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6|回复: 3

什么是《道德经》的德?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2-9-20 11: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湖  山

老子的著作《道德经》,上篇是《道经》,下篇是《德经》,合在一起称为《道德经》,道与德是《道德经》的两个核心内容
我们学习《道德经》必须知道,老子所讲的道与德,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道德,我们所理解的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现代汉语中“道德”是一个词,不能拆开的;而在《道德经》里面,道与德是两个词道是道,德是德,词义也不相同
老子既重视道,又看重德,《道德经》中有41处提到德。我们还要了解,老子所讲的“德”,也不是传统的仁义道德。《道德经》比较难懂就在于此,不仅“道”玄之又玄,而且“德”也是深藏奥秘。

一、“德”的内涵
老子的“德”内涵十分丰富,旅美华人学者陈鼓应先生将老子的“德”归纳为三点:一是“道显现于物的功能”;二是“内在于万物的道,在一切事物中表现它的属性,亦即表现它的德;三是落实到人生层面时,称之为德,即通常说的人的“德行”。
⑴ “德”就是“得”
在古汉语中,“德”通“得”,两个字发音一样,但字形不一样。老子所讲的“德”,就是“得”“得到”、“获得”的意思
得到了什么东西呢?庄子解释的非常清楚,他说:万物得之于道者称作德,万物得到道的那一部分,就被称为“德”,可以引申为万物的本性或禀赋,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与“道德”的含义关系并不大。另一方面,“德”指的是“道”的作用和表现,“道”本身不可见,“德”就是它的具体代表,道是德之体,德是道之用,德就是“道显现于物的功能”
道与德有两层关系:一是主从关系,老子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德虽然是广大的,但它完全遵从于道。道是德的来源,徳是道的承载,德不能离开道;道支配德,德遵从道,徳不能偏离道。
二是合作关系,“道生之,德畜之”,道产生了万物之后,由德来蓄养万物,二者相互配合。
⑵ 德是道与万物的中介
“道显现于物的功能”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维持道的超越性,二是使道能作用于万物。道是“自根自因”的,具有超越性,它不随万物而变化,也不随万物而消亡。道是整体的,而万物却是分开的;道是唯一的,而万物却是无数的。道与万物之间必须要有一个能量转换的中介,才能作用于万物。要维持道的超越性,它与万物就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道与万物靠的太近,道就会随同万物一起变化,一起消亡,这就需要一个第三方。
怎样才可以既保持道的超越性,又让道能够作用于万物呢?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派生一个道的代表,建立一个中介。这个中介就是“德”。台湾国学大师傅佩荣先生说:“德”就是道与万物的“中介”。





⑶ 德是万物的自然属性
万物都有道,“内生于万物的道”就是“德”,“德”是万物的本性特质,也就万物的自然属性。傅佩荣先生说:“德有两个解释:一是万物由‘道’所获得的存在条件,如万物的本性、禀赋。二是万物依此而表现的样态,即万物按照它的存在条件、禀赋表现出来的样子。”
树有树性,花有花性,一样东西生出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会变成别的东西。一个动物它生下来是老虎,就不会变成别的动物,它身上就会具有老虎的本性。在非洲的动物世界中,有这样一头狮子,它从小与其它动物生活在一起,有一天它突然听到别的狮子的叫声,就意识到自己与身边的这些动物不是同类,于是它循着狮子的叫声,回归到了狮子的群体,这就是动物的本质属性。



本质属性就是自然属性,道就是自然如此。黑格尔说:“自然的就是必然的”,宇宙万物都有其自然的属性,这个属性形成后,它就是必然的。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季节更替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必然现象。到了夏天,天气就必然炎热,到了冬天,气候就必然寒冷。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六》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橘生在淮南就是橘,生在淮北就是枳,虽然树叶相似,其实味道完全不一样,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就是水土不相同。



每一种植物都有它的自然禀赋,都有具体的生存条件。橘的生长对地理、气候、土壤都有具体的要求,生存条件不同,它的样态就会不一样。有什么样的水土,就会有什么样的物产,万物顺其自然的禀赋而生长,才不会失去特定的样态。万物的千姿百态,自然的生态平衡,就是德的杰作。
所以道家主张“顺物自然”,让万物按照自己的“德”,按照自己的禀性去发展变化人与万物相处的原则就是“无为”,老子讲的“无为”就是不要违反自然规律万物生长在自然状态下,它自己不会离开“道”,去改变自己的本性,改变它的只有人类。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地球上许多物种的消亡,都是人类作为的结果。



现在有关转基因食品的争论持续不断,什么是转基因食品呢?它是科学家在实验中,把动植物的基因加以改变,再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
持批评态度的人士认为,转基因技术培养出来的食物是“不自然的”,它破坏了动植物的自然属性。基因的改变会导致有毒物体的产生,或激发过敏现象,还可能引发许多不知名的疾病。
环保人士认为,转基因食品的推广,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改变物种间的竞争关系,破坏野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并将使某些野生动植物灭绝。



尤其是许多转基因产品较多的国家,采取“外松内紧”的政策,向一些发展中国家出口转基因产品不告之。
为什么很多人都不敢食用转基因食品,就是因为它是人为干预生长出来的,不是自然状态生长的食物,还存在着许多未知的不安全性,人们不愿拿自己的身体作试验。
这充分证明了老子观点的正确性,自然的才是最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2-9-20 11: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并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道德,一般意义上的道德,是老子所说的道德在人际关系中的具体表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2-9-20 11: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都要顺其自然,不能强加于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2-9-20 1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觉道德两个字是不是除了那些玄乎的意思,更多的时候是在讲他本来的意思,道:就是说,德:就是得.感觉王阳明的心学里大家常说的知行合一,也就是知道和做得的结合……脑洞大了sorr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7 20:04 , Processed in 0.26971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