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9|回复: 7

道德经第一章译文——原文对照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2-22 18: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章(道经)
第一段: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第二段: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第三段:故
常无欲,以观其妙;(观,guān,下同)
常有欲,以观其徼。(徼,jiào)
第四段: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第五段:同谓之玄。
第六段: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常道是不可言说的,可以言说的道不是常道。【常道是存在的】
常名是不可称名的,可以称名的名不是常名。【常名是不存在的】
天地诞生的初始一刻没有显形,因而是无名的,
后来万物显形了,于是无名的万物之母赋予了名。
所以绝对观察者深入无欲的甚深禅定中,观出宇宙法界是妙,
宇宙法界无边际,未显形,未固化;
绝对观察者在常定中深入有欲众生的心,原来有欲众生所观出的是徼,
宇宙法界有边际,已显形,已固化。
妙和徼二者本性相同,观察者的心境不同,所以观出不同。
妙和徼的同是真谛的玄同,不是俗谛的相同。
玄是一根细长的细线,一头连着妙,一头连着徼,
玄代表宇宙法界的联系,无法被肉眼看见,但真实存在。
宇宙法界的微妙联系不因为肉眼看不见而不存在,
觉知玄的存在是接近宇宙法界真相的第一步。
宇宙法界的玄是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
有形与有形有玄的联系,
有形与无形有玄的联系,
无形与无形有玄之又玄的联系,
肉眼看不见,徼心也不能觉知,但妙心可以玄览。
所以宇宙法界是妙的,妙中更妙的。
妙是无限的,所以称为众妙,又称为妙藏,
在妙藏中含藏无量妙的种子,一切妙都从中源源不断的流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2-22 18: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探讨:
道: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的客观规律。
常:可以观察到的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四季变化就是常识。
道可道非常道。

“道”:
①道名词,道路,顺着道路前进就能到底目的地,可理解为遵循,所以道也是动词。
②道是名词,规律,规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的,没有实体的形和相,但可以通过可见的变化现象推导出来。

“非常道”:
这里的“道”不是平常能看见的实体的有形和相的供人行走的道路。

道可道非常道,
译: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是可以遵循的,这里说的道不是平常供人行走的道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2-12-22 18: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可名非常名:我所表述的这个名,即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可以给它命名,命名为“道”,但这里它不是平常指可行走的实体道路的名。

无名天地之始,
译:天地间的万物开始时,即没产生的时候,命名为无。

有名万物之母。
译:万物有了,即一个事物已经出现了,就是世间万物持续变化的“母本”,就是世间万物产生的基础,就是陆续出现相关联的世间万物的源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2-22 18: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译:所以我们常常想要理解一个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就必须从事物没产生开始到产生出现的整个变化过程中观察它变化的奥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译:我们常常想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最终结果,就在它形成后出现时,观察它的边界。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译:无和有这两者是同一个出处,即有产生于无,只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命名不同而已。

同谓之玄。
译:从无到有共同称谓玄,即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前后不同阶段所处的一个环节。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世间万物发展变化的无穷的奥妙就是世间万物发展变化是一环套一环,这是世间万物产生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2-12-22 18: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读道德经之时,我在心中先树一个太极图。然后,我想象太极图,它是活动运行的,它不是固定死的,里面的阴鱼阳鱼能随时相互拆开 相互独立的。又随时能将其合而为一 的。

第一章的第一句,很多人将这里的断句都断的不一样 ,我比较偏向于将它断成:道可 道非 常道 。为什么要这样断呢 ?因为,我认为 中国的文化大多起源于易经,易经为群经之首嘛!那老子的《道德经》肯定也是遵循易经阴阳思维的。
所以,这一句里面的 可  跟 非  就可以看成是易经里面的阴跟阳 ,常道就可以把它理解成阴阳互动形成的变化状态。
那末,这一句合理的理解应该是:“道”这个东西 ,有他可闻可说的部分 ,也有他不可闻说不明的部分 ,这才是“道”的常态。
第二句,同样以易经阴阳方式将他断成:名可,名非,常名 。
这一句的“名”理解应该是:世间之物以名(符号或者其他方式)命之,是为了生物(人与人)之间交流、协作等目的达成共识 。比如,男人 女人,如果人类一开始就把现在的男人以女人命名,女人以男人命名,到现在我们是不是也会从骨子里对这种名称形成共识了 !?
那这里整句的意思应该为 :生物间为了协作 达成共识,将有些世间之物以某一名称归类我们能知道具体是什么 ,但有一些以某一名称归类我们却不能以一概全?比如说“心 ”这个字!
还有 ,世间之物如果不以名命之 ,世间万物是不是就不存在了呢?当然不是 ,就算世间之物没有它的名称,它依然是它原本的样子 。再者,假设:如果世间只有一个人(一个生物)的话 ,需不需要有名称(符号)呢 ?根本就不需要 !
所以,这才是名的意义 。
第三句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
这句话的意思我认为是老子的觉知,大意应为:无序(混沌 )我认为是天地的起始,从无序到有序(大极阴阳分、合)则是万物的开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

帖子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
发表于 2022-12-22 18: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句 :故 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这里的“常”理解应为:恒常、经常、恒久、常态、一个样式。
这里的“欲”,如果解释为人性的欲望 并不准确,而应理解为:期待 、好奇、想要。
这里的“徼”,应理解为:边界、规则、结构构造。
所以,整句话的意思应该是 :世间之物有些是运行不息,而非静止成某一常态的,所以人们才会有想要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比如说:为什么地球会自转 ?为什么人会长大 会变老 会死亡 ?
……
当然了,世间之物有些眼观则是静态,一个样式的 ,遇到这样的人们也好奇,就想搞懂它到底是如何构造(组成、形成)的 ,比如:金、土…… 。
第五句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 。
这句话的大意就是 :有些静态之物跟动态之物 他们构造相同,但是却有着不同的符号(名称 )
,比如说  水 ,水在矿泉水瓶里叫饮用水,水在河里面叫河水 ,在溪里叫溪水,在湖里面叫湖水 ,在江里面叫江水,在海里面叫海水 !
又比如说  金,把它打造成农具是不同名称 ,把它打造成其他器具 则又是不同名称 。

还有,同一个人 ,有人叫他爸爸 ,有人叫他老公,有人叫他儿子,有人叫他叔叔,有人叫他侄子 ……
所以,同样的人、事、物,却有差异的名称 ,神奇不?
不神奇,这一切不过为了人与人之间交流协作达成共识而归类作标识而已。
最后一句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世间之物很神奇 ,它的是或非有或无……等等 ,有时我们似乎很明白,但却又不足以窥全貌 ,这也使得人们为了一探究竟 能如此 孜孜不倦 乐此不疲的源动力吧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2-22 18: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解释的很好 可作为众家论道的参考,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2-12-22 18: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贞贞老师的注释浅显易懂,比很多“专家”还专业,多谢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7 23:12 , Processed in 0.12947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