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1|回复: 0

《道德经》中的五条人生智慧

[复制链接]

1

主题

3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3-1-1 13: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德经》的魅力经久不衰,使人常读常新,能够不断给人的心灵带来启示和震撼,从中汲取人生智慧。
《道德经》的妙用在于因人、因地、因时、因事制宜;可传、可行、可证、可悟。


(一)保持简单
《道德经》第十九、二十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意思是,保持朴素的本性,减少私欲和杂念,抛弃复杂无用的想法,才能免于忧患。司马光曾说:“甘其食,美其服,不知其外更有何欲。”古时候,人们只要衣食无忧就会满足。只要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所需,就不会再生出更多欲望。现如今人们就是心思太杂、欲望太多,才会受生活所累。心要简单,才会知足不贪得;人要简单,才会本份不妄求。做最简单的人,吃最简单的饭,过最简单的日子。在复杂的生活中,学会化繁为简,才能保持内心的安宁。


(二)低调内敛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思是不刻意展示自己,因而更显耀;不自以为是,因而更突出;不自我夸耀,因而更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那些性格低调,从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也就没有人能损害他们分毫。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做人不要锋芒太露,否则容易招致祸患。低调内敛,才是长久的保身之道。


(三)大智若愚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意思是,正直的人从不刻意刚强,好像很容易屈服;灵巧的人从不刻意彰显自己,好像很笨拙;善辩的人从不炫耀口舌之利,好像很迟钝。愚并不是笨,而是比别人走得稳。聪明人往往自作聪明,唯有愚人坚持脚踏实地。在这个人人精明的社会,大智若愚的人反倒最有福。正如郑板桥所说,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糊涂更难。真正的福气,就是难得糊涂、大智若愚。


(四)顺应自然
《道德经》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也。”意思就是说善于做事的人不崇尚武力,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被敌人激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与敌人正面争斗,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这叫做不争的德行,这也叫善于使用人的力量,这叫做善于配合自然之道,是古代德的准则。“武力、激怒、战胜、争斗”等等,都是过于激进的一种状态,也是人们秉持的常态,因为人们总觉得这个世界可以靠自己去控制和主导,但是这种观念往往是背道而驰的行径。反之,一个人如果能够配合自然之道,顺应自然之规律,善于使用人的力量,善于符合道的准则,这样才能免除祸患,让人生走上更方便的捷径,这便是智慧。


(五)放宽心态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意思是说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也下不了一整天。人生路上风雨兼程,时而阳光明媚,时而阴风怒号。只有放宽心态,才能让困难变成人生的财富。小时候,认为幸福是件东西,拥有了才幸福;长大后,认为幸福是个目标,实现了才幸福;而现在,终于明白幸福是一种了悟,想开了就幸福。人们常说:境由心转,相由心生。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有坏的一面,就有好的一面。我们不能改变事情的性质,但能选择看待事情的角度。心态好,则事事好;心放宽,则事事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7 20:19 , Processed in 0.56704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