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4|回复: 1

净慧老和尚:修道要有置之死地的决心

[复制链接]

2

主题

4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2-12-5 11: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瞥然一念狂心歇,
内外根尘俱洞彻,
翻身触破太虚空,
万象森罗从起灭。”

这首偈子是明朝憨山大师的悟道诗。憨山大师从小出家,三十岁开悟,他在开悟之前经历了种种的苦行。

他在三十岁那一年,在五台山遇到妙峰禅师,他们就在北台底下一个叫龙门的地方,收拾了几间破房子住下来。后来,妙峰禅师搬到附近的茅篷,憨山大师就一个人住在那个茅篷里用功修行,单提向上一念。

龙门附近有一条山涧,山涧上面有一个独木桥,憨山大师为了练习禅定的功夫,就在水边打坐,看是否听得到声音。坐了很久,声音还是不停地来到耳际,到了夏天,冰雪融化了,山涧里的激流响得就像千军万马一样,雷鸣般地在耳边响。对于这个境界,他怎么也排不开,他就问妙峰禅师怎么办,妙峰禅师说:境由心生,心要不动声音就不会干扰你。

憨山大师听了很受启发,就专门管自己的心,不管外面的境。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果然,只要你不理会的时候,声音没有了;一理会,声音又来了。

为了彻底排除外面的干扰,有一天他就坐在独木桥上面,那是把自己置于死地,坐得不好,一打瞌睡就掉下去了,就会丧身失命。憨山大师不管一切,就坐在那个独木桥上,天天坐,天天坐……

有一天,忽然觉得整个身体空了,这就是开悟前的一种境界。《楞严经》上讲突破五阴,这就是色阴消,身体没有了。色阴消亡了以后,修行的粗的障碍就排除了。

感觉到身体没有了以后,憨山大师非常的舒服,那种舒服是前所未有的,但他每天还是在那个地方独来、独往、独坐。

有一天,在溪边经行的时候,他站在那里入定了。坐着有入定的,睡着有入定的,他站着入定了,这是很稀有的。等他出定的时候,才晓得身心世界内外根尘全部都消亡了,所以说了上面那一首偈子。

“瞥然”者,突然的意思,一瞬间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根和尘彻底地没有障碍了,彻底地消亡了;“翻身触破太虚空”,虚空本来是没有的东西,你说我们怎能够打得破呢?这是个比喻,佛经上、祖师语录上经常是以粉碎虚空来比喻开悟的那种人空、法空的境界;“万象森罗从起灭”就是从今以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任之起、任之灭,于我何有哉!这就是开悟人的境界。

我讲这个公案的意思,主要是想讲山大师选择了坐在独木桥上修行这样的一种举措、这样的一种决心。

古人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非常严格,把自己放在一个没有退路的地方,这就是古人修行的态度。我们现在的人不是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没有退路的地方,而是要找到很多可以退的理由,所以修行难以相应,更不要说得成就的话。

古人将自己置于死地。这样的例子很多,像元朝的高峰妙禅师,他自己闭关的时候,以死为期。我们现在常常说不见不散,唉!古人是说不悟不散,以死为期,这就是古人对待修道的态度。

印光大师写了一个大大的“死”字,放在案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时时刻刻想到自己生命的脆弱,想到来日不多,所以他就能够发起道心,能够勇猛精进地修行。

有些寺院的斋堂里挂着一副对联,叫做“粥去饭来,莫把光阴遮面目;钟鸣板响,常将生死挂心头”。这也是告诚我们要把生死这件大事放在心上,不要把别的不相干的事情放在心上。

我想,我们修学、办道、做事业莫不如此,都要把自己置身于死地,有这样的决心,才可能有成就;否则总是在自己谅解自己,自己过分地爱惜自己,我想不但是修道成就无期,做任何事业也是难以成就的。

古人说“大死一番才能大活”。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一个道理。所以,我们要想真正获得一点成就,真正不空度光阴,一定要敢于把自己推到一个无路可走的境地,置身于死地,这样我们才会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转自:生活禅读书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啥玩应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7 01:37 , Processed in 0.20735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