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帖子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5|回复: 6

马王堆版《道德经》全文及翻译(上篇_道经)

[复制链接]

3

主题

8

帖子

1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6
发表于 2022-9-20 13: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全文均转自微博“太清玄师”
《道经》


01.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
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师:
道,可设法表述,但被表述出来的道就已非原本的“道”(可道之道,非恒常之道);
名,可设法命名,但被命名后的名字已非它原来的“名”(可名之名,非恒常之名)。
无极,是指宇宙还处于一种未分上下前后左右、没有边界、无形无相的状态,它是万物的起始;
太极,是指原始面貌开始显露时的有形有相的状态,它生育出了天地(阴阳)万物,所以被尊为万物之母。
因而,我们总是从“无”(无极)的角度,以观照“道”的微妙;
总是从“有”(太极)的角度,以体察“道”的运行(阴阳的变化)。
无极与太极虽名称相异,但实则两位一体、辩证统一,太极是无极的另一种形态,它们在大道的变化中互换着身份,皆称之为“玄”。
玄妙之中又暗藏无上玄妙,此乃一切微妙智慧的本源(母体)。

02.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
难易之相成也,
长短之相形也,
高下之相盈也,
音声之相和也,
先后之相随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
为而弗恃也,
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玄师:
天下人皆知“美”之所以为美,是因为有“醜”的存在。
皆知“善”之所以为善,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有和无相对而生,
难和易相互形成,
长和短相互显现,
高和下相对而存,
音与声相互谐和,
前和后相随有序。
所以,圣人用“无为(无不为)”的方法治世, 用“不言”(以身作则) 的方式教化。
(圣人顺应天道),
任万物自然运作,而不妄自创造。
有所施为,而不恃功占有。
成就功业,而不居高自傲。
正因为不占有不居功,所以也就无所失去。

03.
不上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
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志,强其骨,
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
则无不治矣。
玄师:
不推崇贤德美誉,能使民众不去争名;
不推崇稀贵之物,能使民众不去盗抢;
不显耀贪欲之物,能使民心不被迷乱。
因此圣人治世,
清静民众的内心,
填饱民众的肚腹,
削弱民众的名利之志,
增强民众的血性骨气。
使民众没有智巧心机,没有贪婪欲求,
使智巧狡诈之人不敢妄为,
(如此)则没有什么治理不了的。

04.
道中而用之,又弗盈也。
渊呵,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
和其光,同其尘。
湛呵,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玄师:
大道空虚守中,阴阳互动而妙用无穷,又不盈满自得。
它深邃广博,像万物的本源。
它能磋磨万物的棱锐,消解万物的纷争。
与光辉相融亦与尘埃同体。
大道清静湛然,似有若无。
我不知这是谁的(无知无识、天真自然的)婴孩,
好像在天帝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05.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舆?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玄师:
天地没有偏爱私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无分别),任由万物自然生灭。
圣人也没有偏爱私心,对待百姓就像天地对待刍狗一样(无分别),任由百姓自由发展。
天地之间,不正像橐龠(冶炼炉上带皮囊的鼓风吹火器)吗?
看似空虚,却无法逼迫而使之屈服(空虚却妙用无穷尽);
越是鼓动不已,风烟越是喷薄而出(长久而运转无止息 )。
(若定力不足)听闻多了,反而扰乱心神,莫不如静守中道。

06.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堇。
玄师:
大道像山谷一样虚怀深邃,它不坏不灭、幽微难测,乃是天地之母(本源)。
大道本源,是天地的根祖。
它绵绵不绝,若有若无。它运作万物,永无穷尽。

07.
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
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玄师:
天极长,地极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久长存,是因为从来都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反而能长久地存在。
故此,圣人遇事谦退无争、甘居人后,反而能领先于众人;
将自己的生死置于度外,舍身为公,反而能保全自身。
这不正是因为他至公无私,故能成就其“大私”吗?

