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3|回复: 16

《道德经》两大基本原理与全篇的逻辑脉络

[复制链接]

1

主题

7

帖子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
发表于 2022-11-29 14: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数理模型的角度看,《道德经》是个极其简洁而优美的理论,整个理论建立在两个基本原理之上:“对立统一”和“公平公正”。《道德经》的所有结论都可以通过逻辑演绎从这两个基本原理推导出来。
不敢相信?我也感到震惊,但事实确实如此!
公元前五世纪,当古希腊人还在面对芝诺悖论茫然不知所云时,老子用极为严谨的逻辑架构构建了《道德经》的整个理论,即便用今天的数理逻辑来检验,也是毫无瑕疵。
《道德经》之所以令人费解,正是因为它的理论基础无法用经验来解释,而是建立在纯粹逻辑推理的基础上,然而,这中抽象的逻辑推演无论是当时还是今天,对许多人来说都是不同寻常的。
<hr/>“对立统一”原理
“对立统一”的内涵有两条:
1)对立面始终存在——决定了存在性;
2)对立面互相转化——决定了运动规律。
对立面始终存在,在生活中不难理解,《道德经》第三章人人能理解:“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亚已;皆知善,此其不善已。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楚简版)
有大就有小,有好就有坏,没问题,大多数人就到此为止了。然而老子没停下来,把问题又向前推了一步,问道:既然对立面始终存在,那么宇宙的对立面又是什么?
好家伙!这一问奇迹诞生了。宇宙是相对的,那它的对立面一定是绝对的。一个绝对的世界又是什么?没有大小,大就是小。没有先后,先就是后。用今天的物理学概念解释,就是没有空间和时间。是不是有点开始烧脑啦?
一般人碰上这样的问题,早就洗洗去睡了。但这就是老子较劲的地方,他把这事当真了,还给这绝对世界起了个名字——“道”。然后通过逻辑推理,他居然构建了道与宇宙的一整套关系,并得出了一系列结论,这就是《道德经》。
——所以,“对立面始终存在”决定了“道的存在”。
神秘的“道”
先再重复一遍,道怎么来的?它是通过宇宙有个反面这一基本原理推断出来的。老子自己也没见过,但他相信逻辑,因此认定道一定存在。
道是绝对的,因为宇宙是相对的。正因为宇宙是相对的,所以人们没法观测体验什么是绝对,只能依靠逻辑推断去理解绝对,这就是老子理论令人费解的原因。
每个人都有身体,每个人都明白什么叫身外之物。身外就是身体的反面。现在再来看道,道的反面是宇宙,宇宙是道的身外之物。但道是绝对的,所谓绝对就是没有正反,也就是正反合一。因此,道的反面就是道自身,这意味着宇宙就是道,道就是宇宙。
这不是诡辩,这是逻辑论证,今天的数学家天天这么干。站在道的立场,道不是宇宙,但道又是宇宙,两者分不开。但站在宇宙的立场,道是道,宇宙是宇宙,道是宇宙的反面,彼此没有重叠。想明白了这一点,就读懂了《道德经》。《道德经》中许多绕人的表述都是这一逻辑的翻版。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老子给出了道的明确定义,同时也明确了道就是宇宙的反面。
“道生万物”和“玄生众眇”
“对立统一”原理的第二个法则是“对立面互相转化”。绝对与相对的转化构建了道与宇宙的关系。
道与宇宙互为对立面。彼此互相转化,意味着绝对派生相对,相对又回归绝对。绝对派生相对就是“道生万物”和“玄生众眇”,分别是《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和第一章。
按照老子这一理论,亿万年后宇宙还会由相对回归到绝对。也就是说,宇宙会从大爆炸慢慢变为大收缩,返回到宇宙大爆炸最初的奇点。是不是脊背开始在冒汗啦?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对立面互相转化”运用于绝对与相对,体现为道与宇宙的关系;运用于相对世界内部,表现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一切对立面互相转化,这就是“反者道之动”。事物总要向其相反的方向发展变化,强会变成弱,弱也会转化为强。《道德经》第四十章和第三十六章对此作了概括和总结。
<hr/>“公平公正”原理
“公平公正”原理的内涵也有两条:
1)公平原则:万物平等——老子的表述是“玄同”;
2)公正原则:对破坏公平原则予以纠正——老子的表述是“玄德”。
“对立统一”原理决定了老子理论的自然属性,即世界的存在与运动。“公平公正”原理则决定了老子理论的社会属性,即老子思想的社会价值观。
老子的“对立统一”原理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但“公平公正”原理几乎被所有人忽略了。一方面,人们对“玄同”和“玄德”的解读出现了很大问题;另一方面,人们几乎没有把老子思想的社会价值观当作老子思想的一部分,鲜有人问津。
“玄”的讨论在《道德经》第一章,它是一个哲学概念,指正反合一,相对变成了绝对。“玄生众眇”表示一切相对来自绝对。“玄”的这一哲学属性至今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
“玄同”的讨论在《道德经》第五十六章。简而言之,就是道无处不在,对谁都同一个态度。
“玄德”的讨论在《道德经》第五十一章。这一章的解读历来是个重灾区。
什么是“玄德”?
“玄德”有三大内涵:生养万物,调理万物,扶正万物。《道德经》第五十一章是这样阐述的:
道生之畜之,长(cháng)之逐之,亭(停)之毒之,盖之覆之。
生而弗有,为而弗寺(恃),长而弗宰,是谓玄德。(帛书乙本)
道与万物的关系有“放”与“管”两个方面。“生之畜之”,体现了道放的一面,而“长之逐之,亭之毒之,盖之覆之”,则代表了道管的一面,强调了道的引导、调理、纠错职能——这是道维护系统公平正义的体现。
“玄德”的作用机制是对破坏“公平公正”原则的行为“正之以无名之朴”(《道德经》第三十七章),具体表现是“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玄德”是《道德经》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它的治理、扶正、纠错职能是道奉行“公平公正”原则的体现,也是事物变化发展必须遵循的第二大运动规律。(“反者道之动”是第一大运动规律)
<hr/>圣人之道
作为“对立统一”原理的运用,《道德经》着重讨了了圣人之道。
要谈圣人之道,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圣人,圣人的属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圣人不自生——圣人之德;
