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0|回复: 0

道家的入世与出世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2-12-31 20: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家修行的原则是“盛世封山修行,乱世下山救人”。意思是说在太平盛世的时候,道士们都隐居山林修道修为,直到乱世降临,道士们便会出山,宣传自己的道教思想,救济世间生灵,以此锤炼道心。
不同于佛教普渡众生的理念,道教对普度众生没有兴趣,更关注自身的修行与成仙,关注自己与天地万物的关系。也正是因为这种高冷,道教作为中国最本土的宗教,得到的了解却没有佛教等宗教多。
道士下山的典故在历史上有很多,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商朝末年是纣王当政,这个纣王每天沉迷于美色,不管政治,导致国家大乱,民不聊生。他麾下一个叫姜子牙的官员因不满暴政,果断辞官。来到渭水边隐居垂钓,他故意把鱼钩捏成直的,也不放鱼饵,静静地坐在河边等鱼上钩。


姜子牙本是元始天尊的弟子。自幼家境贫寒,32岁上昆仑山学艺修行,拜在阐教掌门元始天尊的门下,因其喜爱研究兵法,每日打扫院子,劈柴挑水之外,都在麒麟崖下学习兵书,师傅元始天尊也没有传授他什么道术,转眼40年过去从一个阳刚的帅小伙变成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头儿,还是未能得到成仙,因此他成了玉虚宫众多门人中最差劲的一个。自卑之心导致的少言寡语,老实谦卑。
当时他直钩垂钓,大家都笑他傻,他也毫不在意,因为他怀才不遇想一展宏图,故意用异于常人的举动吸引周文王的注意。终于,周文王在听说此人后派士兵去邀请他,他看到是士兵就毫不理会,继续钓鱼。
士兵只好回去报告周文王,文王思考良久,觉得此人正是自己要找的贤才,于是放下身份亲自邀请。这次姜子牙终于放下鱼竿,出山帮周文王治理天下了。
秦汉时期的张良也有类似经历。张良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晚年随赤松子云游四海,汉高后二年(前186年)去世,谥号文成。汉高祖刘邦曾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当初,张良闲步沂水圯桥头,遇一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这个老翁走到张良的身边时,故意把鞋脱落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道:“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愕然,但还是强忍心中的不满,违心地替他取了上来。随后,老人又跷起脚来,命张良给他穿上。此时的张良真想挥拳揍他,但因他已久历人间沧桑,饱经漂泊生活的种种磨难,因而强压怒火,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张良呆视良久,只见那老翁走出里许之地,又返回桥上,对张良赞叹道:“孺子可教矣。”并约张良五日后的凌晨再到桥头相会。张良不知何意,但还是恭敬地跪地应诺。


五天后,鸡鸣时分,张良急匆匆地赶到桥上。谁知老人故意提前来到桥上,此刻已等在桥头,见张良来到,忿忿地斥责道:“与老人约,为何误时?五日后再来!”说罢离去。结果第二次张良再次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张良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候。他经受住了考验,其至诚和隐忍精神感动了老者,于是老者送给他一本书,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十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兴邦立国;十三年后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便是老夫。”说罢,扬长而去。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圯上老人”。
张良惊喜异常,天亮时分,捧书一看,乃《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研习兵书,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
张良辅佐刘邦建国以后,看到汉政权日益巩固,自己“为韩报仇强秦”的政治目的和“封万户、位列侯”的个人目标亦已达到。再加上自己身缠病魔,体弱多疾,又目睹彭越、韩信等有功之臣的悲惨结局,联想范蠡、文种兴越后的或逃或死,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哲理,惧怕既得利益的复失,更害怕韩信等人的命运落到自己身上,张良乃自请告退,摒弃人间万事,专心修道养精,崇信黄老之学,静居行气,欲轻身成仙。
不过可惜的是吕后感德张良,劝他毋自苦,张良最后还是听从了吕后的劝告,仍就服人间烟火。前186年(汉高后二年),张良病逝,谥号文成侯。
不过事情或许并非如此,张良不过给吕后制造了一个假象。东汉末年赤眉军挖开了张良在龙首原的墓葬——估计是为了寻找张良留下的定国安邦之策,得到了一篇《素书》和几章《兵略》。刘盆子得到这些东西,足以干掉王莽,但是却不足以跟刘秀争夺天下。赤眉军在张良的墓葬中除了这些残缺不全的兵书战略,还发现了一个枕头,而张良本人的身体呢?对不起,一点遗存都没有。
这就证明所谓张良病卒,根本就是金蝉脱壳之计,所以班固在《汉书》中留下了一个扣子:你说八年后,我说六年后,反正都不对,差上两年也无所谓,说不定后人能从这差异中发现真相呢!
关于张良最后的去向,有不同说法,但是“子不语怪力乱神”,究竟怎样就留给后人思考吧!
近代修道有成的当属张至顺道长了。张道长出生于1912年,那时正是清末民初之时,军阀割据,年年混战,民不聊生,而年幼的张至顺因家庭贫困,只好以乞讨为生,于是对于人民的苦难生活了解至深。道教的核心就是怜悯百姓,体恤民生,教人向善,他小时候了解到韩湘子就是7岁出家,修道成仙的,于是也有了修道的想法。在12岁时就从家出走前往终南山,不过因为当时年纪太小,在这个乱世孤身一人无法走太远,只好无功而返。到了17岁时他遇到了华山全真教刘明苍道长,终于圆了他的道教梦,他拜刘明苍道长为师,正式加入华山全真教,开始了几十年的清净苦修生活。经过几十年的刻苦修行,他自行参悟了全真教的金刚功和长寿功,而且对于道教经典了如指掌,成为了全真教首席弟子,对内管理观中大小事务,对外出山传道被选为白云观知客,之后又多次担任住持,归隐于终南山七十载。
张至顺道长为了悬壶济世,后面跟随一位道友在道教圣地八仙宫又修道多年,悉心学习医术,并且自己种植草药,亲身试药,研究药性,最后在道学和医学上都大有所成。因张至顺道长修道有方,非常有名,不少学校都曾请他去讲课,甚至泰国也邀请他去讲解道法,并愿开出任何条件来挽留他,结果张道长只说了一句“我是中国人”婉言拒绝了。
张道长在九十多高龄的时候就预见了自己的寿数,他说自己可以活到104岁,真的到了104岁大限到来之时,他沐浴焚香,穿上崭新的道服,一个人去向了密林深处,等人们找到他时,发现他已经羽化登仙了。人们都认为他就像“陆地神仙”一样,得道升天了。
张道长认为修道有四关,一是百病全消,二是口津生香,三是可以夜视,四是精通医术,并且一生都在践行着自己的修行,所以活到百岁高龄依然耳陪目明,身姿矫健。张至顺道长,还把毕生所修炼的养生心法,通过《金刚长寿功》、《八部金刚功》两本书籍传给世人。
他还总结了自己学医、行医的经验以及整理的古今验方,民间偏方等内容,编入了他的著作《米晶子济世良方》中,到了100岁的高龄,他还将自己毕生的参悟、体验以及养生功法写入了《炁体源流》一书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8 22:03 , Processed in 0.09927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