08.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玄师:
无上的善德,犹如水一般。水之美德,饶益万物而清静,处众人厌恶之地而自安,所以水最接近于“道”。
居处,甘居卑下,
心胸,沉静包容,
施物,合情合道,
言行,守信有约,
为政,公正无私,
行事,善用智能,
动身,讲究时机。
因为不争,自然没有过失和灾祸。

09.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之。
金玉盈室,莫之守也。
富贵而骄,自遗咎也。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玄师:
执持盈满,不如适可而止。
锋芒毕露,难以保全长久。
金玉满屋,无法守藏不失。
富贵骄横,必然自招灾祸。
功成身退,契合大道之理。

10.
营魄抱一,能毋离乎?
抟气致柔,能婴儿乎?
修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毋以为乎?
天门启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玄师:
静坐养神,抱元守一,能形神不离吗?
练气化精,达到至柔,能复归婴儿吗?
擦拭心镜,拂去尘垢,能心无杂念吗?
仁爱万民,治理天下,能清静无为吗?
天门开阖,感应天地,能慈柔静笃吗?
洞明天下,体察民情,能远离智巧吗?
大道造化万物,长养万物。生,但不据为己有,养,但不主宰控制,这是玄妙厚德。

11.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
埏埴而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
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玄师:
辐条辐辏在轮毂上,正是因为轮毂的中空,车辆才能行驶。
把陶坯烧制成陶器,正是因为陶器的中空,陶器才能盛物。
在墙壁上凿出门窗,正是因为房屋的中空,宫室才能居住和储藏。
所以说,“有”提供善巧和依托,“无”发挥其妙用。

12.
五色使人之目盲,
五音使人之耳聋,
五味使人之口爽。
驰骋畋猎使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
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
玄师:
浓墨重彩,使人眼花缭乱。
五音靡乱,使人听觉迟钝。
厚味佳肴,使人舌不知味。
纵情畋猎,使人心狂难收。
稀有宝货,使人行为不检。
所以,圣人的治理,但求温饱而不为悦目。故此摒弃妄心贪求,持守清静无为。

13.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也,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
为吾有身,及吾无身。有何患?
故贵为身以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
爱以身以为天下,汝可以寄天下。
玄师:
得宠和受辱,都会使人惊慌戒惧;
身份地位尊贵,会令人心生担忧。
为什么说宠辱若惊?
原本身处卑下,突然得宠,会令人惊慌戒惧;同理,突然失宠,也会令人惊慌戒惧。这就是宠辱若惊。
为什么说贵大患若身?
我之所以有大的忧患,是因为我现在拥有尊贵的身份和地位,我看重这些带来的荣耀和特权,因此我会担心有朝一日失去这些。如果本来就没有尊贵的身份和地位,无所失去,我又能有什么需要担忧的呢?
因此, 如果追求身份地位,单纯是为了拥有更广的舞台和更大的权力来施展治国才华,以便更好地治理天下,为百姓服务,出于这个公心,那么你可以进入庙堂以荷国之重;
只有以天下为自身, 才能将天下托付与你。

14.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
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
搏之而弗得,名之曰夷。
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一者,其上不谬,其下不惚,
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沕望。
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
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玄师:
视而不能见,称为“微”。
听而不能闻,称为“希”;
搏而不能得,称之“夷”;
(大道的)这三个特征,无从究询,本就浑然一体。
“一”者,其上不显示光明,其下不藏有黑暗。
它总是绵绵不绝,运行不息,却又不可名状,终归于“无形无相”。
这是一种“无形”(看不出具体形状)的形状,“无物”(看不到具体物象)的象,称之为“沕望”。
尾随着它,也无法分辨哪里才是它的尾部;迎面而行,也无法分辨哪里才是它的头部。(无有前后)
依循大道,用符合现今时代的道理、法则,来统御当今天下的万事万物;也可以依循大道,来推断天下最初的样子(了解其发展演化历程)。这就是道的规律(和运用)。
(形而上的道,不生不灭;形而下的道,通常是指道理、法则、规则。)

