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8|回复: 1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何解

[复制链接]

2

主题

4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2-12-1 19:5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是《道德经》上的名言。
        初看这句话,很容易把它理解成在学问上越进步,在道行上就越亏损。即把为学日益当成了为道日损的原因,它们是因果关系。而这从道家的理论上也是说得通的。因为有先天后天的区分。道家追求后天返先天。而人的学问基本上都是后天得来的,所以学得越多,后天就越厚实,后天对先天的遮蔽就越厉害,从而先天的道存就损失得越多,因此叫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所以道家修道,就要去除后天所学,把大脑放空,才能接触到先天大道,这就有去识神现元神的修行方法,不多述。
      但修行了一段时间的人,对“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又有了新的理解。"为学日益",就是说学问是靠知识、读书、经验,一点一滴慢慢累积起来的。今天懂一点,明天再懂一点,后天又懂一点,多一分努力就多一分的收获,这就是做学问。人为的学问是有为法,是有为之道,要慢慢累积增加起来,不是一步登天。"为道日损",学道与做学问相反,是要丢掉,"日损"就是一天丢一点,明天再丢一点,什么都要放下丢掉。求学的人,其情欲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其情欲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人生在世能够学问成就,或修道成就,就要有两种能力:"提得起"是做学问要"为学日益";"放得下"是修道要"为道日损",一切放下。但是普通一个人,能够具备这两种能力,两种智慧,两种勇气,所谓智勇双全,就太难了。普通的人,叫他做学问,才用功读了一个礼拜的书,便觉得很累,就停下来去玩了,为学不能日益。去修道做工夫的话,放不下,刚打坐几天,又觉得一天到晚坐着,淡而无味,浪费时间,也要跑出去玩玩,所以"为道日损"也做不到。因此,一般人多半都在为学未益、为道未损的情况下,提也提不起,放也放不下,就那样过了一生。
       这种解释也被那些非道家思想的人接受。像辩证唯物主义,把道解释为真理规律的话,他们的理解就是求学问要做加法,探索真理规律要做减法。就像物理规律,理论假设要越来越少就好。最后要有一个理论,能把现在的所有理论都包含进去,能解释所有的事实结果,就是大一统理论,或者叫万物至理,是科学家们所向往的目标。
        我们唯一论者,以悖论为方法论,对“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有自己的解释。因为古汉语中有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所谓互文见义,即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如《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其中"下马"与"在船"互补见义。是主人下了马来到船上,客人也下了马来到船上,而不是主人只下马,客人只上船。又如《岳阳楼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意思是 不因「物」[所处的环境]或「己」[个人的遭遇]而喜,也不因「物」或「己」而悲。所以,我们把“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看成是互文见义,即“为学和为道都会日益,也都会日损。”因为我们的悖论把损益同时发生看成正常现象,就如薛定谔的那只既生又死的猫很正常一样。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原文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不解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5-3-28 03: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顶起出售广告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6 22:31 , Processed in 0.56234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