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0|回复: 1

《甲骨论道——全维解密甲骨文的功能》

[复制链接]

1

主题

4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2-11-30 17:2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抖音上刷到一个视频,其内容是说文解字,解读甲骨文的“取”字。​



  视频中抖主例举了秦朝的一个战功制度,说秦朝记战功的方式是以士兵割下敌方耳朵的数量为依据记录战功,并以此例为依据,说这个甲骨文取字是手拿刀割身朵的含义。

  且不论秦朝是不是有这种战功制度,甲骨文是在什么时侯出现的?秦朝又是在什么年代?用秦朝的军功制度去论证比商朝甚至更早时就出现的甲骨文所代表的含义,且不论符不符合逻辑?符合常识吗?



  百度一查,这种解读竟然是面向公众的主流解读,一个错误的解读竟然成了标准答案!!!



看到以后我就给他评论,指正甲骨文“取”字地真正含义,可是竟然被直接被删了!​     

  现在很多人为了利益,博人眼球,真的是毫无底线!不懂,还瞎说,以讹传讹,给我们的文化抺黑,给我们的历史抺黑,给我们的文明抹黑!

更可悲的是,这么不符合常识的视频,竟然还有好几万好几千的播放量点赞量及评论量,这么不符合常识的答案竟成了标准答案!我不得不感慨,这个时代怎么了,都群愚了么!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大多数平台在评论功能上竟然设置了字数与体裁的限制!

互联网本是一个非常好的跨越时空界限,让不同的人可以进行深度交流的公共平台!它是思想的汇聚地,是智慧的火花迸射的地方!但是,看看现如今的互联网生态,培育出来的却尽是一些毫无营养的快餐内容,功利内容,真是悲哀啊,而网络世界却又是对现实世界得真实映射!

我们每年培养出那么多的大学生,他们也是网络用户的主流群体,本是高素质有文化的群体,为什么没能产生一个高质量有思想的网络生态了?到底是人的问题?教育的问题?还是社会的问题?谁造字会用刀割耳朵这么血腥的行为去造字呢?



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对甲骨文“民”字的解读上。说什么源自商朝的奴隶制度,把奴隶戳瞎一只眼睛的意思!真不知道这都是哪些位专家哪些位大神哪些位领导拍屁股才能研究出来的这么一大成果,打入十八层地狱也难消其罪孽!而连这么一个毫不符合常识的解读,在百度上一搜,竟然也成了对公众的主流解读,也成了标准答案!!!



​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繁花乱欲迷人眼,怎辨假来怎识真???难怪现在就连专家自己都大骂,中国没有真正的知识分子!一个没有了真正的知识分子阶层的国家,意味着什么了?这意味着文化的断层,良知的断层,信仰的断层,社会的断层!



  还有对甲骨文“龙”字的解读!

  我们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可是百度中对甲骨文“龙”字的解读却是辛、长虹,有什么惩罚、大蟒之类的意思!我们作为中国人,身为龙的传人,却连甲骨文“龙”字的含义都不知道,愧不愧对于“龙的传人”这个美誉了?​



甲骨文“龙”字是将甲骨文“五”字从中间分开,上为头冠下为须,用甲骨文“九”字(人字)将头(天)须(地)相连在一起,以这种组合结构而构建的一个文字!九与五的组合才是构成甲骨文“龙”字的真正结构。

  九与五在十个源头甲骨文中有着特殊的含义,六七八九都是在具体解说甲骨文五字的内涵!九是对五字所描述的内涵,最终所达到的那个结果地描述。 在十二生肖中,龙字是唯一一个由源头甲骨文九与五的直接组合而构成的文字。



​  源头甲骨文“九”字是指天地人三元合一,接天通地,九九归真之意!

  什么是三元合一,接天通地?
  就是以一贯三,成王成圣之意。古之圣王者,具有接天通地之能,才可称之为王,奉之为帝,尊之为圣!这就是古代帝皇会绣龙以为袍,自命为真龙天子、九五之尊的由来!人开启了接天通地之能,也就是九九归真,天地人合,达到无私无求无欲无为的境界,这样的人才有资格被称王封帝尊圣。
   但是很显然,历史中并非所有的帝王都真的具有这种德行,于是,渐渐龙的文化成了王权地位的象征,而不再是生命内修所证及的境界!我华夏文明也由此从上古圣治社会,逐渐失道离德进入人治社会、王权社会,并逐渐由“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一直下滑至连"忠信亦薄”的人治社会末期阶段!
   九九归真其真之意,在甲骨文中代表真我、真灵。九字的字形描述的是真灵所具有的那种虚幻飘逸的形态,也就是对组成人的那个真正的“人”或组成人的那种“玄能”所具有的形态的描述!通俗讲,就是对灵魂所具有的那种虚幻飘逸的能量化的形态感的一种描述。​



甲骨文五字,上一横为天,下一横为地,中间的Ⅹ描述的是一个旋转的中间系统——界面壁障系统。甲骨文中天与地的含义可不是指我们通常所认为的天空与大地那么浅显的定义,它其实还有着更为“广深阔大”的内涵!



