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2|回复: 20

《天道》之五台山论道详解(一)

[复制链接]

1

主题

6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2-9-20 11: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两个月一直在和各位网友聊《天道》这个电视剧,剧中的一些难疑之处也解答的七七八八了,只剩五台山论道这个地方没有和大家聊过,一则是这里确实太难理解,需要丰富的知识底蕴,自己hold不住;另外,需要理解这一情节,也需要对全书有个深入把握。

所以接下来这几天,会和大家聊聊五台山论道这个事,同时也是给这个系列画个句号。以后如果有什么疑点直接留言,我就不主动去和大家聊了。



先说说我的思考基础,这一段各种有许多晦涩难懂的词汇和概念,我是首先以佛学词典的概念解释为主,其次为新华词典,实在找不到,只能依据我们的共识习俗来定义概念,所以偏颇之处肯定有,各位当参考就好了。

接下来言归正传。

韩楚风不知道这首词的内容,就势拿过看了一遍,上面写道——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
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
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
都是痴人说梦。




大意:
领会佛理不要去信天命(众生无明之天,众生无明之命),学佛不要期待去求取真经。生活悲喜,事物枯荣,都有因有果,哪个是上天注定的?

佛远离不了世俗的恶性烦恼,求不了清净,世俗也无法达到缘起性空,求不了真理,幽幽古刹,钟声响了千年,都是痴人说梦,都是千年的妄念。

(“缘起性空”:大地山河,宇宙万有,那是因缘和合的存在,没有因缘,就没有一切!世间上没有单独存在的东西,一切假因缘而生,一切是自性空。缘起性空,应该就是禅!)

韩楚风马上明白了智玄大师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所不同的是,大师心里有解,而他心里无解,他在心里是真正的提问:什么是真经?修行不取真经还修什么?他觉得词中诸如“休言”、“勿取”、“痴人说梦”之类的用词过于激烈了,不太妥当。但此时他更关心的是丁元英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或者说他更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丁元英回答道:“大师考问晚辈自在情理之中,晚辈就斗胆妄言了。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碦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碦。”




大意:要达到寂空圆满,只能悟,而不能靠修,修为成佛,是有目的的求。悟在明心见性,在于觉悟。修行是通过行为来遏制本性,悟道是随本性做事;觉悟的人律由心生,行善都在自然而然之中,修行的人通过规矩来遏制妄念,求善果。于是求善报的人有信仰却无实际的证量(身体力行的体验),停留在盲目的因果中,停留在于虚假的念想中,如此随因缘生灭,而理解因果的人,

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此达到圆满。这一句直译太麻烦,用丁元英关于“美女是魔”的一段话可以解释:

丁:“你以为你起了心动了念你就没病了?就比如你的手,你要是只会攥拳,有病,只会伸掌也有病,自如才正常。说魔,不是为了跟谁论是非论道德,是要指出起烦恼的因。为的是了心苦不起苦。“




友:“这我有体会,我追我前妻那会儿啊,人家死活看不上我,那是心苦;后来离的时候,这个死活不离,那个死活不散。哎呦,把我给烦的,我就差找墙我一头碰死。今儿有收获啊,以后要见着美女,我坚决不起心动念了。”

丁:“那你又多了一个念。多了一个不起心动念的念,烦恼不是少了一个而是多了一个。你这叫戒,戒就不苦了吗?

另外这一段的核心思想,其实之前分析郑建时为什么投不道德票时有提过,这里我就不给大家详解,有需要的可以回看。



智玄大师含笑而问:“不为成佛,那什么是佛教呢?”

丁元英说:“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碦。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弥陀佛。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晚辈个人以为,佛教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以幻制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




觉性:离一切迷妄之觉悟自性也。

佛的根本是觉性,不是某个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觉性如眼耳是人的一部分)。人在现世中,思维方式都会生灭败坏,或者说发生改变。而觉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不会因为因缘生灭,当你觉悟某事,它就会显现出来,当你被某事障蔽,自然也就觉悟不到,觉性也无法显现,而“某事”的障碍又是引起觉悟的必要,因此只有你真正认清“某事”,才能说觉悟了,在这个“某事”上,你达到了涅槃。