15.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达,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曰:
与呵,其若冬涉水;
犹呵,其若畏四邻;
俨呵,其若客;
涣呵,其若冰泽;
沌呵,其若朴;
湷呵,其若浊;
旷呵,其若谷。
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故能蔽而不成。
玄师:
古时候深谙为士之道的人,洞察微妙,通晓玄理,深藏若虚,难以辨识。
正因为难以辨识,所以勉为其难,描述其仪容如下:
他的应对,小心谨慎,如同寒冬踩冰渡河;
他的行事,机警戒备,如同四周强敌环伺;
他的神情,恭敬庄重,如同前去赴宴做客;
他的性格,自在洒脱,如同冰雪缓缓消融;
他的为人,淳朴敦厚,如同素木未经雕琢;
他的处世,大智若愚,如同混沌包容万物;
他的心胸,开阔豁达,如同山谷宽广空旷;
在浑浊之时能静定下来,徐缓地变为澄清。
在安定之中能发动起来,自然地生发常兴。
持守为士之道的人,不会自我盈满。
正因为不会自我盈满,所以才能做到含藏内敛,不露锋芒。

16.
至虚极也,守静督也,
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
夫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
归根曰静,静是谓复命。
复命常也,知常明也。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玄师:
涤清私欲,至于极虚,恒常不变;
安守中道,清静无为,纯真如一。
万物纷纭,都将复归本根(即回归它们生命的本源)。
归根也称常静(即回归恒常清静),
常静也称复命(即回到生命的起点)。
复命,是永恒不变的规律。
明白了这个(万物兴作以时,时尽则终归本根的)永恒规律,才称得上明道。
若不明白这个恒常之道,妄自作为必有凶灾。
明白常容天下,便可大公无私;
做到了大公无私,天下便可归心;
做到了天下归心,便是顺应了天;
顺应了天,便是契合了道;
契合了道,便可长治久安,终其一生,都不会陷入危险的境地。

17.
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亲誉之,
其次畏之,
其下侮之。
信不足,案有不信。
猷呵,其贵言也。
成功遂事,而百姓谓我自然。
玄师:
(治国之道分不同的境界。)
最高的境界:百姓并不了解圣君的存在;
其次的境界:以德治国,百姓称颂;
再次的境界:以法治国,百姓畏惧;
最低的境界:荒淫无道,百姓咒骂。
君王失信,便会失去百姓的信任。
要审慎啊,不要轻易发布政令。
功成事遂,天下大治,百姓都觉得“我们原本就是这个样子啊”。

18.
故大道废,案有仁义。
知慧出,案有大伪。
六亲不和,案有孝慈。
邦家昏乱,案有贞臣。
玄师:
背弃了以道治国,于是开始提倡仁义;
智巧心机出现了,于是世间涌现奸佞;
家庭关系不睦了,于是推崇孝道慈道;
国家动荡混乱了,于是出现救国忠臣。

19.
绝圣弃知,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
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玄师:
舍弃“聪明智巧”,百姓会大受裨益。
抛开“虚伪仁义”,百姓会复归孝慈。
去除取巧逐利之心,盗贼才不会出现。
这三条措施只是举例,惜笔意犹未尽。
所以,(最根本的是)要让百姓的心有所归属,保持纯洁质朴,减少杂念欲望,放下后天修学的俗智(相对先天智慧而言,一反一正),达到大道无忧的精神境界。

20.
唯与诃,其相去几何?
美与恶,其相去何若。
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
恍呵,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若享于太牢而春登台。
我泊焉未佻,若婴儿之未孩。
累呵,似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我独遗。
我愚人之心也,惷惷呵。
俗人昭昭,我独昏呵。
俗人察察,我独闵闵呵。
惚呵,其若海,恍呵,其若无所止。
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鄙。
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玄师:
作为君王,是以尊重还是颐指气使的态度去对待臣民,两者之间的差别有多大呢?
这差别就像美与恶之间的差别一样大。
君王尽管是民众所敬畏的人,(但若真要做个好君王)也不可不敬畏那些敬畏他的民众。
对于声望、威望的追求,是没有尽头的(要保持淡泊宁静)。
众人熙熙攘攘,如同春日登台举办盛大的祭祀仪式。而我恬淡稳重,就像没有表情的天真婴儿。
忧患啊,好像没有归属似的。
民众因为有丰足的食物而心满意足,唯独我内心好像若有所失。
我有一颗“愚人”之心,似乎蠢蠢笨笨的。
民众看似明了透彻的样子,而我独若昏聩不明;
民众看似明辨是非的样子,而我独若愚昧浑噩。
这种心境恍恍惚惚,如大海般深邃,广远无边。
民众看着都有所依凭,唯独我静默居在一隅。
不愿跟这些普通的民众一样,我要珍视大道的妙乐。