2)圣人知不知——圣人之能,确保圣人的引领作用。
圣人不自生是对立统一的产物。圣人与百姓是一对正反,百姓为自己而生,为自我而活,关心的是自身的利益得失。圣人作为其对立面,为天下而生,为万民而活,是谓“圣人不自生”。因为“对立面始终存在”,所以圣人必然存在。相关讨论主要在《道德经》第七章,第十三章和第四十九章。
圣人知不知,是指圣人知百姓所不知,能百姓所不能。换言之,圣人必须具备百姓所不具备的能力,方能担当起引领百姓,为百姓补缺纠过的特殊使命。圣人的这一能力主要归结于“抱一为天下式”,即圣人能以整体看世界,从正反、内外、因果关系等诸多角度完整地把握世界,所以不会有失误。圣人认识世界的方法也是对立统一。这方面的讨论有《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第十二章。
圣人之道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不争而争;
2)无为而治。
“不争而争”是“对立面互相转化”辩证法则的具体运用,以不争的手段,达到争的目的。在这方面的讨论主要有《道德经》第八章和第二十二章。帛书乙本是第八章唯一正确的表述,传世本是融入了儒家理念的改写本。
“无为而治”是“对立面始终存在”这一法则的具体运用。在这一模式中,圣人与百姓互为对立面,“对立面始终存在”决定了圣人必然存在,且其职能恰好与百姓互补。“无为”的解读是传统的一大误区,除了庄子,几乎所有解读都偏离了老子的原旨。
楚简甲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和第六十四章给出了“无为”的定义,其它传世本对应章节经后人改写后已面目全非,难辨老子真义。“无为而治”的讨论主要在《道德经》第二章和第三章。
国家治理模式
《道德经》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结论,是老子对国家治理模式的论述。老子的结论是,道德仁义礼五种国家治理模式中,若以“公平公正”原则为标准,上述排序为最优排序,即道德治理最优,礼制治理最差。老子在证明这一结论的过程中,反复运用的就是“对立统一”法则。这是《道德经》第三十八章的内容。
第三十八章是理论推导,作为它的姊妹篇,《道德经》第八十章又给出了理想道德社会的具体国家形态,表现为消灭了代表国家的权力,实现大社区民众自制。国家形态的消亡也自然消灭了战争,实现了永久和平。这一章误读不可避免,因为绝大多数人对老子的思想体系缺乏认识。
显而易见,“对立统一”和“公平公正”两大基本原理贯穿整部《道德经》,老子思想的任何重要结论都是这两大基本原理的进一步深化和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2-11-29 14: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棒的解读,居然没人围观[捂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1-29 14: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围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2-11-29 14:5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深以为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1-29 14: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事物总要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变化,强会变成弱,弱会变成强。那事物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发生变化呢?是在发展到极点的时候吗?如果是,极点这个时刻有办法确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2-11-29 14: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证法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科学因为对立面始终存在,也必然互相转化。是艺术因为从来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格式,这种转化因人因事因时变化无穷,有相似但绝不会重复,这种转折也不是火车到站掉头往回开,可能会反反复复,进了又退,退了再进,有无数种可能。这要在辩证思维中慢慢体会和把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2-11-29 14: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也许可以指导人们去寻找未知现象的对立面,并且寻找其向对立面转换的规律。他只是说了有这些存在,具体现象还要具体分析,各有各自对应的具体规律。而已经研究透了的现象,我们必然已经把握了其中的规律,直接用所把握的规律指导我们的行为就可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1-29 14: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说就是,如果你知道这件事怎么做,做就好了。如果人类对某个现象认知为零,至少有个好对立统一。一般人面对自己的业务用不到这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1-29 14: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宇宙是相对的,那它的对立面一定是绝对的。一个绝对的世界又是什么?没有大小,大就是小。没有先后,先就是后。用今天的物理学概念解释,就是没有空间和时间。受益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1-29 15: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对”的概念是道坎,建立了绝对的概念就解决了《道德经》三分之一的疑难点。“公平公正”原理又是一道坎,两千年来人们都被挡在了这道坎之外。跨过了这两道坎,《道德经》就能信手拈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19 07:53 , Processed in 0.23452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