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9|回复: 1

道德经的理解与修证——第五章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2-12-1 19: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修人道的核心是什么?学习天地之道的平等。
天地之道,任何时候都不会有所偏爱,把天下万物视为刍狗。
很多人可能接受不了,天地之道为什么那么无情。人性使然,人总会觉得我受了那么多的苦,上天为什么不帮我一下。以天道看来,真正的大爱就是平等。对任何人的偏爱,就是对其他人的损害。任何人的贫富贵贱、高低起伏,另由天道的因果律来决定,天地之道不会主动干预。因果律讲求的也是平等,各自因果,各自承担。
刍狗又是什么?是草扎的狗,古人祭祀的用品。刍狗能够非常形象地反映万物,特别是人生的盛衰历程。草,非常普通,任人踩踏。但把它扎成狗,它就可以供奉在案台上。拜祭的人无论贵贱贫富,都要对它跪拜。但祭祀完了,它又会被人抛弃,任人践踏。
视万物为刍狗,有两个相同的意思:一是万物都是刍狗,没有分别,一视同仁。天道不会说这是小狗,很可爱,很喜欢;那是野狼,很凶残,很可恶。二是无论怎么样的刍狗,天道都会平等对待,不离不弃。不会说受供奉的刍狗,就是尊贵,就要优待;被践踏的刍狗,就是低劣,就要抛弃。
所以得道的圣人,对待百姓也会一视同仁,不偏不倚。
修道,最重要的是修平等心。修出平等心,就不会有分别心。没有分别心,就可以修成庄子说的至人无己,实现天人合一。佛法也是如此,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至高无上的正平等、正觉悟),先有平等,才能证得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才能真正觉悟。
修人道,还要学习天地之道的虚和静。
天地之间,就是人世间。人世间犹如风箱,有兴衰、有起落,滚滚红尘,不断轮转。修道之人置身其中,就要学会守虚守静。把自己放空,就感受不到社会的困窘与压迫。静守道心,就可以在滚滚红尘中抽离出来,不会随波逐流。
所以老子说,大多数的人都说要追求无尽的东西,不如静守内心,静守道心。(数,通索,《逍遥游》里“未数数然也”的用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5-3-28 00: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鄙视楼下的顶帖没我快,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6 22:22 , Processed in 0.42382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