​  天指天元空间隐性宇宙系统,也就是是老子所说的“有生于无”的那个无的空间,一个无形的能量态(E态)的物态空间;而地就是指“万物生于有”的那个有的空间——地元空间显性宇宙系统,也就是我们这个有形的三维物理宇宙空间——质量态(m态)的物态空间;加上中间的这个旋转的中元系统——界面壁障系统,共同组成了一个重叠型结构的宇宙系统!



  无中生有这个成语可不是指:无→直接生有的含义,而是指:无→通过中→生有!用数学函数式表达就是:无(ⅹ)→中(fⅹ)→有(y),这个fⅹ就是天地编程的终极密码,求解这个为中的fⅹ就是现代科学所追寻的终极真理!但是这个天地编程密码,华夏先祖们极有可能早就已经将其破解了——那就是相传从《河图》与《洛书》中,由伏義与文王分别创造的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事实上,源头甲骨文一至十的本质也是在诠释《河图》与《洛书》!​​


  甲骨文五字中这个旋转的中间系统,就犹如天地之间的一台风扇,组成灵魂的那种天地玄能通过这个天地风扇系统时,就会在风扇离心力的作用下,产生“S”(从天→地)或“己”(从地→天)字型的移动轨迹,这就是甲骨文中那些曲线型字根结构的由来!​





  “S”与“己”字型的两种路径形态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循环的重叠结构,这就是甲骨文“玄”字的生成逻辑,而不是专家们臆想的一束蚕丝,这个玄字可以用来描述蚕丝,但不能把蚕丝把当成创造玄字的本质逻辑!玄字的这种生成逻辑也是将这种连接天地之间能量循环的能量称为为“玄能”的原因!
  何谓“道”?道是何义?“玄之又玄”是也!​


甲骨文龙字中也存在一种如甲骨文玄字中所描述的那种能量循环而产生的力态。看甲骨文“龙”字的要领,看甲骨文“龙”字的要领,就是要感爱到那个象征龙身的曲线型结构在扭动(玄),玄能在龙头(天)与龙须(地)之间,通过龙身(玄力)的扭动在上下循(玄)环移动!

  龙,是不是有这种生物我不能肯定,(曾与一位94岁高龄的老奶奶闲聊,跟我说她年轻时亲眼见过在云头飞翔的龙),毕竟未亲眼见过,但是如果存在,它也未必是一种实体化的生物,而是一种可以介于有形与无形之中的能量态生命!


​  上古神话传说中的水神共工、火神祝融、女娲、伏義之所以都是人首蛇身的形象,不是它们真的是蛇身,而是与甲骨文九字的含义有关!​​​​







  看一下这些位上古神话传说中人物名字的甲骨文写法,其中的甲骨文女字、伏字、虫字、兄字等还有甲骨文的人字,以及共字的两个左右手结构,其实都是甲骨文“九”字的变体字!而这些字中如蛇形般的曲线型字根结构的由来,皆源自源头甲骨文“五”字中所描述的“天地风扇系统”!

  这些神话故事都源自甲骨文,同时也是解读十个源头甲骨文的密钥!这些神话传说其实都是华夏先祖们为了传承华夏文明中的这套核心知识体系而刻意创造的,其逻辑极其简单!

  这也使我一直有一个疑问,现在研究甲骨文的那帮所谓专家,那么专业的一帮人,精英人士,到底有没有发现这其中的逻辑?就连我这种从专业上绝对是属于甲骨文的门外汉都能看明白,你们掌握那么多的原始资料,拥有那么多的资源,连文字博物馆都建起来了,是你们至今都没发现,还是知道了却在向我们大众藏着掖着?


​  甲骨文乃至汉字,作为一个文字体系,它必然存在一套完整的逻辑体系,这套逻辑体系必然具备统一性、通用性与基础性!就如数学中的1+1=2,不论你是2+2=4,还是2x2=4,还是2的平方立方,它必然要遵循1+1=2的这个底层逻辑!那构建甲骨文体系的这套底层逻辑是什么了?

  问到这个问题,稍微懂点甲骨文知识的人会说什么以形造字——就是以物体的形状,以形会意去造的字。甲骨文的取与民字也就是从这种维度去解读,得到了一个割掉耳朵与戳瞎眼睛的愚蠢答案!主流学术界基本也就只有这一个声音,出现这种现象是可悲的!现在还有一大半的甲骨文迟迟无法解读,如果再坚持认为以形造字是构建甲骨文体系的唯一造字逻辑,除了是蠢以外也就只能用蠢来形容了!!


  当年河南文字博物馆悬赏十万一字解读甲骨文,最终至今获奖的甲骨文就只有一个甲骨文并且还是个“蠢”字。我有时在想,为什么偏偏是个“蠢”字?不会是华夏先祖们在骂我们这些华夏子孙蠢吧!‌
  万马齐喑多可悲呀!自己的文化自己都搞不懂,质能方程也不过是描述太极图的数理符号而已!这些知识都隐藏在这十个甲骨文中,包括中国传统的“玄学”文化,都在其中!‌
  我说的“玄学”可不是指看相算命观风水之类的玄学,这些只是其分支中的分支。真正的华夏玄学又称之为道学,用一个现代词汇来描述叫宇宙学,是研究天地人,宙宇乾坤的终极大道学问,儒释道亦不过是由其衍生出来的三大分支。​









构建甲骨文体系地底层逻辑是组成甲骨文的那些字根,以形造字是建立在以字根的组合为基础——以形为模板再用相应的子根搭建组合结构创造文字!