21.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道之物,唯恍唯惚,
惚呵恍呵,中有象呵,
望呵惚呵,中有物呵,
幽呵冥呵,中有精呵。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
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
玄师:
“德”,它蓄养着天地万物,也包容着天地万物。它唯一遵循的就是“道”(自然的本源及其规律)。
道,它其小无内,其大无外,微妙难测,深不可识。
恍惚之间,其中像有个“象”。
望惚之间,其中像有个“物”。
幽冥之间,其中像有个“精”。
此“精”甚为微妙,其中就有能悟道的真理。
从当今上溯到太初时期,“道”是永恒常存的,因此,只有理解了“道”,才能理顺和理解万物发展演化的脉络(“以顺众父”)。
我是怎么知道万物初始时的状态的呢?就是这样根据“道”而知道的。

22.
炊者不立,
自视者不彰,
自见者不明,
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玄师:
烧火做饭之时,蹲着架柴生火并掌控火候,是不会站着的。
自以为是之人,无法分辨是非;
自我炫耀之人,睿智光辉失明;
自我鼓吹之人,功业难以大成;
自我矜恃之人,福祚不得久长。
对于道来说, 这些都像是打包馊饭和背负赘瘤出行,难免无所益处,令人厌恶,所以有志之士不可如此。

23.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视故彰,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
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几虚语哉,诚全归之。
玄师:
弯曲反而得以保全;
委屈反而得以伸张;
低洼反而得以充盈;
破旧反而得以更新;
惜少反而使人获得;
贪多反而使人迷惑。
因此,圣人坚守大道,为天下的楷模。
不张扬自我,因此通明;
不自以为是,因此显耀;
不自我夸耀,因此功成;
不自我骄傲,因此长久。
正因为不妄自与人相争,天下没有谁能与他相争。
古时所谓的“弯曲反而得以保全”,怎么会是句空话呢?确实如此啊。

24.
希言自然。
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
孰为此?天地而弗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玄师:
大音无声,自然之理。
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是谁使它这样?
天地尚且不能让风雨经久不息,何况人呢?
所以,注重修道的人,自然与道趋同;
注重修德的人,自然与德相应;
有失道德的人,自然有所失去。
趋同于道的人,道,乐于助他得道;
趋同于德的人,道,乐于助他获德;
失道失德的人,必令他失去更多。

25.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渊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
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玄师:
有一种物体,它呈现混混沌沌的状态,它先于天地而存在。
它寂静无声,广袤无垠,独立长存,不改自性,它是天地的本源。
我不知道它的名称,勉强用“道”这个字来记录它,称呼它的特征为“大”。
道体其大无外,而周流六虚;周流六虚,而及于玄远;及于玄远,至极而返。
道体充斥宇宙,昊天浩瀚无垠,大地广载万物,王者统御八方,(因此),这些都可以称之为“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也大)。
邦国疆域之中有四大,而王者居其一。
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任运自然。

26.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
虽有阛馆,燕处则昭若。
若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玄师:
庄重乃轻浮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
因此,君王出巡,身着华服、备齐物资,乘坐大车,配备仪仗(以示庄重威严,不会失其根本)。
虽有华美的宫殿供宴乐,但内心依然明了昭然(有尺度)。
身为大国的君王治理天下,怎能行事轻浮呢?
行事轻浮,会失去根本;躁动妄为,会失去理智。

