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1|回复: 0

道德经的理解与修证——第三十七章

[复制链接]

2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3-1-1 12: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这是道经的最后一章,老子对道作了简单的小结。很有意思的是,它既可以用在治国上,也可以用在修道上。
第一句,我认为有两个理解,我更偏向于第二种理解。其一,道一直是清净无为的,所以道无所不为;其二,道一直是清净无为的,同时,道也一直是无所不为的。道本来就应该是矛盾统一的,既清净无为,又无所不为;既生又死,既静又动。
在治国上,王侯等统治者,如果能遵守道,天下就会向符合道的方向自行发展。发展过程中如果偏了或过了,可以以简单朴实的方针政策把它调整过来。为什么要用简单朴实的方针政策进行调整,因为它可以化解人的欲望,欲望少了,人就平静了,天下也会因此自行安定下来。
在修道上,如果修道者能够遵守道,修道者就可以自行转化和升华。转化过程中如果偏了或过了,我们可以以难以表述的至简至真,把它止住并调整过来。因为至简至真可以化解欲望,没有欲望,就可以清净下来,这样我们的修道就安定了。
再进一步思考,道本来就是清净无为的,我们从道而来,本来就应该清净无为。但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呢?因为欲望,它让我们不得清净,让我们回不了道。所以第一章就说:常无欲,以观其妙。
欲望是人的本性,也是人性的缺陷。它是佛法里说的“五毒”的汇总:物质欲望得不到满足就贪,情绪欲望得不到满足就嗔,情感欲望得不到满足就痴,自尊欲望得不到满足就慢,安全欲望得不到满足就疑。
所以要回归道就要重回清净,要重回清净就要消除欲望,要消除欲望就要朴——至简至真,所以修道就要从简从真。简,要简心简物;真,要真心真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8 21:57 , Processed in 0.27150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