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7|回复: 1

道德经的构思框架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2-17 19: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德经的构思框架和中心思想
引论
1,第一章至第三章,是《道德经》认识世界的开始,是《道德经》彻底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起笔:提出规律,提出个体人和社会人规律特征。
道论
2、第四章至第十三章,提出规律的冲和先,用具体事物规律现象认识规律。
3、第十四章至第二十章,提出规律的夷、希、微,用行为方法规律现象认识规律。
4、第二十一章至第二十四章,提出规律的恍恍惚惚,用物质和意识相互统一的规律现象认识规律。
5、第二十五章至第三十一章,给规律命名,用事物间隶属关系的规律现象介绍规律。
6、第三十二章、第三十三章,论述规律存在的形式。
7、第三十四章至第三十七章,论述认识规律的重要性。
德经
8、第三十八章至第四十五章,认识规律作为。
9、第四十六章至第五十章,规律作为基础——慈——。
10、第五十一章至第六十一章,规律作为的方法——俭——。
11、第六十二章至第六十六章,规律作为的作用——恭——。
12、第六十七章至第七十六章,掌握和运用规律的方法。
结论
13、第七十七章至第八十一章,《道德经》的总结,规律和规律作为的概括——天下大同愿景。
正文:
《道德经》的问世和传播,应该感谢一位当时的函谷关守将关令尹喜,是这位神人促使《道德经》问世,让那位不愿言说,注重实作的老子留下他辉煌的论著。然而,在关令尹喜挂印辞官跟随老子出关之后,几经朝代更迭世事变迁,懂得道德经的人逐渐式微,直到今天,有人说道德经不是一人所著,有的人说道是说不清楚的,说不清楚便是道,说清楚的就不是道了。不懂道德却宣泄道德。“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在这种恍恍惚惚中,道学者一直是井中谈天、管中窥豹、坐井观天、坐而论道。
道德经并不是不能言说的,不能说老子怎么会写出来,解读它不更是没有来由吗,写它干什么呢?
道是规律,德是规律作为,道德经是一部认识规律和依照规律作为的哲学论著。写作道德经就是为了让人类规律作为,从个体的人到社会的人,从一个人到全社会的人,我们都规律作为了,这个社会就走向美好。这个美好的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的。共产主义不是一种信仰而是一种社会现实,无论人类愿意不愿意,只要人类存在下去,未来的社会一定是共产主义社会,这是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规律。
我这里把道德经的构思框架和中心思想展示出来,供大家品鉴。



道德经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论,从第一章到第三章,提出规律,提出个体人和社会人的规律方法。第二部分是道论,从第四章到第三十七章,分六节论述规律。第三部分是德伦,从第三十八章到第七十六章,分五节论述规律作为。第四部分是结论,从第七十七章到第八十一章,论述认识规律的目的和结果。



第一部分:
引论是道德经认识世界的开始,是道德经彻底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起笔:第一章,提出规律。第二章,提出个体人的规律方法——弗有。第三章,提出社会人的规律方法——不尚贤。道德经又分为13小节,第1节三章内容是第一部分引论。



第二部分道论:
道论从第四章到第三十七章,分6节论述规律。
第2节,从第四章到第十三章,提出规律的冲和先,用具体事物的规律现象认识规律。
第3节,从第十四章到第二十章,提出规律的夷、希、微,用行为方法的规律现象认识规律。
第4节,从第二十一章到第二十四章,提出规律的恍恍惚惚,用物质和意识相互统一的规律现象认识规律。
第5节,从第二十五章到第三十一章,给规律命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用事物间隶属关系的规律现象介绍规律。
第6节,第三十二章和第三十三章,论述规律的存在形式。
第7节,从第三十四章到第三十七章,论述认识规律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德伦:
德伦,从第三十八章至第七十六章,分5节论述规律作为。
第8节,从第三十八章到第四十五章,介绍和认识规律作为。
第9节,从第四十六章到第五十章,论述规律作为的基础——慈——。
第10节,从第五十一章到第六十一章,论述规律作为的方法——俭——。
第11节,从第六十二章到第六十六章,论述规律作为的运用——恭——。
第12节,从第六十七章到第七十六章,论述掌握和运用规律的方法一慈、二俭、三不敢为天下先,这个三也称之为恭,就是在利益和地位面前礼让谦恭。



第四部分结论:
结论,从第七十七章道第八十一章,是道德经的第13小节,分五章论述认识规律的目的和结果。
第77章,天道,用天道的自然和人道的违背自然指出规律作为的为道者不恃,不处,不欲见贤。
第78章,无以易之,指出为王者能够掌握自身的人,忍辱负重意志坚强。
第79章,有德司契,指明为善者执左契不责于人。这就是规律作为的人不追讨欠债责备他人。
第80章,结绳而用,指明人类未来的规律方法是消弭战事走向大同世界。
第81章,为而不争,指明不辩、不博、不积的不争之道。这就是规律作为的人不争辩、不争夺,不积累财富。



上面介绍了道德经的结构框架,下面是它的中心思想:
道德经的中心思想是奉天道、灭人道,行大同、护共产。
天道就是自然规律。人道是人类自身主导的按照国家管理机构行为意志指导的社会行为规律现象,这种规律现象在阶级社会现实中是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的,譬如自然规律的天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而人类阶级社会国家管理机构行为意志主导的规律现象是损不足以奉有余,这种状况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人之道社会现象在原始部落社会和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不存在的。
奉天道就是奉行自然规律作为,消灭剥削制度,消灭人道社会的违背天道的现象,这就给人类社会生活指明了正确的路线和行为方法,这就是行大同、护共产,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规律是没有形状形态的,所以说大道无形。规律是隐藏着的,无名是说每一个事物的运动规律都是以规律的名称表达,所有的东西都有规律,他们的规律都叫规律,这样便没有了规律。其实每一个事物的运动规律都是用这个事物的名称命名,规律是事物的规律,这种事物的规律也就是指这类事物的运动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18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空一起交流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6 20:52 , Processed in 0.27144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