27.
善行者无辙迹,
善言者无瑕谪,
善数者不以筹策,
善闭者无关楗而不可启也,
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也。
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袭明。
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乎,大迷也,是谓眇要。
玄师:
善于行走的人,不留行迹,他人无从追踪;
善于言辞的人,不落话柄,他人无从指摘;
善于计算的人,无需筹策,心算即可明了;
善于上锁的人,不留锁钥,他人难以打开;
善于系结的人,不用绳结,他人难以松解。
圣人教化世人,总是设法弥补他人的不足,从不放弃任何一人(有教无类,人尽其才)。
圣人使用物品,从不浪废任何一物(物尽其用)。
这样才能称得上遵循大道。
对“善人”(才德卓越的合道圣贤),君王奉他们为上师(担任三公、九卿、统帅等职务),他们是君王施政的支柱(肱股之臣)。
对于“不善人”(与圣贤相比,才德平平的基层官员官兵、普通民众等),他们是君王施政的根基(民为邦本)。
君王如果上不尊崇礼敬圣贤,下不关爱珍惜庶民,尽管自身智慧卓越,亦会陷入大迷。
这就是君王识人用人之道的玄妙要义。

28.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恒德不离;
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恒德乃足;
恒德乃足,复归于朴。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恒德不忒;
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
玄师:
深知何为雄强,却始终慈柔谦顺,愿做天下的溪涧,像溪涧般谦柔,恒持正德,不离大道,恢复到婴儿般天真无邪的状态。
深知何为荣耀,却秉持谦虚包容,愿做天下的川谷,如川谷般包容,恒持正德,恬淡知足,恢复到朴素至俭的状态。
深知何为光明,却安于暗淡不彰,愿为天下的典范,为典范却依旧不彰显,恒持正德,没有偏差,恢复到无极虚空的状态。
道化生出万物,万物具有各自不同的形态和功用,圣人明了万物演化发展的规律,并依循规律制定法则政令治理国家。所以一个完善的制度体系,是没有办法把它们的不同内容分割开来的(因为这些内容本出同源,相辅相成)。

29.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
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物或行或随,
或嘘或吹,
或强或羸,
或培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奢。
玄师:
想取天下而妄自作为,我看是不会成功的。
家国天下,(从大道化生万物的关系角度讲)它也一个物,是一个神圣的器物。君王治理天下,不可违背天道规律而肆意妄为。
违背规律肆意妄为,固执僵化不懂变通,都注定失败。
世间万物,各有特点,各不相同,遵循各自的规则和节律发展变化。
它们有先有后,有的在前引领,有的在后跟随;
它们有缓有急,有的节奏缓慢,有的强烈迅猛;
它们有强有弱,有的强大昌盛,有的弱小幼嫩;
它们有增有减,有的发展壮大,有的衰退消亡。
因此,圣人一定会避免过度、极端和浮夸的倾向。

30.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楚棘生之。
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
果而勿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
果而不得已居,是谓果而不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玄师:
遵循大道辅佐君王的人,不会以穷兵黩武的方式来谋取天下,因为这样很容易导致相应的不良后果。(比如)军队驻扎之地,田园荒芜,杂草丛生。
善于用兵的人,达到用兵目的后,就适可而止,不争强好胜。
达到用兵目的后,不骄傲,不自大,不自夸。
坚持“出兵征战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原则,也就是不逞强,不妄作。
任何事物发展到过度强盛就会走向衰老灭亡。过度就属于违背大道规律。违背大道规律,事物就会早早灭亡。

31.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
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铦袭为上。
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
杀人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玄师:
穷兵黩武,是不吉祥的策略,万物忌讳,百姓厌恶。故此,有志之士不该执迷于此。
君子安守朝堂,运筹帷幄,不随意发动战争,这是上策;妄生战争,是下策。所以,行兵打仗,不是君子常用的手段。战争,是不得已而为之。若不得已而为之,则以果敢坚决、出奇制胜为上。
不要崇尚战争。崇尚战争,说明喜欢杀戮。嗜杀成性,是无法赢得天下的。
因此,吉祥之事,要推崇;凶丧之事,要避免。非战时,是以不主杀伐、主日常事务的偏将军为左,主杀伐的上将军为右。如此排序,是因为战争是凶丧之事。
战争会造成死伤众多,要怀着哀痛的心情对待战争。取胜了,也要以丧事之礼对待它。

