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7|回复: 5

传习录 127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2-12-21 19: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
马子莘问:“‘修道之教’,旧说谓圣人品节吾性之固有,以为法于天下,若礼、乐、刑、政之属。此意如何?”
先生曰:“道即性即命,本是完完全全,增减不得,不假修饰的。何须要圣人品节,却是不完全的物件!礼、乐、刑、政是治天下之法,固亦可谓之教,但不是子思本旨。若如先儒之说,下面由教入道的,缘何舍了圣人礼、乐、刑、政之教,别说出一段戒慎恐惧工夫?却是圣人之教为虚设矣。”
子莘请问。
先生曰:“子思性、道、教皆从本原上说,天命于人则命便谓之性,率性而行则性便谓之道,修道而学则道便谓之教。率性是诚者事,所谓‘自诚明谓之性’也;修道是诚之者事,所谓‘自明诚谓之教’也。圣人率性而行即是道。圣人以下未能率性,于道未免有过不及,故须修道。修道则贤知者不得而过,愚不肖者不得而不及,都要循着这个道,则道便是个教。此‘教’字与‘天道至教’、‘风雨霜露,无非教也’之‘教’同。‘修道’字与‘修道以仁’同。人能修道,然后能不违于道,以复其性之本体,则亦是圣人率性之道矣。下面‘戒慎恐惧’便是修道的工夫,‘中和’便是复其性之本体。如《易》所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中和位育’便是尽性至命。”
白话翻译:
马子莘请教先生:“修道之谓教”这句话,朱熹先生讲,“圣人因人物之所当行者而品节之,以为法于天下,则谓之教,若礼乐刑政之属是也。”(圣人按照每个人义所当为的事儿而制定规则,形成规则发于天下,就是所谓的教,比如礼法,音乐,法律,政策等等都是教的范畴)朱熹先生这个说法,您觉得怎么样?
先生说到:道,就是性,就是命(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道本就是完完全全,增减不得的,也不需要假以修饰(吾心本自具足,不假外球)。如果还需要圣人去品节,那道就是不完整的了。礼乐刑政,固然是治理天下的方法,从某种角度上说也可以说是教化,但是这不是子思撰写中庸的本意了。如果按照朱熹所说,那么后面章节讲由教而修道的人,为什么舍弃了遵循礼乐刑政的功夫,又扯出戒慎恐惧的功夫来?把圣人的教化当成虚设了?
子莘请先生明示。
先生说到:子思所谓的性,道,教,都是从本源上说起的,天命赋予人身上的就是性,人率天性而为就是遵循道,按照天道而不断学习就是教。率性而为的人,是本身天性就诚的人,所谓自诚而明的叫做性;修道是诚于性的人所作的事儿,所谓的自明而诚叫做教。(这里的两种人就是所谓的生知安行的就是诚者,学知力行的就是诚之者。)圣人能够率性而行,就是道。圣人以下的人不能够做到率性,于道未免有过或者不及,所以须要修道。修道,则贤人不会因为自己太聪明而过度,愚笨不肖的人不会做的不及,大家都遵循这个道而不断学习,则道本身就是教。这个教字,跟“天道至教”“风霜雨露,无非教也”的“教”是一个意思。(天道就在那里,就是最大的教;春夏秋冬,风霜雨露就是天道的表现,无非也都是教。遵循天道而行,就是教)。而修道两字,与“修道以仁”的意思相同。(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所以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人,选取合适的人关键在君主自身的修养,而修养必须遵循天道而行,而尊道而行的关键是仁)。人能不断修道学习,然后就能不违背天道,从而恢复性之本体,则同样达到了圣人率性而为的境界。后面章节所讲的戒慎恐惧,就是修道的功夫,“中和”就是恢复了性之本体。就像《易》中所讲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中和位育”便是尽性至命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前天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三千积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前天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
发表于 前天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发呆,回回帖,工作结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前天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OMG!介是啥东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前天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LZ是天才,坚定完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8 21:49 , Processed in 0.11863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