,有利就一定有害,有法就一定有盗贼,盗贼越多法越多,法令滋彰,则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所以,圣人说我自然无为,这样人民没有私心,私利,没有禁忌、壁垒,人们相互之间有与无互通,多与少分享,前与后相随,这样就人人平等,没有高与下,贵与贱,对与错的不同,由此而产生的问题也就自动化解了。
我清静无为,如婴儿般不追求心的刺激,不放纵情绪的过尤,不以五色,五味,五音给感官的刺激为好,更不能让自己驰骋田野,令我心狂。要如婴儿无心,这样即使终日号,而不能嗄。无情则无伤。人民也不追求心的放纵,以清静为乐,自然没有偏邪。
我不设立法令,条例,禁忌,规则等等的措施、手段,这样是以无事为事,没有种种的禁忌、壁垒、隔阂,人民就不会贫穷,不贫穷就是富有。
我没有好,美,善,贵,奢,泰,奇等等需求,人民保持着无知无欲的状态,也不知不求这些东西,那么人民就不好竞争,无有利器,自然纯朴。
《因为,所以,道德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8 00:37 , Processed in 0.41193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