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4|回复: 2

《道德经》一章:论道

[复制链接]

2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2-9-20 13: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参悟:

可以讲述的道,不是永恒之道;可以说出的名,不是永恒之名。
“道”与“名”这两个概念,是贯穿全经的线索,也是千古以来,理解老子思想的关键。所谓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慢慢体会,才能有所领悟。

“道”究竟为何物?关于“道”字,古汉语常见解释有:

一指道路。《说文》:“道者,径路也”。
二指抽象的规律,包括人类社会的法则。《左传》:“天道远,人道迩”。
三指宇宙本源。《易经》:“一阴一阳谓之道”。

本经中之“道”同于《易经》之“道”,是指宇宙万物之源。是万物之所以由来,是一种形而上的永恒存在。宇宙混沌之初,“道”悬于虚空,无所见亦无所闻,玄妙幽微,深不可测。所以,能用言语阐述出来的“道”,并不能表达其本质。因为最终能说出的,不过是细枝末节,并非完整永恒的“道”;能用言语来形容的“名”,也不过是“道”之表象,并非永恒的“名”。语言文字,都只是意象的表述。“道”却是所有意象之源。“道”一经界定落实,就成为“名”。所谓的“名”又都是相对的,绝对的“名”不能称为“名”。

可见,“道”乃宇宙之源,是基础,是本体,不论万物如何变化、消长,都无法脱离“道”而存在。所以“道”代表着最终,唯一,绝对。

“无名”,比天地形成还要早的最初的混沌一片、无以名状的原始状态,“有名”,宇宙万物形成之初的称呼。

“有”和“无”也是理解老子的两个重要概念,是对“道”的具体称呼,表明“道”生成宇宙万物过程,由无形向有形转换的过程。如此,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生不息,延绵不绝...进而衍生出了纷繁世界,气象万千。

那么,无中何以生有?这是一个大问题。

从宗教的角度,宇宙是由神所创造。而佛家则说“因中有果,果即为因”,两者互变,万物形成,“缘起性空,性空缘起”,“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恰与老子的有无相生接近。这也是佛学进入中国以后,能与老庄学说一拍即合、相互共存的原因。几千年来,有无互为生灭的观念,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普世哲理。

所以,万物皆有来源,追根纠底,得从“无”开始,从“无”中领悟道之玄妙,从“有”中体会道之端倪。此般有无共存,源同而异名,玄妙深远。“道”是众妙之门,是窥察宇宙万物一切变化的途径。

“常无”,即常常保持虚静,虚静则容易感知万物。这也是一个人是否灵巧机智的关键。很多虚怀若谷,内心恬静之人,常能察觉到吉凶之事的端倪,预测未来...

犹如,王阳明龙场悟道期间,有一天,他对身边的书童说:“有四位相公来此相访,汝可往五云门迎之。”
书童来到五云门静候,果见王文辕、许璋等四人前来拜访。此四人都是王阳明的好友,书童将受王阳明差遣、特意前来相迎一事告知四人。四人都感到诧异,见到王阳明之后,问他:“子何以预知吾等之至?”
旁人看来,阳明先生是以得道成仙,王阳明自己却笑着说:“只是心清。”

若能充分体悟“道”,就可通过观察万物之表象,由此揣摩出万物之本性,进而了解其派生...便可“不思而得谓之圣。”

既然有无相生,两者同源共存。那么,从无名之始,到有名之际,该如何区分呢?便是“玄”。“玄”乃象形字,本指细微之物,渺不可见。从篆书字形上看,如环环相扣,无始无终,无穷无尽...所以说,“玄之又玄”。空无之后还是空无,玄妙之中还有玄妙。由此体味“道”的本体,幽昧深远,包罗万象...

所以“道”的玄妙不可穷究,其至远难察,至深难测。天地有此而生万物。当前则是,转眼即非。无形无状,无可端倪。玄妙而又玄妙,成为天地万物变化的总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2-9-20 13: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打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2-9-20 13: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起打卡[微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6 22:12 , Processed in 0.08030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