觉行圆满的佛是世俗求功德圆满的佛,成正果即止,不是无量的。如果达到一定功德就能成佛,是有量的佛,就非无量佛(阿弥陀佛)。因此佛法无量是说觉行无量,并非求这个功德、那个功德,亦或是成佛。

晚辈个人认为,佛教依次序等级来分,往深了说源于天道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这一句参解我的另一文章《何为《天道》》)。

往浅了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然而有善就有恶,善恶本存在人相、我相、众生相的偏执中,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习俗。对于众生来讲,是以求善果的贪念遏制低俗的贪念,以一个良善的幻念制约低俗的幻念,虽无法抹去败坏下流的思想,但却也能导人向善,唤起众生灵魂的慈悲。

关于人相、我相、众生相,我做了个总结。
我相:即“我”由心而生的自我意识。
人相:即“我和你”,因无数个“我”而生成我和你的差别。
众生相:即大家,无数个“我和你”形成的众生。
一句话,就是由心生“我”成我相,由“我”生“你”成人相,由无数个“我和你”成众生相,而心量广大,应用无穷,最是偏执,于是我相、人相、众生相都在偏执之中。

智玄大师说:“以施主之文笔言辞断不是佛门中人,施主参意不拘经文,自悟能达到这种境界已属难能可贵。以贫僧看来,施主已经踩到得道的门槛了,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

丁元英说:“承蒙大师开示,惭愧!惭愧!佛门讲一个‘缘’字,我与佛的缘站到门槛就算缘尽了,不进不出,亦邪亦正。与基督而言我进不得窄门,与佛而言我不可得道。我是几等的货色大师已从那首词里看得明白,装了斯文,露了痞性,满纸一个‘嗔’字。今天来到佛门净地拜见大师,只为讨得一个心安。”




后面这段的“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这个太玄了,就随便胡诌几句。

“进不得窄门”这个事,我有在《天道》之了妄为真,不一不异提过,大家自取。

无法得道:

丁元英已经达到了见相非相的境界,不执迷,但丁元英有两点让他无法得道。

一、虽然自觉,但对众生的无明无法抱持平常心,对世俗文化意见颇深,无法戒嗔念。

二、痞性十足,许多人生在无明的圈子中,本来无知无苦,而丁元英作为出圈人,以圈外强势的天道规矩,在圈内倒行逆施,一方面是揭伤疤而不治,另一方面,对无明众生来讲是饱了眼福,苦了贪心。

所以,得不了道。

今天,暂时解释到这。

说实话,写这玩意的本心是做做阅读笔记,顺便分享一下,做做交流。

各位若觉得无理,留言和我聊聊,有争论才有进步嘛,若觉得有理,帮忙关注转发一下,毕竟我还是个挺虚荣的俗人,有时看到不少人收藏转发还是挺嘚瑟的。

So,有劳,拜~

署名环节
作者:思维之钥
万一以后不在了,各位还能找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2-9-20 11: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有不同意见就说,聊着聊着真理兴许就出来了
不懂的也可以说,我给你举例详解[机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9-20 11:5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你们这些大神解读的话,真正看得懂的恐怕不多。所以基本没啥意见,多看几家之言,理解得更通透。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2-9-20 11: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9-20 12: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丁元英得不了道,是因为他还有一个“仁”字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2-9-20 12: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说?
[疑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9-20 12: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觉得丁元英的论断里否定了修行的意义,这个是大缪的。诚然,得道靠悟,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足够的天分能够悟道,而修行的意义是让天资不高的人有一个进步提高的机会。所有否定努力意义的话都不可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2-9-20 12: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后文其实有讨论到,近几天咱接着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2-9-20 12: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得不了道,我觉得是他放不下。放不下成见,放不下执念。成见是指对传统文化的不认同,执念是,他也想开悟众生,但是他做不到。所以他选择开悟小丹,寄希望于小丹在文学,影视领域传播思想。在和小丹喝酒那次提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9-20 12: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的发展规律。丁元英强行干预市场,这就是行了“仁”了。他不是顺势而为,而是逆势而行,那就是破坏了规律,竭泽而渔,看似惠济了一方百姓,其实伤害了更多人。从这点来看,丁元英还不如当初在股市那会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6 22:15 , Processed in 0.12393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