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注释】
冲:空虚。
用:使用。
或:或许。
盈:盈满。
渊:深,深远。
宗:本源。
湛:清澈。
子:孩子。
帝:天帝。
先:在......之前。
【中译】
道是空虚的,如果用祂装东西,或许永远不会盈满。
道是那么深远啊,似乎是万物的本源。
道是那么清澈透明啊,似乎是若有若无地存在着。
我不知道道是谁的孩子,好像在天帝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英译】
Dao is invisibly empty,but its use is extremely plentiful.
It is profound like the originator of all things.
It is formless and invisible,but indeed exists.
I do not know where it comes from,it seems to have arreared before the existence of GOD.
【解读】
这一章进一步描述“道”。
道是空虚的,空虚到没有极限,或许永远不会盈满,即“用之或不盈”。因此,道才能永不停息地创生万物,从而,“渊兮,似万物之宗”。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老子创立“道”,正是要帮助人们从“天帝崇拜”的虚无主义中脱离出来,回归现实,所以“象帝之先”是正话反说,表面看起来语气不太肯定,实际上是非常肯定地告诉人们“道比天帝还早出现,道才是宇宙万物的唯一起源”。老子在第二十五章中就非常肯定地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误解】
1.“道冲,而用之或不盈”的意思是“道是空虚的,如果用祂来装东西,或许永远都不会盈满”。容易误断句为“道,冲而用之或不盈”,误解为“道,空虚而作用或许没有极限”,把“用”误解为“作用”。
2.有人在“渊兮,似万物之宗”后面加了“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一句,不妥。因为,如果将“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译解为“道顿挫万物之锐气,排除万物之纷杂,调和万物之光芒,混同万物之尘垢”,则与上下文完全脱节,因为上下文说的是道,而不是万物;如果将“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译解为“道收敛自己的锐气,排除自己的纷杂,调和自己的光芒,混同自己的尘垢”,则说明道是有“锐气、纷杂、光芒、尘垢”的,则与下一句“湛兮,似或存”相互矛盾,而且老子在第十四章中说得很明白:“其上不缴,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也就是说道是没有“锐气、纷杂、光芒、尘垢”这些东西的。因而“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一句放在本章,无论怎么译解都不合适,故而笔者断定此句放在本章是画蛇添足。
【商道】
“善渊”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品性,核心竞争力就像大海,空虚而永远不会盈满,故而可以支撑企业永续发展。如果一个企业动不动就遇到了瓶颈,或碰到了天花板,那只能说明核心竞争力是有致命缺陷的,或者说压根儿就没有核心竞争力。
使核心竞争力“善渊”其实很简单,只要关键创始人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底层思考”,放在“人类的福祉”上,那么,核心竞争力就必定“渊兮,似万物之宗”。
一、对内管理
1.“和光同尘”是卓越领导者的必备品性。一个成功的企业必定是必定是上下同心、共荣共生的利益共同体,卓越的领导者深谙“为天下浑其心”的道理,从而总是把自己放到团队中去,而拙劣的领导者则会将自己放到团队局外人的位置上,从而导致管理层和执行层同床异梦,进而对企业能量造成极大的消耗。
2.企业是由众多的部门和人员构成的,每个部门和每个人都有其独特性,有的锐利,有的光芒万丈,有的落魄,甚至有的失败,如何保持企业内部的生态平衡,需要极大的智慧,“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中正好蕴藏着这种智慧。
二、对外营销
1.企业惯于将“团队”这个概念放到内部,其实企业和消费者也是一个有机的利益共同体,是完整的团队,因此,“和光同尘”的智慧也要应用到市场管理中去。品牌是水,消费者是土,只有把水融入土里,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状态,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2.对消费者的管理和对内部团队的管理一样难,甚至更难,因此,管理消费者需要更多的智慧,“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中同样蕴藏着管理消费者的密码。
三、核心竞争力才是焦点
领导者必须明白“和光同尘的是道,道才是领导者要关注的第一焦点”,别忘了,企业的道是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德是企业文化,道和德外化为品牌,这才是“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的法,卓越的领导者懂得法和道之间的阴阳互化之奥妙。
注:整理自《与无尤对位译解道德经》《旧通行本道德经英汉对照》《道德经与企业治理》,纯粹用于学习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