  解读甲骨文的真正方法是:先解析构成一个甲骨文的字根结构,通过解读组成其字体结构中每个字根的含义,再去分析这种字根组合所描述地含义,最终解读出整个甲骨文地具体本义!

​  组成甲骨文字根结构的字根其实就只有十个源头甲骨文,比现代汉字讲的各种部首要少的多的多,极其简洁!这套知识体系也是极其简单,就如数学计算中的1+1=2般那么简洁明了!



  那什么是源头甲骨文了?也就是甲骨文一至十这十个甲骨文!这十个甲骨文字形与字义中的逻辑,是构建整个甲骨文体系中字根结构的基本元素,就犹如数学中的1、2、3、4、5、6、7、8、9、10这十个数字!

  除此以外,它还存在一套组合规则,这套组合规则也就是构建文字字型结构的规则!这套组合规则就如同数学计算中的加减乘除法等这些具体的运算法则!

  这套规则称之为仓颉造字原理。什么是仓颉造字原理了?也就是我曾用视频讲解过的十字象限构字原理,但其本质亦是根据“九宫八卦”原理而创造的!​



  甲骨文其实是如八卦图中的爻符一样,本质上也是一种爻符!这就是被发现的殷商甲骨文,其记录的内容,大都与祭祀和占卜有关的原因!古老相术中也有一种以字测命的方法,其根据也在于此,文字是可以当爻符使用的。

  但甲骨文不仅是文字,也不仅仅是爻符,它更是一种悟道修真的载体!

  甲骨文以甲骨文“三”字的字义与字型结构为依据,存在一个“X中X”的结构内涵与字义内涵!每个甲骨文里都包含着一个“天地人(中)”的结构,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三元合一、九九归真的修真原理——归一(元)法,又称守一法,这是我们华夏文明中最正统的上古修真术,也是几近失传的道家黄老学术的核心!


  悟道修真才是文字的顶级功能!

  理解并掌握了构建甲骨文的这套底层逻辑体系,无论是甲骨文、金文、小篆乃至现代汉字,用这套逻辑去解读文字,感受文字,通过文字就会在意识中呈现出一副全息态的动态意识影像,通过这个全息影像,才能感受出文字中所蕴藏的真正内涵,以及那种高维的信息能量。同时,这也是一种顶级的打开人体高维意识潜能——开启人体慧识系统的最佳训练方法!   

   这种意识影像思维能力,就犹如电脑编程那般,当你思考某一问题时,会在意识中模拟出全息态的动态意识影像,并且可以依据你在思考问题中所考虑到的各种变量因素,随时进行模拟重组,不断改进优化。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也不过是在模拟人脑所具有的这种意识编程能力,而且,到现阶段与意识的这种全息模拟功能相比,也还只是处于很初步的技术模拟阶段!
   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高维意识能力,其妙无穷,且无止境!​并且,每个人都具有这种潜能,本性惧足,因为众生皆有佛性!



书通古今,文系天地!

甲骨文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根文化,源头文化!不普及甲骨文中的这套逻辑体系,中华文明就会犹如无根之浮萍,我们也就无法得以窥见我们文化中那个真正的文明内核!以至于,守着珍宝却不知为何物,丢失了自己的灵魂却不自知!

  在天有灵的华夏先祖们看到这一切,怎会不赏我们一个“蠢”字了?





西方从十个数字中发展出了现代科学体系,而在东方以我们华夏文明为代表在这十个数字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玄学体系,科学与玄学其实都共同起源于数字。

  科学以向外探索为目标,玄学以向内求证为目标,方向方法虽不同,但论起本质,却是同根同宗且同源!并且,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科学的探索与玄学的求证方式最终肯定会汇聚到一起,人类文明才会向一个更高层次的生命维度突破!

  科学与玄学的同根同宗同源性,同时也说明了东西方文明以及人类社会中存在的其它社会文明其实也都是同根同宗且同源的。

人类文明是一个统一地整体!

再看看今日人类社会内部产生地各种内部纷争,不得不感慨: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我们都是人类,我们同属地球文明!



和平,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绝对前提!

和平,是人类文明实现大同的唯一途径!  

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

是每个人的共同使命!

和平,亦是宇宙文明的共同准则。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鸿鹄燕雀都应当以此为志,人类文明必能点亮自己,照亮宙宇,响彻九霄!



福生无量天尊

南无阿弥陀佛

嗡嘛呢叭咪吽

愿主保佑阿门

真主与你同在

科技以人为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5-3-26 21:35:01 | 显示全部楼层
站位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6 22:31 , Processed in 0.37240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