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0|回复: 1

道藏里面的洞真、洞玄、洞神都是什么意思?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2-9-20 12: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撰文:参玄整理
欢迎关注:福泉山太极宫微信公众平台

​​道藏是汇集一个时代所有道教典籍的大丛书。道藏一词始见于文献记载,是在唐初的高宗、武后时期。在唐代道藏又称一切道经,这与当时佛教大藏经亦称为一切经的情形相似。唐朝皇室崇奉道教,道士为帝王后妃及皇子公主写经行醮,荐福镶灾之事极多。例如敦煌《洞洲神咒经》抄本末题称:“麟德元年(664)七月廿一日奉敕为皇太子于灵应观写”,即是证据。又如贞松堂所藏敦煌《本际经》抄本之末,亦题称:“冲虚观主宋妙仙人京写一切经”。这里所说的“一切经”,亦即唐《道藏》。在中国的古代有用金匮石室收藏经典文书的传统,称作“藏室。”道藏之“藏”既指汇藏道经之藏室(注:宋人夏敕《重建道藏经记》云:“总而谓之曰经,聚之于室日藏。”可证“道藏”意为道经之藏室),亦指七部道经的计量单位。


也是从唐代开始,经书典籍的汇集收藏方法已经趋向了完备和成熟的阶段,而后至宋金元各代都有汇编成集的《道藏》,我们今天的《道藏》多是指明朝的《正统道藏》,其内部结构都是按照“三洞四辅十二部”的分类法来编纂的。其中“三洞”各部又细分为12小类,共36部。因此道教典籍常被称作“三洞真经”“七部经书”或“三十六部经”等名称。“三洞四辅”不仅仅是一种对道书的分类方法,而且有区分道经品级高低和排列道士阶级次序的含义,还与道教的教义及修持理论有密切关系。
据唐初道士孟安排所撰《道教义枢》的解释:三洞经典是道教的主经,洞真部为《上清经》,乃玉清境洞真教主天宝君所出;洞玄部为《灵宝经》,是太清境洞玄教主灵宝君所出;洞神部为《三皇经》,是太清境洞神教主神宝君所出。





《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通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
洞的意思就是通,有通透、通玄达妙之意。道教经典分洞真、洞玄、洞神三部,合称"三洞"。言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
三洞为教,洞神为小乘,洞玄是中乘,最上为洞真,但三洞是不能割裂开来的,所谓小、中、大乘,也只是表示修道的进程与阶梯。
三洞都通达,就叫做“大洞”。总而言之,三洞真经即是三清三境三宝天尊亲自宣示的道经,是大道之纲领,更是入道的门径。因此,道教徒必须信仰其无上的神圣与权威性。道教,自宇宙开辟以来,皆以天尊说法度人为根本,天尊所说之法就记录为三洞真经。是故,三洞真经即为道教徒的根本圭臬,只有一心不乱地奉持此无上经典,并竭诚履行此无上经典的善教,才可能从根本上把握大道的真谛,进而获得相应的宗教境界。

又三洞之元,本同道气,道气惟一,应用分三。皆以诱俗修仙,从凡证道,皆渐差故别,有三名。其经题目:《洞神》即云洞神三皇,《洞玄》即云洞玄灵宝,《洞真》即杂题诸名,或言以教垂文,或以色声著体,并是难思知用,随方立名耳。





三洞为经,《玉纬》云:洞真是天宝君所出,又云,以元始高上玉帝出《上清洞真之经》三百卷,《玉诀》九千篇,《符图》七千章,秘在九天之上,大有之宫。后传玉文付上相青童君,封于玉华宫。元景元年,又封一通于西城山中。又太帝君命榑桑太帝旸谷神王出《独立之诀》三十卷、《上经》三百卷行之于世。又襄城小童授轩辕黄帝《七元六纪飞步天纲》之经。
汉元封元年,西王母、上元夫人同授汉武帝《灵飞六甲上清十二事》。又太元真人茅盈受西城王君所传玉佩金珰缠璇之经。又玄洲上卿苏林真人受涓子所传“三一”之法。又真人王褒,汉平帝时,西城王君所传上清宝经三十一卷,晋成帝时于汲郡传南岳魏夫人。夫人之子传茅山杨羲,羲传许迈,迈复师南海太守鲍靓,受上清诸经。
《玉纬》云:洞玄是灵宝君所出,高上大圣所传。按元始天王告西王母曰:太素紫微宫中,金格玉书灵宝文,真文篇目十二部妙经,合三十六帙。又《四极盟科》云:洞玄经万劫一出,今封一通于劳盛山。昔黄帝于峨嵋山诣天真皇人,请灵宝五芽之经。于青城山诣宁封真君,受灵宝龙蹻之经。又九天真王降于牧德之台,授帝喾灵宝天文。帝行之得道,遂封秘之于锺山。又夏禹于阳明洞天感太上,命绣衣使者降授灵宝五符以理水,檄召万神。后得道为太极紫庭真人。演出大、小劫经,中山神咒,八威召龙等经。今行于世矣。
时太极真人徐来勒,与三真人以己卯年正月降天台山,传《灵宝经》以授葛玄。玄传郑思远,思远以灵宝及三洞诸经付玄从弟少传奚,奚付子护军悌,悌付子洪,洪即抱朴子也。又于马迹山诣思远告盟奉受。洪又于晋建元二年三月三日于罗浮山付弟子安海君、望世等。后从孙巢甫,晋隆安元年传道士任延庆、徐灵期,遂行于世。今所传者,即黄帝、帝喾、禹、葛玄所受者。





《玉纬》云:洞神经是神宝君所出,西灵真人所传。此文在小有之天,玉府之中。《序目》曰:《小有三皇文》,本出《大有》,皆上古三皇所授之书,亦诸仙人所授,以藏名山。昔黄帝东到青丘,过风山,见紫府真人,受《三皇内文》。又黄卢子、西岳公皆受禁虎豹之术。真人介象受乘虎之符。《八威使者受策虎豹文》。又鲍靓于晋惠帝永康年中,于嵩山刘君石室,清斋思道,忽有刻石《三皇天文》出于石壁。靓以绢四百尺告玄而受。后授葛洪。又壶公授费长房,亦有洞神之文。石室所得,与今《三皇文》小异。陆修静先生得之,传孙游岳。游岳传陶隐居。其天中十二部经,未尽出世。

今传者是黄帝、黄卢子、西岳公、鲍靓、抱朴子所授者也。三洞既降,遂有大、小、中乘,初、中、后法三种分别,以教于世。夫三洞者,盖是一乘之妙旨,三景之玄言。了达则上圣可登,晓悟则高真斯陟。龙章凤篆,显至理之良诠;玉简金书,引还元之要术。故《玉经隐注》云:三洞经符,道之纲纪;太虚之玄宗,上真之首经矣。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5-2-4 02: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下的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7 20:09 , Processed in 0.59270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