32.
道恒无名,朴虽小,而天下弗敢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始制有名,
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
知止所以不殆。
俾道之在天下也,犹小谷之于江海也。
玄师:
“道”,恒常无名(后天的词汇无法定义它),它质朴天成,虽然隐微,但天下没有力量能使它臣服。
侯王若能持守大道,万物都将自动归顺。
天地之气相合,天上降下甘露(风调雨顺),候王无需下达命令,民众也会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有所得(国泰民安)。
万物在造化之初,因为各自的特性而被赋予相应的名位,万物有了名位,便有了范围和秩序。
守好各自的边界,进退有度,就不会有祸患。
“道”造化天下万物,万物最终又复归于道,犹如山川溪流最终汇入江海。

33.
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
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
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忘者寿也。
玄师:
能够明了他人,是睿智;
能够洞察自己,是圣明。
能够战胜他人,是力量;
能够战胜自己,是强大。
能够知足常乐,是真正富有;
能够坚持不懈,是有大志向。
不失正道,才能长久,
(道德高尚之人)身死而精神永存,称之为“寿”。

34.
道泛呵,其可左右也,
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
万物归焉而弗为主,
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
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
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
玄师:
大道无所不在,它生育天地,运行日月,长养万物,功成事遂却不居功留名。
大道是万物的本源,生育万物而不据有不主宰,任万物自然生灭,无私无欲,可以说它谦卑,也可以说它伟大。
因此,圣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谦卑,从不认为自己伟大,这反而成就了他的伟大。

35.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与饵,过客止。
故道之出言也,曰啖呵,其无味也。
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可既也。
玄师:
(君王)秉持大道执掌天下,天下人皆欲归附,他们到来后,(在有道君王的教化和治理下)各安其位,彼此互不妨害,于是国泰民安。
国内美乐美食,一派和谐繁荣的景象,吸引了不少过往的客人驻足停留。
(这和谐繁荣的景象,是因为君王依道教化民众,依道治国理政的缘故。大家都自然而然地依道而为,无为而有序。)
因此,这时候给人说“道”,似乎令人觉得平淡无奇。
看它,见不到全部;
听它,闻不到所有;
运用它,却是用之不竭。

36.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去之,必固兴之。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鱼不脱于渊,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玄师:
想要收敛,必先扩张它;
想要削弱,必先增强它;
想要废弃,必先推举它;
想要获取,必先给予它。
这是一种难以察觉的细微预兆。
“柔弱”的出现,很可能预示“刚强”的接踵而来。
因此,鱼儿不能长时间离开水(一旦鱼儿长时间离开水深的地方,就预示它马上要不鲜活了)。
国之重器也不能轻易展示(一旦国家的重要武器向外展示,就预示可能会发生战争了)。

37.
道恒无名。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阗之以无名之朴。
阗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辱。
不辱以静,天地将自正。
玄师:
大道恒常无名。
侯王若能遵循大道,那么天地万物将能不受干扰地自由生长、繁衍、消亡、重生。
在此过程中,天下之人的贪欲会随时出现,我将用大道之“朴”来镇守,使其复归没有染浊的朴素状态。
没有了浊染,人心将自得清静,天地亦随之清正起来。
回复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9-20 13: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德经吗
回复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9-20 13: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我还没来得及转,可去原博搜关键词“道德经”~[爱]
回复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9-20 13: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经不在欣赏华丽的文字和雄辩语言,而是心灵与智者的神交,关键是明理、体悟。”
回复

举报

1

主题

4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2-9-20 13:2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没微博,请问怎么找到玄师微博。
回复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9-20 13: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m.weibo.cn/7566197363/4756392403798006
回复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2-9-20 13: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伙伴们,原博之前的道德经链接删了哦,6月27号重新发了一个:https://m.weibo.cn/7566197363/4785079497003411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10 10:04 , Processed in 0.190058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